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许怡雯

编辑/大风

“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我们是不是就傻了”,2012年华为在任正非的这种焦虑之下开始开始规划自有操作系统“鸿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正非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正是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时候: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功能机、乔布斯执掌下的苹果大杀四方、小米凭借“互联网思维”炙手可热。而这一年,华为第一款旗舰智能手机Ascend P1上市,全球只卖了50多万部。

六年后,任正非的“杞人忧天”成为了现实——美国一纸禁令断了华为的“粮”。也幸亏任正非的“无中生忧”,华为得以在彻底断粮之前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经过八年的研发、两年的试水,6月2日晚上八点,华为举办鸿蒙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全新的Harmony OS,以及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Huawei Watch3和Matepad Pro等一众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宣布了鸿蒙OS的升级名单,华为会根据名单的顺序在两年内逐步对这些机型进行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的鸿蒙应证了那句话:“革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鸿蒙系统想要成功——或者说活着,还面临着开发生态不够完整、商业模式尚且不明、三方厂商难付信任的局面。

鸿蒙虽难却是不得不为。2006年,侯为贵说“核心技术要有自己的,才能不被别人牵着”,但是中兴没有做到,于是中兴败了。15年后,华为因为同样的问题被卡着脖子,但是鸿蒙诞生了。它不仅仅决定了华为能否在下一个智能时代取得先机,更寄托了我国在操作系统上实现技术自主的希望。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鸿蒙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华为在软件层面的自主权,这也是华为目前迫切需要鸿蒙上线手机的需求。

芯片和系统是一部手机的大脑和灵魂,美国禁令掐断了这两个关键部分的供应。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是华为实现自主行走的两条腿。

上个月举办的谷歌全球开发大会上,谷歌公布了安卓12系统的首批测试版本厂商。在OPPO、realme、小米、vivo、中兴、一加、联想、华硕和TCL等一众熟悉的名单中,华为正式消失。这说明,鸿蒙手机是驾在弦上的箭,不得不发。

而不久前海思也宣布,继麒麟9000芯片之后,麒麟9010即将完成设计,这款芯片采用了最为先进的3nm工艺,在性能以及功耗上实现了对于麒麟9000的全面赶超。

身处手机行业多年,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飙向锌财经表示:芯片问题在短期内没有解决办法,只能依靠贸易关系的缓和或是国产芯片制造商的技术突破。这个问题只能交给时间,非华为一力可以克服。而操作系统作为华为的第二条腿,早晚都要上线。

不过在他看来,鸿蒙系统之于华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个备份系统,而是彻底颠覆了华为之前的发展逻辑:自有系统意味着华为手机可以走苹果的路线,从系统底层出发构建软硬件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小米的内部人员在回答“小米的pws耳机什么时候能够追赶上苹果的Air Pods”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长期的工程”。两个“非常”诠释了自有操作系统和开源系统之间的差距。连小米这种首个靠定制ROM系统建立护城河的厂商也不得不承认,自有系统在软硬件发展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

过去,中国的消费电子——无论是家电、电脑,还是后来的手机、手表、智能穿戴——都遵循了同一套设计思路,就是拼装。决定一个产品形态的往往不是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厂商可以采购到怎样的零件,再根据已有的供应商零件设计产品的功能和卖点。而操作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过是谷歌这个供应商提供的零件。这导致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非常糟糕。

最开始改变这种状况的其实是小米的MIUI系统。2010年雷军从金山公司中拉了几个人,开始研究在安卓系统上做一个定制化的ROM系统,就是之后的MIUI。一年后,MIUI拥有了50万的发烧友用户,刷机成为了手机界的时尚。就在MIUI一周年的时候,小米手机正式发布了第一款手机,顺利将落后的国产手机市场撕开一个口子。

小米的崛起证明了,通过定制化的ROM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功能的自主设计,最终在终端效果上产生巨大的变化。华为、魅族、OPPO、vivo等其他厂商纷纷觉醒,开始采用定制化的操作系统。这一波浪潮造就了整个国产手机市场的崛起。

尽管如此,ROM系统仍旧建立在安卓的开源系统之上,受制于谷歌,和苹果IOS系统的自主性不在一个等级。所以,鸿蒙系统的出现,使得华为在系统的自主性上比安卓厂商们更进一步,完全颠覆了以往的硬件设计思路。这才是鸿蒙系统之于华为手机乃至其整个硬件生态更加深远的意义。

除此之外,鸿蒙系统对于华为来说还有第三重意义。鸿蒙系统是华为抢占loT时代领导性地位的最重要的武器。

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创造新的商业空间。目前电脑系统Windows一家独大,Mac OS靠着苹果生态尚且能分一杯羹;手机操作系统中安卓和苹果二分天下。鸿蒙想要再在这两个领域里分蛋糕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随着物联网的到来,loT是鸿蒙弯道超车的最好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百度、阿里、360、谷歌这种互联网企业,还是苹果、小米、OPPO、vivo、魅族这种手机厂商,都已经投身于loT领域多年。但是,目前为止,在这场IoT生态大混战中仍旧没有跑出绝对的龙头厂商。不同于手机行业的激烈追赶,loT领域各个系统的起跑线是一样的。

