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品牌中进入“新能源百万俱乐部”的第一人,比亚迪凝聚着代表中国品牌继续冲高的期待。这个里程碑式的数字,对于比亚迪而言,既是挑战,但也是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循环之后,表面上来看,以技术 致胜 参数 图片 )的竞争规则变得清晰有理,但回归竞争实质,高姿态的领头羊们对于核心技术掌握的牢固程度,却也时刻提醒着市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犹存。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百万辆下线,称得上一件能让市场保持清醒,以及让其他车企保持预警的行业大事件。一方面,于中国品牌而言,作为首个跨过新能源百万大关的中国品牌,比亚迪为行业一直以来的希望“中国品牌换道超车”,做出了实绩的证明,挺起了民族汽车工业技术崛起的脊梁。

另一方面,于新能源产业而言,作为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达成这一成绩的车企,比亚迪完成百万辆的时间周期,却也和特斯拉相差无几。或许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了中外双龙头格局。

这一希望的实现,不仅建立在已成历史的百万辆成绩,更是基于在这个历史节点,比亚迪乘用车还高调拉开了“出海”大幕,首站便是挪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比亚迪近20年以来的一揽子核心技术储备和布局来看,可以确定的是,从1到1000000,从F3 DM到以王朝网和e网系列的新能源产品,以及DM-i超混系统组成的插混、纯电双线并举的产品格局,从能源获取到存储到应用;从电池到电机、再到IGBT电控……比亚迪已经成功地为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上的“领先”吹响了嘹亮的号角。

拥有未来的话语权

对于比亚迪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业内不少声音认为,比亚迪的挑战将越来越大。不可否认,在新能源市场快速爆发的当下,百万辆时代对于比亚迪而言,事实上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

毕竟,目前的形势已经极为明朗,新势力和海外车企巨头都在蜂拥入局,而与新能源汽车平行进化的智能化赛道,也已经迎来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包括熟悉的造车新势力们,也包括百度、小米、腾讯、华为等一系列科技巨头。

但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站在下一个百万时代或者千万时代的新起点,比亚迪显然不会被动地成为市场的追随者。在近20年自我磨砺炼造的坚实基业之下,比亚迪已经拥有了主导未来的话语权,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而这,也就是比亚迪不可被超越的关键砝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时间推回到2008年,当市场热情全部聚集在燃油市场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王传福的思维和胆识绝非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在王传福看来,“自主品牌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的站牢站稳、向上发展。”

因此,在其近乎偏执地“疯狂”布局下,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完成了“从能源获取、存储到应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三大绿色梦想战略布局。十多年来,包括光伏、储能、电动汽车、云轨、云巴、以及LED在内的一系列绿色技术产品,都为比亚迪集成了一股强劲的先发优势。

除此之外,电池、电机、IGBT电控、车载系统、e平台、数字化、智能化以及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也成为了比亚迪强健全产业链的关键所在。其中,兼顾续航与安全的刀片电池,解决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痛点和难点,以电为主的DM-i超级混动系统更是加速了对传统燃油车的颠覆和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专为下一代智能电动车而生,兼顾智能、高效、安全和美学四大优势的e平台3.0,更是为比亚迪进一步冲高做好了准备。据了解,截至目前,比亚迪已经累计专利申请3.2万件,专利授权2.1万件,稳居新能源汽车专利榜单第一。

吹响“汽车强国”的号角

毫无疑问,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角逐之中,跨过百万辆大关之后的比亚迪,背靠强大的技术储备,将走得更为稳健和踏实。而中国品牌的“技术反攻”势头,也将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变得更为具体和强劲。

为什么这么说?事实上,在中国品牌首个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背后,比亚迪所代表的中国品牌技术崛起的意义,要比生硬的数字来得更为深刻。

不同于传统燃油时代,中国品牌汽车主要依赖中外合资模式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声量。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作为中国市场的“东道主”,进入新能源百万时代的比亚迪,已然扭转了这种外资为主,中国品牌为辅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事实上不乏有着强劲势头的中国品牌。比如,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汽车,已经率先进入了十万俱乐部,诸如小鹏、理想汽车等新创企业,也有着势如破竹的攻势。尽管在销量规模上,这些新创企业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但是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这些品牌已经拥有了超越合资以及外资品牌的辨识度。

而作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领导者,比亚迪自然有着更为突出的实绩,以及更领先的步伐。在此次百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现场,比亚迪还正式宣布,其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将正式布局欧洲市场,今年年底之前,比亚迪将向出海的“首站”挪威交付1500台搭载了刀片电池的 唐EV

可见,比亚迪的每一步,都有着行稳致远的思考。这就好比,从2008年F3 DM正式上市,到比亚迪整个新能源产品体系完成30万辆产销,比亚迪用了十年。而正是在这十年中,对于技术的持续“厚积”,才迎来了三年突破70万辆的“薄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这都离不开核心技术。因此总结来说,比亚迪新能源的百万辆下线,不仅仅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进入规模性的运作流程,更是意味着中国品牌的技术赢得了市场的尊重。而这份意义,是所有车企都无法复制的。

红点观察

在新能源汽车版块,比亚迪用了13年的时间,踏出了中国品牌技术突破、技术超越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让中国品牌更有自信,让民族汽车工业更有底气。尽管在冲刺第二个百万时代的道路上,比亚迪或许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是布局了全产业链的比亚迪,又有何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