引言:近日,在上海地铁站,一名29岁女子脚后跟被一婴儿推车蹭到后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救护人员赶到后,女子却迟迟不肯上车,因为她要等爸爸陪同就医。最终,该女子在爸爸陪同下送医检查后并无任何伤情,随后自行离开了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子的小题大做让这一事件持续加热,而随着事件具体细节的曝光,女子的迷惑性行为招来了舆论的“在线教育”。舆论又为什么会整齐划一地对“受害者”加以指责?

首先,在人群密集场合,发生磕碰本就难免,在大多数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被女主刻意升级,在拒绝宽恕和沟通后直接报警并呼叫救护车。而当警察和救护车到达后,女子表示要等爸爸来处理,要爸爸一起去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自我为中心,极大地放大自己的情绪虽然是她的权利,但肆意挤占公共资源显然是对公序良俗挑战。在医护人员长达半小时的等待后催促女子时,女子打电话给爸爸:“一帮子人盯住我,他们烦死了!”至此,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随着她的任性彻底放纵。最后,在毫无伤情的结论后,舆论的声讨和正义感自然会变本加厉。

或许,当事女主也觉得莫名的委屈,但作为一个年近而立之年的女性,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却处处显露自私、刁钻和幼稚,属实是与这个社会形态和价值观相悖的。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巨婴属性的成年人并非个例,“找爸爸”已然成为一个群体性病态。我们在批驳之余,也理应反思巨婴式教育给社会带来的种种负担和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巨婴指一个奇葩的成年人群体,极度自私,只求索取没有奉献,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才是正确,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法律概念、没有道德约束,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当成国家的婴儿

在这些巨婴的字典里,长大成熟和年龄已经没什么必然关系,持续的“幼态”除了幼稚,还包括不讲道理、拒绝承担责任。中国式巨婴,归根究底,其实正是中国式父母的教育结出的“恶果”。对孩子的偏爱、放纵毫无底线,才会培养起精致的利己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包揽了生活上事无巨细地照顾,爸爸包揽了人生大事上的规划抉择,自己,只需要心安理得。但自己从来不知道曾经父母替代自己做的所有功课,在未来终究是要由自己为此承担责任和后果。也可能不是没想过,只是没勇气、也没能力。

大部分的父母,具有强烈的共生心理,他们对孩子有绝对的控制欲。父母总是以孩子还小为由,不好好地指导、教育,事实上,正因为孩子小,才要立规矩,才要学本事,才要严管教,否则将来可能哭都找不着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孩子真正的爱,是教会他怎么做人,怎样拥有自己的视野:告诉他哪里危险,哪里错误,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发现他错误的行为,严厉制止、及时纠正;不厌其烦地把他从错误的方向拉回来,回归正确的轨道,直到他成为一个明理、上进、三观正、能自律的人。

真正的爱,不是事无巨细的万事包办,而是深切的认知和矫正。是对其感受的倾听、尊重和性格建设,而并非自以为是的付出和控制。只要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挫折教育,才能让一个人从心理上走出原生家庭依赖性,形成真正的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