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很简单,除了社交外,上班下班,回家,这种三点一线的生活。作为数码爱好者,日常生活中总是让数码来契合生活习惯而选择,下面分享一下我生活中值得推荐数码清单好物,这些是我个人使用过比较不错的产品,主要关注点是:必备、安全、实用、高效。

1.单口充电器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100W 多协议快充、代替笔电DC电源、高通QC5快充认证、小巧轻便、发热量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大功率充电器体积是非常小巧,脱离了早期大功率充电器笨重的体积,当然这也是得益于GaN氮化镓技术的普遍使用。我日常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就是倍思GaN2氮化镓快充充电器1C 100W,差旅出行我都会首选带上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长方形竖式设计,外壳使用高耐热性的ABS材质,可以快速导热和保持稳定充电。它的整个外壳大部分是哑面设计,可以很好的防指纹和抗划痕。采用了BCT技术,利用纳米技术激发散热表面的红外共振效应,加快热量从散热表面快速散发,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此外在充电器内部还带有过压、过流、过功率、静电以及温度等多种保护措施,全方位保护用户的使用安全。

选择它的原因是一方面价格不贵,另外一方面是有氮化镓技术加持,让这个100W大功率输出规格的充电器把体积和发热控温都做到很极致化,另外还支持高通QC5快充认证,对于未来数码设备的兼容性也得到保证,能给我的笔电、移动电源、手机等设备供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三年前国内不少安卓手机厂商用的还是高通 18W QC3.0公有方案,不过在此之后高通推出的QC4、QC4+在充电速度上提升有限,已经很难满足厂商们越来越高的要求。2020年7月27日高通发布了新一代QC5快速充电标准,官方称相比QC4方案,QC5的充电效率提升70%,支持100W+的充电功率,对于一块4500mAh的电池,QC5方案可在5分钟内从0充至50%,15分钟即可完全充满,充电速度提高4倍,充电温度则降低10℃。兼容性方面,QC5兼容QC2.0、QC3.0、QC4、QC4+、USB-PD以及PPS协议。安全性方面,QC5支持12档位的电压、电流和温度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C5是基于PD-PPS协议开发的,充电头采用USB-C口输出,允许最高20V的输入电压,通过手机内部串联双电芯实现100W的快充,单电芯充电功率则被限制在45W。支持自适应输入电压、第四代最佳电压智能协商(INOV4)算法、Qualcomm Battery Saver 电池健康管理以及全新的 Qualcomm 适配器功率智能识别技术。

目前手机市场中的私有协议快充技术是百花齐放,高通的QC协议一直是公开协议,QC5的100W快充,无疑将冲击其他私有协议的市场。现在红魔6 Pro电竞手机和小米10至尊纪念版,都已经支持QC5快充协议。英特尔的Evo认证也加速了PD快充普及,未来会有不少支持100W PD快充的笔电推出,如果是使用苹果MacBook的小伙伴,也同样能享受PD快充,例如MacBook Pro 16支持到96W的PD快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与1元硬币粗略对比,可以看出倍思GaN2氮化镓快充充电器1C 100W的身躯大小了,整体是非常小的。差旅出行,放在电脑包或者行李箱都不会占用多大空间,甚至可以放入随身携带的胸包提包内,完美代替了笔电标配的DC电源适配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重量大约172g,相比不少品牌同功率,甚至同样使用氮化镓技术的充电器要轻便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差旅出行,因为工作学习经常需要使用笔记本电脑,为了保证电脑续航,所以充电器也成为了随身携带的必备物品之一。原来笔记本电脑配备的DC电源是常规插脚,无法折叠,经常担心划伤背包内物。现在倍思这款充电器采用了折叠脚的设计,就方便很多,折叠插脚的充电器放进包里后,不用再担心插脚会刮伤包内其他物品了。插脚是采用竖式设计,当充电器插入插线板后,不会影响横向左右两侧的插口使用,预留的间距空隙很大,让常规的插线板也可以最大化使用到每一个插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电压电流测电表测试,支持充电协议为:PD2.0 100W(3.0A)、PD3.0 PPS 100W(3.30~20.0V)、Apple5V/2.4A、BC1.2、QC3.0(5V/9V/12V/20V)、QC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USB-C接口输出电压检测到支持5个固定电压档+1个PPS电压档,分别是:5V/3.0A、9V/3.0A、12V/3.0A、15V/3.0A、20V/5.0A、3.30~20.0V/5.0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款主要定位是替代笔记本DC电源的产品,它能让用户外出时从此告别沉重的原装电源适配器,小小一个随身携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G gram笔记本电脑支持PD快速充电协议,即时读取效率:19.14V/2.20A/42.28W,使用的是20V/5.0A电压档,成功识别PD2.0充电协议。这个充电效率基本与LG gram标配的DC充电器基本相同,如果小伙伴们的笔记本电脑支持PD充电的话,一定要选择大功率在45W以上的PD充电器才合适,否则边充边用的话,会出现充电慢或者耗电速度比充入速度还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G gram笔记本电脑搭载了72Wh高性能锂电池,从0%开始充电,充满大约需要3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这个容量26800mAh 96.48Wh的移动电源充满电,只需要1小时08分钟,充电效率非常的快。我最深有体会的就是以前用的移动电源不支持快速充电,也没有快充充电器,跟旅行团旅游,在酒店一觉醒来还没充满,又要被导游赶出发了。结合倍思GaN2氮化镓快充充电器1C 100W,大幅度的缩短充电时间,提高了充电效率,再也不怕赶时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的大功率快充充电器虽然充电速度也快,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发热烫手,一旦发热就出现电热转换降低效率,导致持续充电速度变慢,而GaN氮化镓充电器则解决了这些问题。环境温度为25.1℃,在给100W双向PD快充移动电源充电,相对发热量控制还是很不错的,看出倍思技术过硬的一面,保持快速充电的同时,最高温度也控制在61.8℃左右,摸起来只是温热手感,但不烫手,和一些65W大功率充电器的发热不相上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氮化镓技术的日趋成熟,对充电器行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目前这款倍思GaN2氮化镓快充充电器1C 100W,应该是市面上为数不多小巧并支持QC5等多种快充协议的充电器,还把价格做到物美价廉,性价比非常高。与支持大功率PD充电的笔电或者苹果MacBook,真的是很绝配,能完美代替原装DC电源适配器。

