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平 剪出古老艺术新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春平部分剪纸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春平部分剪纸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春平部分剪纸作品

年过古稀,当老哥们都在含饴弄孙、游山玩水的时候,赵春平拿起剪刀,将海伦剪纸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魅力。

1966年,还是一名高中生的赵春平接触到剪纸艺术,深深爱上了这一家乡的民间艺术,也试着创作了一些表现工农兵和宣传思想等题材的作品,先后发表于报刊,展出街头宣传栏和美术展厅。1968年,他参军到部队,作为沈阳军区美术骨干,与鲁迅美术学院的优秀教师合作《三打三防》挂图及画册,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边学习边实践”和“边实践边学习”方式,不仅全面提高了他的艺术造诣,而且还坚定了从事美术创作的信念。1971年,他复员到地方,始终坚持宣传画和连环画创作,2006年退休后,他把全身心投入到剪纸艺术创作中。

在剪纸创作实践中,赵春平试图传承和光大“海伦剪纸”的同时,坚持以民众审美需求为目标,努力探索一条剪纸艺术新途径。

他选择以半复制、半创作的方法将山水画移植到剪纸创作中。吸收黑白版画的艺术手法,移植了北宋晚期范宽的《谿山行旅图》、北宋中期郭熙的《早春图》和北宋晚期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这些藏于台北故宫镇馆之宝,通过移植,便融合多种艺术语言而获得新生,并激发了人们了解和研究经典绘画的浓厚兴趣,因而不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欢迎,而且得到了业界专家一致关注。著名美术评论家李人毅先生评价说:这批作品的移植成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连接着中华绘画的文脉,是在创新之旅上不断开拓的当代剪纸艺术的新成果。

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山川河流是赵春平进行剪纸创作的无尽源泉,他在将山水画成功移植入剪纸艺术取得新的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又对祖国山河进行了主体性描绘。作品《锦绣江南》《一帆风顺》是南国景致,而《兴安雪》《雪乡》则是北国风光。尤其《峡谷风光》更是取材于家乡海伦东山里的大峡谷。画面中山高水长、木茂林幽,许多观者认为这是一件很接地气的剪纸佳作。

此外,作品《都市风光》和《美丽的钓鱼岛》,则是他对山水画不同题材的创作。通过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剪纸艺术语言和风格样式,走出了剪纸山水画的有益探索。

传统的剪纸大多是以花鸟虫鱼为创作素材,赵春平创造性地推出了剪纸博古画的新图式,以古玩古瓷器、古典书籍、古琴、博古架,以及花鸟、草虫为素材有机组合而进行创作,极具观赏价值。彩色剪纸博古花鸟画《四季花屏》和单色剪纸博古花鸟画《春夏秋冬》等一经推出,便以展现中华古老文明的特质而得到藏家和广大观众的欢迎,从而为剪纸艺术大家族添了一个新的图式。

赵春平以刻刀模拟画线描,创造温润清秀、高古典雅的剪纸仕女画,并先后完成了《四美图》、《红楼梦》等剪纸仕女画创作。由于画面采用了游丝描和琴弦描的组合形式,因而使剪纸线条更有弹性和柔韧性,更加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点。同时,使人物形象变得清新亮丽,画面更加细腻精致,从而彻底突破了仕女画线条粗犷豪放的模式,而使剪纸仕女画焕发了新时代的青春活力。

10多年来,赵春平凭借多年的美术功底,设计出多套山水、花鸟、四条屏、横幅、立幅、中长卷的剪纸稿,为市内外剪纸经销商设计剪纸作品百余件。

2012与2013年,他赴河北、山西等地考察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市场,并参加了“第四届全国蔚县剪纸艺术节”,一边考察一边出售剪纸设计稿,广交朋友,两年间,剪纸稿销售额激增。

如今,他在海伦市红灯记文化广场成立了别具一格的剪纸工作室。在原有单色剪纸的基础上,学习并引进染色剪纸、多层写实剪纸等艺术形式。其特点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浓郁的地方特色。

目前,赵春平为绥化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研究员、黑龙江省剪纸艺术家。作品《文成公主》《仙女下凡》等在全国剪纸作品评比中荣获大奖,并多次在央视展出,还新近创作《三国演义》17米长卷、《红楼梦》14米长卷、《西游记》15米长卷和《百鸟图》10米长卷和《百鸟图》15米长卷,《百马图》9米长卷等作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赵春平说:“艺无止境,我虽年迈且步履蹒跚,仍需不断求索、创新,希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新时代风貌的剪纸作品,为‘海伦剪纸’这个地域文化符号的创新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新成果。”

作者/来源:绥化趣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