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在参观完秦始皇陵兵马俑后,无限感慨地说到:“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自从1974年兵马俑被发现以来,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及政府要员参观过这一恢宏壮观的古代奇迹。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绝世珍宝成为了中国的金字招牌,每年吸引着大量慕名而来的学者和游客。

然而在今天,还有几个人能记得当初发现兵马俑的那个农民——杨志发,又有几个人知道他和兵马俑之间的那些纠缠不清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锄头刨出个“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西北大旱。陕西西杨村连着很久滴雨未下,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土气,本来就很贫瘠的土地愈发干涸,村民们眼巴巴望着地里蔫头耷脑的庄稼苗真的是欲哭无泪。

如果再不想办法找到水来灌溉庄稼,那今年就不是欠产的问题了,铁定全村是要饿肚子的。村里已经连续找了几批打井人,但都被以各种理由拒绝了。走投无路的生产队只得召集全村的青壮劳动力,准备自己打井,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拼上一把。

就这样,杨志发做为打井队的一员,扛着锄头跟着大家一起向村南的砂石滩走去。生产队选定挖井的地点在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这个位置离秦始皇陵仅有三里地之隔。故老相传,这片土地早在秦朝修建皇陵时就被特殊“处理”过,所以土质坚硬、不易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已经万般无奈的村民们哪管得了这么多,没有水全村都要挨饿,所以跟来的青壮年们都卯足了劲。从上午干到中午还是很见成效的,虽然还没见到水,但井坑越来越深。就在大家挖到四米深左右的时候,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阻力。

土质突然间变得奇硬无比,不论怎么敲打就是纹丝不动,就在大家坐在坑边发愁的时候,年轻力壮的杨志发跳了下来。

“大家闪一闪。”发了狠的杨志发抡圆了镐头死命地砸向坑底,就在他筋疲力尽之际,这道坚硬的土层终于被砸开了,大家欢呼雀跃着纷纷跳过来继续扩大战果。

到了中午时分,杨志发挖着挖着突然碰到了一件不寻常的东西。起初是一些陶片,他还没太在意,但随着越挖越深,一个“大家伙”渐渐显露出来,最后杨志发竟然挖出了一个“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奖励上交生产队,换来5工分

“泥人”被杨志发刚刚挖出来还是彩色的,五官相貌以及身材高矮都与真人一样,但挖出来不久“泥人”身上的色彩就快速消散,惊慌失措的村民们以为活见鬼。其实今天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氧化作用导致的结果,但当时没什么文化的村民们却被惊得够呛。

虽然杨志发不知道这些泥人是什么,但总隐隐觉得这些东西不简单,收工后他把这个残缺的“泥人”带回了家让媳妇看看。杨志发的媳妇是当地的小学老师,算是当时村里的文化人。

杨志发的媳妇只打量了几眼这个“泥人”就立刻断定这是文物,而且是重要文物听到这个结果的杨志发马上跑到了县里面的文物部门上报此事。经过文物部门专家的鉴定,这个泥人是两千多年前,秦朝时期的陶俑,绝对的重量级文物。为了表彰杨志发,县里给他发了30元钱做为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元钱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笔小钱,都快顶上城里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但朴实的杨志发直接就把这笔钱交给了生产队,表示要做为集体资产。生产队长很高兴,表扬了杨志发,并且给他奖励了5个工分,也就是一角三分钱。

全村搬家,杨志发被“嫌弃”了20年

当时这件事做为全村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被谈论了很久,有的人为自己村子里挖出文物感到骄傲;有的人称赞杨志发有觉悟,有集体思想。但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和开心的时候,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经过文物部门的专家现场勘探和鉴定,就在杨志发挖出“泥人”的地方还应该有相当数量的文物存在,这是一个很庞大的陪葬坑。如果想要发掘和保护这批文物,只能将村民们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农民自古对“祖宗基业”和“家园土地”的概念根深蒂固,让他们背井离乡是十分困难的。但为了保护这里的文物,县里最终决定让西杨村集体搬迁。

这个消息让全村人震惊不已,正所谓故土难离,突然间让这么多人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确实让大家很难接受。这时很多闹情绪的人把矛头纷纷指向了杨志发:“要不是你挖出这么个破泥人,也不至于让全村人搬家,你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面对村民们的无端指责,委屈的杨志发不知该说什么好,本就老实巴交的他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些冷言冷语,最终他们一家人搬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角落,过起了与世隔绝的半隐居生活。谁曾想他这一忍就是二十几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美国总统签名的朴实农民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他一到西安就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面对这个气势恢弘的世界文化遗产,克林顿突然提出想见一见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

陕西省政府立刻找到了杨志发,并安排他与克林顿见面。兴致勃勃的克林顿见到这位朴实的陕西农民后,提出想要他的签字留念。杨志发于是将一本签上自己名字的书送给了克林顿,就这样,一位仅有小学文化、朴实无华的中国农民给美国总统签了名,一时成为美谈。

也正是此事之后杨志发名声大噪甚至改变了命运,他不再过着之前躲避大家的生活,而是每天在博物馆内为往来参观的游客签字留念。如果遇到某些大型活动,老人也会应邀出席,为到场的观众重述当年发现兵马俑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当年杨志发那狠劲的一镐下去,不知道兵马俑还要在漆黑的地底沉睡多少年。兵马俑做为中华民族的奇迹与骄傲,蕴含了华夏文明几千年来传承的伟大智慧,同时它也是全世界的的宝贵遗产。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到陕西一睹兵马俑的惊世风采,让它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与纽带,这样才不会辜负杨志发老人的那一镐,不会辜负那些为了守护中华瑰宝而辛勤工作的考古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