身边使用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给笔电平板充电,又要给手机充电,为了解决设备快速充电,入手大功率充电器是必然的,所以选择的时候还是要从这几方面考虑:大功率、小巧轻便、支持多种充电协议兼容高、发热量低,高效充电等。

2.多口充电器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100W 多协议快充、4口同时快充、氮化镓科技、小巧便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倍思GaN2氮化镓快充充电器1C 100W一同入手的另外一款多口充电器,同样也是倍思的:倍思GaN2 Pro氮化镓快充充电器2A2C 100W,它只是略微比单口的高一点点,甚至比苹果原装61W充电器还要小。

选择它是因为考虑到差旅出行,单个充电器可能还不够使用,毕竟随身物品:手机、平板、耳机、相机等电子设备都需要充电。2个充电器组合刚好能满足我全部设备的充电需求:解决大功率充电的笔电,也解决随身电子设备的充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倍思GaN2 Pro氮化镓快充充电器2A2C 100W,支持100W大功率供电,带有4个充电接口(2个USB-C接口,2个USB-A接口),体积重量也比较小巧轻便,还是使用2代氮化镓技术,安全性方面也有提升。

这款充电器同样采用了折叠脚的设计,外壳也是使用高耐热性的ABS材质,可以快速导热和保持稳定充电。在BCT技术加持下,也是利用纳米技术激发散热表面的红外共振效应,加快热量从散热表面快速散发,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此外在充电器内部还带有过压、过流、过功率、静电以及温度等多种保护措施,全方位保护用户的使用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电接口上都做了标识,方便标识充电,不过它的2C+2U接口都是采用了盲插设计,不管接入哪个USB-C/USB-A接口都是100W/60W。有些品牌的大功率多口充电器接口都是指定不同大小功率的,所以使用的时候不能实现盲插选择,特别是晚上使用,还要特别开灯观察是不是接入正确大功率的接口充电,非常的不便。倍思GaN2 Pro氮化镓快充充电器2A2C 100W的盲插设计优化,必须点赞!降低了用户学习成本,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是多口使用模式的功率分配图。在选择多口充电器的时候不单要大功率,还要看它支持的充电协议丰富不丰富,市面很多充电器并不会特别告诉用户它们支持什么充电协议,而是说它们最大多少W,但是买回去发现手上的设备虽然支持快充,但是大功率的充电器并不支持设备的快充协议,特别是OPPO和vivo家的私有快充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USB-C接口,除了支持USB PD2.0 100W(3.0A)和PD3.0 105W(3.3~21.0V)快充协议,还包含了可以适用于旧式快充设备的Apple5V/2.4A、BC1.2、QC3.0(5V/9V/12V/20V),QC4.0+和三星AFC(5V/9V/12V 25W)、华为FCP(5V/9V/12V 24W)、SCP等快充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输出电压检测到支持5个固定电压档+1个PPS电压档,分别是:5V/3.00A、9V/3.00A、12V/3.00A、15V/3.00A、20V/5.00A、3.30~21V/5.00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USB-A接口,支持的充电协议为:Apple5V/2.4A、BC1.2、QC3.0(5V/9V/12V/20V)、三星AFC(5V/9V/12V 25W)、华为FCP(5V/9V/12V 24W)、SCP 25W(3.4~5.5V 5.0A)。

