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9年,26岁的韦忠礼完成本硕连读之后,在山东大学数学系获得硕士学位,两年之后,这位硕士和他的妻子迎来了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夫妻俩为孩子取名为:韦东奕。孩子长相平平,一张国字脸,放在人堆里,平平无奇。

然而,他们也没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孩子会爆红网络,并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北大扫地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硕士毕业之后,韦忠礼顺利进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工作,凭借过硬的学术功底,很快受到学校的重视,成为学校重点培育的对象,1996年被破格提拔为学校的副教授,1998年,又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

然而,相对于这些“浮云”一样的名利,韦忠礼更喜欢的是和7岁的儿子韦东奕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在家中,周围邻居常常听到的就是父子俩这样的对话。

“来,做道数学题玩儿吧!”

“来啊,谁怕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对数学的痴迷,也慢慢感染了年少的韦东奕。小学一年级时,韦东奕无意间读到一本名叫《华罗庚数学学校》的书,一下子沉迷了进去。这本在普通学生眼里就是一本“天书”的数学教材,在韦东奕眼里却是个宝贝,捧着就不肯放下。从浅显的数学题着手,到复杂的,韦东奕一路推演下去,像啃骨头一样,津津有味。

在读初二时,韦东奕的数学天赋已经崭露头角。有一道数学难题,国家队要用三个小时才能解出来,而韦东奕,仅仅用了两个小时。在老师的眼里,他就是年少时的“陈景瑞”。并且相信他未来一定会在数学方面取得非凡的成就,因此,在学校里,韦东奕一直是学校重点“关注”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如然,到了高中时期,韦东奕就开始了自己在数学上的“封神之旅”。

二,

2007年10月中旬,韦东奕报名参加了奥数全国联赛,联赛选拔出40个人,参加奥数夏令营。

2008年一月份,奥数夏令营在哈尔滨举行,寒冬的冷空气还没过去,可是,在参加选拔时,韦东奕还是一身的汗水。夏令营里来的都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智商高得吓人。对于能不能拿到国际奥数比赛的“入场券”,韦东奕心里也没底。

经过前后8次的大小考试之后,只剩下6个人能进入国家队。幸运的是,韦东奕最终还是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到了国家队。

到了7月,作为参赛选手参加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满分的成绩一举夺冠,6道难题,一一攻破,拿到了当年比赛的金牌。技惊四座。而这一年,韦东奕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获奖之后,对韦东奕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影响,韦东奕一头又扎进了学习当中。

2010年,由于在奥数方面的出色表现,韦东奕被保送到了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北大之后,韦东奕开始了“开挂”的人生,大一时,就“单挑”清华学生,在国内最高水平的数学竞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上,五个竞赛科目,一个人就拿到了4枚金牌。让很多同领域参赛选手望尘莫及,难以望其项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吸引了麻省理工大学的注意,甚至为了让韦东奕能够去麻省理工,不惜打破校规,只要他愿意去哪里读硕士,不会英语也没关系。

然而,面对如此“诱惑”,韦东奕还是选择留在了北大,最终在北大攻读研究生、硕士、博士。

让韦东奕难受的是,曾经那个会和自己一起求解数学难题的父亲,没过几年就因病去世了,从此,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好父亲,好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韦东奕成为了北大的一名数学老师,开始教书育人。在很多同学的眼里,他低调、朴素,上课的时候,左手握着钢笔,右手握着粉笔,眉飞色舞地讲述着那些难解的数学难题,有时候还伴随着生动的肢体语言,也就是在这一刻,你才会忽略掉他平时的沉默寡言,真正成为一名“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在大学教书的时光里,他获得了同学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成为数学领域的“韦东奕韦教主”。

今年,很快就要到各大院校高考学生们走上“战场”的时刻,有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希望他能对学弟学妹们说点打气的话。

面对镜头,他拎着一袋馒头,一个硕大的矿泉水瓶,这就是他一日三餐“吃饭的家伙”了,装束和打扮完全不像一个教授助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刻意的张扬,也没有煽情的话语,“打气”的话也很朴实:欢迎大家来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播出之后,圈粉无数,也引来流言蜚语无数。

有人嘲笑他的长相,穿着土气,打扮落后。甚至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上北大(关键是,您儿子能上北大吗?)还有人说他这种长相找不到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进行反驳,对这些嘲笑他的人进行反击:论家庭教育背景,论才华,那些嘲笑他的人不才是真正的小丑吗

互联网的时代,任何时候都有爆红的机会,然而,我想,对于韦东奕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吧。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能够拥有自己的一方净土,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将自己的理想做到极致,不是另一种快乐吗

突然想起刚离开这个世界的袁隆平院士,心生悲凉,一股热泪瞬间盈满了眼眶。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低调,他们热情,他们专注,从不为外界所干扰。相信未来的某一天,韦东奕也能,谁说他没可能成为下一个陈景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可期!

外貌协会的,可以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