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景色别样美,鹤壁市山城区郑沟村村民郑志刚的心里更美。2018年年初,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贫困户郑志刚利用村里的林地,开始小规模养鹅,当年收入10万余元,实现了脱贫摘帽。随着滚动式发展,养鹅规模越来越大,如今他不仅有了存款、买了小轿车,还牵头创办了养殖合作社,带动2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在村前的小树林里,笔者见到正在收获蚯蚓的村民郑月华。2018年秋,在村"两委"的支持下,郑月华从外地学到蚯蚓养殖技术,并利用村头的小树林尝试养殖蚯蚓。村"两委"及时为她争取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帮助她扩大养殖规模。如今她的养殖规模已发展到80余亩,20余天出一茬蚯蚓,一年能出10余茬。除去人工等成本,每茬纯收入2万余元,年收入20余万元。郑月华不仅圆了脱贫致富梦,还带动村里10余人就业增收。"和过去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别太大啦!"郑月华感慨地说。

"林下养殖、果蔬种植、菌菇采摘和加工……家家进产业扶贫项目,户户有致富增收门路,我们村里没闲人。这都是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带来的变化啊!"脱贫户郑玉保自豪地说。

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善。富裕起来的郑沟村,拓宽了旧街道,修建硬化了新街道,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为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该村组建了20人的广场舞队伍、10人的舞狮队和7人的演唱队,村里的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定期举行"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移风易俗标兵"等评选表彰,修订《村规民约》,规范了村里红白事等,孙庄村村民的日子开始蒸蒸日上。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既然大伙信任我,选我当村党支部书记,我就要尽到责任,坚决把郑沟村的事情办好。"村党支部书记郑和平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郑沟村等一批典型村,为石林镇各行政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了个好头。我们将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乡村特质发展和乡村振兴,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把石林镇打造成红色旅游+生态文明的豫北明珠。"谈到石林镇今后的发展,镇党委书记冯振家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