在体积大小和重量等方面都体现出氮化镓技术优点外,支持QC4+、USB PD 3.0 PPS、AFC、FCP、SCP等多种主流充电协议,可以说它的确算是性价比很高的100W“性能小钢炮”充电器。特别是支持华为SCP 5A大电流、PPS 5A(小米turbo charge 27W)和魅族PE,因为以前使用过的一些充电器也兼容不少协议,唯独PPS 5A是不支持的,只能支持到3A,高达5A的PPS市面上并不多见。一般现在新款的手机都支持快充协议,例如常见的苹果、三星、华为/荣耀、小米、坚果、魅族、红魔等,充电器除了PD、PPS外,还支持QC2.0、QC3.0,对老旧设备也有一定支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USB-C单口使用,给iPhone 12 Pro Max充电,即时读取效率:8.96V/2.53A/22.71W,使用的是9V/3.00A电压档,成功识别PD充电协议。从iPhone 11系列开始已经支持到瞬间峰值24W左右充电,所以相比18W的PD充电器要更快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USB-C1+USB-C2+USB-A1三口同时使用,给LG gram笔记本电脑和iPhone 12 Pro Max、AirPods Pro同时充电。USB-C1接口给LG gram笔记本电脑充电即时读取效率:19.48V/2.17A/42.39W,成功识别PD充电协议。USB-C2接口给iPhone 12 Pro Max充电即时读取效率:8.96V/2.18A/19.57W。USB-A接口给小米Mix 2S手机充电即时读取效率:6.59V/2.64A/17.44W。也与官方三口同时使用,数据一样:USB-C1提供60W,USB-C2提供20W,USB-A1提供18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充电器解决了我多设备充电需求,特别是它使用了氮化镓技术+100W大功率,它的体积和重量也都算是目前市面多口大功率氮化镓充电器中比较小巧轻便携带的一款。充电转化率高效,温控也很不错,能在持续保持大功率充电工作状态的同时对温度升温抑制,避免电热转换降低充电效率。多协议的兼容性也很广,当支持大功率充电的数码设备就能体现出优势了,例如iPhone 12和Switch充电,都要比18W的PD充电器有不小提升,另外也支持了少见的Switch TV底座模式。对于拥有多设备充电需求的用户,还是比较值得考虑这种大功率多口充电器的。日常不管在家还是出差,都需要给多个数码设备充电,为了化繁为简就计划更换一个支持多设备同时充电的多口充电器,这样就不用准备多个充电器了,也可以让插线板“减负”一下,不再插满一堆充电器在上面了。

3.手机防摔保护壳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Multi-ap防摔系统、防撞气囊、抵御3米摔落、加强声音凝聚扬声器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Phone的手机壳可以说是什么样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市面iPhone手机壳大致可以分2大类:半包和全包,半包就是手机下部数据线部位都是没包裹的,全包这是手机四周全包裹。半包的防摔安全性没全包好,但是全包也有一个问题,就是类似安装大疆Osmo Pocket这种设备,是无法正常安装,只有半包的可以。对于选择半包还是全包,就看个人使用而定了。半包和全包的大类划分后,再来到设计的小类划分,市面iPhone手机壳设计可以分3大类:轻薄、常规、安全防护。

