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大名人,他的一生,简单来看有三大点可以讲,一是他的才学,这点毋庸置疑,他是学界文坛的宗主,即便有人不喜欢他的人品,但却无法否定他的学术地位;

第二是他和名妓柳如是的爱情故事,两人年龄相差36岁,并且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所以这段感情相当受瞩目;第三就是钱谦益的政治生涯,也就是他剃发降清的事迹。

如果列一个“有哪些学识极高但人品却低下的历史人物”话题,下面准有钱谦益的名字。

关于钱谦益降清的故事流传最广的,要属柳如是劝他投水殉国的桥段了。据说钱谦益当时说了一句“水太冷,不能下”就怂了,而柳如是则愤然想要投水自尽,但被拦住;还有为了降清,钱谦益把头给剃了,在剃发前还说“头皮痒得厉害”,结果出一趟门就带了根辫子回来。

这段子流传很广,虽说水太冷的梗是假的,但他们想殉节而钱谦益怂了这件事是真的。都说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命,钱谦益求生的欲望可以理解,但纵观他的做法,实在是不高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万历年间,钱谦益当朝为官,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这个时候,明朝的大臣们就想着要另立新君。吕大器、史可法和钱谦益等东林党人想要拥立德才尚可的璐王朱常淓。但从血缘关系上来说,福王朱由崧才是万历的嫡孙,由宦党马士英、刘孔昭等人拥立,建立了弘光小朝廷。

这样就分裂成了两派,但福王这支才是正统,钱谦益因为怕遭到宦党的报复,就开始讨好马士英等人,马士英还推荐钱谦益做弘光朝廷的礼部尚书。

从这件事情上,便可见钱谦益的为人骨气。到后来清军入关,在扬州大开杀戒,史可法力保扬州不成,被捕后因拒绝投降而牺牲。反观钱谦益,倒是麻溜地率大批官僚向清军投降,欢迎豫王多铎进入南京。

《清史稿·文苑·钱谦益》这样记载:“顺治三年,豫亲王多铎定江南,谦益迎降,命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冯铨充明史馆正总裁,而谦益副之。”

钱谦益本人对此直认不讳,他在《与邑中乡坤书》中自称:“大兵到京城外才一日,仆挺事入营,创招抚四郡之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深受传统儒家精神熏陶的士大夫文人来说,心中大多都有一套救世济民的道德信念,在国家危急存亡之关头,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被加倍地激发出来。纵观历史上遇到朝代更替之际的士大夫文人们的做法,大概有殉节、皈依佛门、隐居这几种做法,而钱谦益则选择了第四种:投降。

钱谦益降清不是偶然的,可以说其中也反映出当时江南文化的消极一面,明朝中后期经济繁荣,在江南等地便掀起了一股思想启蒙思潮,人们大胆追求个性解放,但在这些文化中的奢侈、享乐风气却也很盛行。

有些士人长期浸淫在这种氛围里,就形成了放情纵欲﹑恣意享乐的生活态度,平日里写文章写诗慷慨激昂、感时叹世,一遇到生死问题,又难以舍弃舒适的生活。钱谦益放浪形骸、吃喝玩乐的享乐生活态度,也成为他做出错误决定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钱谦益还是一个功名富贵心很重的人,他自己就曾表示“肠烂饮不休,漏尽宦不止”,投降后,钱谦益就在清廷里当上了官,虽然只当了半年就辞掉了,这其中可能也有良心方面的谴责作用,但他的行为已经做成了,当初驱使他做出决定的为官欲望、享乐欲望,已为他定下为后人被诟病的基调了。

在明朝没能实现的欲望,钱谦益将其托付给了清朝,期待自己能被委以重任,事实证明,清朝统治者才懒得理他们这些明朝旧臣。

其实纵观历史,旧臣入新朝为官的事也很常见,虽然不好出人头地,但要是能在新朝干出一番大事业,成为名臣载入史册,那这“贰臣”的称呼就不会那么被人计较,也能在历史上站得住脚了。

但钱谦益做不到这些,他有着强烈的仕途心,可惜新的统治者并不给机会。这个时候,钱谦益已经抛弃了古人最看重的忠孝名节,又无法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就悲剧了,成了被人唾弃的贰臣。

“残生犹在讶经过,执手袛应唤奈何。近日理头梳齿少,频年洗面泪痕多”,后来钱谦益就悔恨啊、自责啊,但又有什么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对钱谦益表示不满的人很多,乾隆皇帝也算是其中一个猛烈批判他的人了。

乾隆皇帝那会儿,钱谦益都已经去世近百年了,还被拉出来批斗。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批判钱谦益的谕旨共有19道,其中6道是专门针对他的,其余l3道则提到了钱谦益。

乾隆二十六年,沈德潜给乾隆进呈了《国朝诗别裁集》,这是他编选的一套中国诗歌总集。

乾隆一翻开这本书,就在卷首看到了钱谦益的名字,当时就怒从心头起,写了第一道批判钱谦益的谕旨:“伊在前明,曾任大僚,复仕国朝,人品尚何足论。即以诗言,任其还之明末可耳,何得引为开代诗人之首?”

就是说钱谦益这个人人品不好,他有什么资格能位居清代诗人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批判包括“集内将身事两朝,有才无行之钱谦益居首,有乖千秋公论”、“海陟列卿,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等言词,可以看出乾隆真的非常看不起钱谦益了。

但从“有才无行”这句中,不难发现乾隆帝并没有否定钱谦益之才,毕竟钱谦益在当时被列为“江左三大家”之首,黄宗羲也说他是“主文章之坛站者五十年”,在才学方面,还真是要承认他的。

不过乾隆并没有就此对钱谦益收手,因为他后来去读了钱谦益的《初学集》、《有学集》等作品,发现钱谦益在书里面有诋谤清朝的语句,认定他有反清思想,于是更加炮轰钱谦益,在乾隆三十四年更是连发四道谕旨毁禁钱谦益的著作。

乾隆对钱谦益猛烈批判,既是看不惯他的人品,也有加强、巩固本朝文化专制的小心思在里面,并且这也成为了文字狱、禁书运动的一部分。乾隆从道德角度对钱谦益进行了360度无死角的批判,当真是否定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谦益这个人,历来争议很大,其实要是他没有出降清这一档子事,以他当时的地位和才学,足以名留青史,那些道德上的小毛病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太大的负面影响。可惜的是,投降并入仕清朝使他成为了后人是非聚讼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