  1. 轻薄设计的,比较出名的就是以凯夫拉材质的,真的轻,真的硬,真的薄!但是款式花纹设计就比较单一了,基本上都是黑色+股线化编织纹路,也都宣称坚硬防摔,实际上真正遇到防摔,保护手机的性能还是相对弱一些,主要是手机摔落与地面坚硬物接触瞬间,会收到力的挤压,坚硬≠分散减缓压力分散。
  2. 常规设计的,就是网上搜索出来一大堆不同图案的涂鸦硬塑、软硅胶、玻璃背面、金属框架等等,它们基本上就是快消品的好看便宜,也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但是还是比较偏弱。
  3. 安全防护设计的,专业做手机壳安全防护的品牌不多,常见的就是Defense决色、OtterBox、UAG等。现在我日常使用的是Defense决色,它的设计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不仅带有传统的极致防护性能,还做到了轻薄!用过类似UAG手机壳的小伙伴,就知道它们也具有很不错的防护性能,但是外观设计的确是偏厚一点,另外外观设计也比较硬朗军工,过于直男,并且也比较重,对于小姐姐使用的话就比较丑不合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efense决色和传统极致防护的手机壳很不一样,从设计中带有很不错的潮流fashion设计感,还改变了传统防护手机壳笨重厚大的形象,变得更纤薄的外观,又不失防护性。对于我爱护手机又想fashion的人来说,的确做到鱼与熊掌皆可兼得。我入手了3款Defense决色的手机壳,1款是Shield系列极光款,2款是iClear系列极光图案定制和晶透星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说为什么推荐Shield系列,它是主打时尚轻薄防护为主的,款式也多样化,因为我经常要户外拍摄活动,选择极致的防护性能是首要的,毕竟户外环境苛刻调节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壳中框四角带有柔性防撞气囊和内侧爆米花式凹凸面,可以抵御3米的距离摔落冲击力。Multi-ap防摔系统模拟了汽车防摔系统设计,像汽车保护人一样,它也保护手机防止外伤和内部电路板冲击内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hield系列的包裹性很强,按键按压部分针对性增加凸起盲点设计,方便增加按压手感,按压起来很柔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他手机壳不同,Shield系列将底部的扬声器孔开在了底边侧面,对外放音效没什么阻碍影响,反而有增加声音凝聚的效果,立体感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米高的楼层摔落测试,接触地面材质:水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这个6.6米的高度摔机测试后,Defense决色 Shield系列的防护性能做得非常不错,整体手机壳都是集中在金属边框上的磨损,左下角的部分出现轻微金属撞击变形,其他的软胶中框只是轻微的磨损。可见Defense决色的黑科技Multi-ap防摔系统设计真的不是随便说说的,也难怪官方标称支持3米高度的防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efense决色 Shield系列外观设计很时尚,握持手感方面也很好,没有UAG那种凸出嗝手感,防护方面也做到了3米极致高度防摔保护,很适合喜欢时尚外观又想要极致保护的一些粗心大意小伙伴考虑选择。

4.手机透明保护壳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让手机每天换“新衣”、保护手机磨损、透明设计、IML抗黄黑科技、Multi-ap防摔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Clear系列极光图案定制和晶透星际

炎热的夏季到来,最合适夏天的手机壳肯定是透明壳。市面很多透明手机壳最大的通病就是没用多久就发黄变得非常非常难看了!最近看见Defense决色推出的iClear系列,分别有:极光图案定制、晶透星际、海洋之心(强烈推荐女生),主打简约设计又非常耐看的透明壳,不是市面那种超级薄软趴趴的材质,有一点点的硬度,非常的贴合手机。重点是依然带有Defense决色的Multi-ap防摔系统设计,所以兼顾了颜值,又考虑到防护防摔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手机壳是全包设计,采用高弹TPU软胶材质渐变色边框和IML透明复合背板组合,提升了时尚感,没有纯色这么单调。特别是两侧的按键区域是软胶按键,按键部分是全包裹没开缝的,也能减少按键进灰,按键手感很软,很舒适,按键上也做了盲点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镜头做了高出0.5mm设计和屏幕周围处做了高出1.2mm设计,可以防止镜头和屏幕磨损刮花。外观设计比较偏潮流时尚,没有传统防护手机壳的军工刻板印象,很适合男女生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壳贴合手机边缘很牢固,我使用的是3D全屏膜钢化膜,安装手机壳后没有出现顶膜等问题,所以使用钢化膜也可以放心安装。有的品牌手机壳虽然也有全包裹的极致防护设计,但是会顶膜,不得不用非全面钢化膜,这样又降低了触控操作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装好手机壳后的手机背面,摄像头部分开模开孔真的是很准确,几乎就是紧贴镜头模组的凸起周围,没有什么缝隙露出,可以避免镜头处缝隙过大进入更多的灰尘。IML透明复合背板具备2H硬度防护,就算平时放在有钥匙的口袋或者背包中,也不用担心划伤。另外Defense决色使用了双面抗发黄的黑科技,让爱发黄的透明壳彻底告别了“发黄”丑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壳现在已经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元素设计,更多趋向于潮流生活。在今天可以发现它并不是无迹可寻的,从理想、艺术、情感,工具中构建了科技生活。背板透明化就能看出,iClear系列把美感、创造、活力,这些潮流元素交融在一起:把自己的个性化融入手机壳中,通过DIY卡纸潮搭,形成“身份认同”专属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Clear系列的潮流fashion设计,也不能缺少防护,边框的四角带有柔性防撞设计。特别是平时在床边玩手机,玩着玩着突然睡着,手机在床上意外滑落摔到地上,这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没购买AppleCare+的小伙伴,手机一摔,损坏维修费用非常贵的,基本上就是手机售价的三分之一,另外手机壳也能对于日常使用磨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iClear系列都非常值得推荐,极光图案定制和晶透星际款配色比较中性款,而海洋之心配色就非常女性,在炎热烈日让手机换一身清爽看着就透心凉的手机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iPhone设置中,开启LED闪烁提醒,结合透明壳,在夜晚也能透出别样的色彩,透明也能变成夜晚的焦点。

5.Apple Watch表带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轻质、防水透气、冬天不冻手、磁吸表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pple Watch标配的表带是回环硅胶材质的,使用时间长后就会发现这个表带有通病:原本表带面的微磨砂很容易磨损变得油亮,非常的难看!网上第三方的表带有很多种,有帆布魔术贴款、真皮款等等,可是与科技感的Apple Watch搭配起来,多少会觉得有点奇怪。我使用的是PITAKA推出的Apple Watch表带:Carbon Fiber Watch Band,不仅材质轻便,防护性也很强,颜值方面与Apple Watch。

很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arbon Fiber Watch Band表带使用的是稀缺1K碳纤维,K代表碳纤维的根数,碳纤维布是由一束束碳纤维丝织造而成,1K代表着碳纤维布其中一束纤维丝里包含了1000根丝。在飞机、航天器上都是使用小丝束碳纤维,也称为"宇航级"碳纤维。而Carbon Fiber Watch Band表带正是使用这种“宇航级”碳纤维——1K小丝束碳纤维。它的刚度是等于钢的4倍,就算是10KG的拉伸力,也不用担心会断裂,可见它的强度是非常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arbon Fiber Watch Band表带的表耳是与Apple Watch原装表带设计是一样的,支持快拆,可以很方便卸下表带。表耳部分是带有人体工学设计的,呈微,佩戴起来很贴合手腕,非常的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入手的这款Carbon Fiber Watch Band表带是现代时尚款,正面表粒是呈长方形状的,反面表粒是呈凸形状。还有一款是经典复古款,正反面表粒都是呈凸形状设计,这个就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arbon Fiber Watch Band表带和传统的钢链表带设计是一样的:整条表带是由表粒拼接组合而成,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佩戴都能真的无感。传统皮质表带在夏天使用的时候在吸汗后容易发臭,又不能水洗,很不方便;如果是硅胶表带夏天又不能吸汗,经常是拿下手表后,发现表带反面都是汗液,捂着手腕不透气;冬天使用钢链金属表带就会非常冻手。Carbon Fiber Watch Band碳纤维表带在夏天的时候也能保持透气干爽,冬天也不会冻手,非常的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Apple Watch的回环硅胶表带内嵌的佩戴方式就非常不顺手,经常在佩戴的时候抓不住表。Carbon Fiber Watch Band表带的表扣采用了:磁吸+弹簧卡扣的设计,在开启闭合的时候都非常流畅快速。闭合时,表扣相互靠近就自动吸附扣好表带了,1秒闭合戴上手。开启时,按压弹簧卡扣,表扣马上打开,手感方面有点类似传统手表的蝴蝶扣一样,很方便取下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 Apple Watch 表带是互替的、只需要一条就足矣,但是实际上用过这根Carbon Fiber Watch Band表带之后,我觉得苹果设计这些表带的思路,其实应该是互补,不同的表带用不同的材质和设计加以区分使用场景,找到它们各自泾渭分明的使用场景。Carbon Fiber Watch Band表带与市面众多相似的表带区别开,纯碳纤维表带在设计与质感上都与Apple Watch的科技时尚潮流更好融合彰显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中看似活得那么累,整日为了生计而奔波,而且还会遇到许多烦恼,每天也会有不计其数的小烦恼,还是要积极心态面对,不然就真的是上班996,下班ICU!希望分享我使用过的数码清单好物能帮助到小伙伴们,让工作生活更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