鸿蒙系统就是华为冲着物联网时代打造的一把利剑。分布式、跨平台设计的特性使得鸿蒙相比其他系统更加具备有效性。再加上,在IoT领域,华为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因此,借助鸿蒙系统华为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撬动整个市场。

系统自主性、生态底层基础和物联网抢跑权,这是鸿蒙系统之于华为的三个主要的意义。不过,鸿蒙系统真的成功形成生态,还需要时间。

OPPO公关人员发表反对鸿蒙言论一事在行业闹的沸沸扬扬,最终以该员工辞职终结。荣耀CEO赵明也在公开发言中表示目前荣耀会更倾向于安卓系统。这两件事情都反映了短期内鸿蒙在第三方手机厂商中的受欢迎程度并不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方厂商对鸿蒙的迟疑皆在情理之中。在商言商,正如任正非所说“狭隘的自豪感是会害死华为的”。如果三方厂商们单纯因为鸿蒙的“国产”性质而贸然采用鸿蒙,也会害死自己,甚至会害了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国产智能手机行业。

首先就在于,相比安卓,鸿蒙在技术成熟度上仍有距离,这一点恐怕华为也得承认。鸿蒙从面世到从真正推向市场,从有终端产品到正式搭载手机不过才两年时间。而安卓从2008年开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3年。任何一个三方厂商都没有必要放弃一个使用了十余年的成熟系统,不顾对用户可能造成的困扰。

其次,对于三方厂商来说,华为本身就是竞品,来自技术和商业利益方面的顾虑必然会侵扰到他们选择系统时的抉择。

此前,OPPO公开发言的前公关人员表示:“用了华为的鸿蒙系统,自家的服务将会被华为掌控,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命门交到华为的手中”。采用了鸿蒙的系统,就意味着底层技术都来自竞品,这对三方厂商来说的确需要勇气。

回顾安卓的发展史就会知道,安卓之所以能够打败塞班系统,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谷歌和众手机厂商不存在竞争关系,而诺基亚则在长达二十年代的时间里把他们按着打。两者之间,孰亲孰疏,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国产手机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定制系统为核心,衍生出分成、系统预装、广告等多方面的营收方式。以小米为例,2020年财报显示小米广告收入达到了127亿。一旦要他们搭载鸿蒙系统,这些收入归属于谁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从技术顾虑还是利润角度出发,三方厂商都没有理由舍弃已经成熟的安卓系统,而转向鸿蒙。

最后一点就是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锌财经,尽管从商业规则上来说并不符合常理,但是考虑到目前的中美贸易关系,政治风险的确是国产厂商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是手机厂商们必然要厮杀的下一个战场。如果这个时候因为搭载了鸿蒙系统,而被某些国家通过政治理由挡在市场之外。对于国产手机厂商们来说是无妄的损失。

因此,尽管华为方面表示鸿蒙系统完全开源开放,欢迎第三方的手机厂商一起开源共建。短期内也不会有三方厂商贸然下场。头一个宣布接入鸿蒙系统的魅族也只是用旗下的loT产品试水,而没有直接接入手机系统。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乐观态度:“我不认为国产厂商会完全拒绝鸿蒙,因为目前从厂商的竞争情况来看,命运握在华为手上,总比握在美国人手上保险一点。”

地缘政治因素对鸿蒙来说是一道阻碍,更是一份动力。只有形势越紧张,鸿蒙作为国产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才越突出。换句话来说,鸿蒙是国产三方厂商的系统后盾。

因此也有行业专家认为,三方厂商目前不搭载鸿蒙是正确的,因为海外市场需要三方厂商去抢夺。蛋糕就这么大,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更是连年下跌。如果为了驰援鸿蒙系统而放弃了海外市场,对于整个国产手机行业来说是得不偿失。

那么,鸿蒙想要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操作系统,还需要克服哪些问题?

首先无法避免的是生态问题。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透露:“对于操作系统这类底层平台而言,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来、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占率则是一个生死线”。

对此,无论是华为自己还是业内的其他参与者都把希望寄予了智能设备生态。

张毅表示,“鸿蒙系统上线之后必然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适用范围也是从华为全线产品开始。这里华为的优势在于整个数字产品的产业链布局比较完善,可以把系统用到大中小屏幕和各种智能设备上去。”

在5月21日举行的华为生态大会2021中,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已经说过,华为计划2021年将国内1+8的设备全面升级到Harmony OS,预计到2021年年底整体会超过2亿台。同时面向第三方的合作伙伴也在进行全面的匹配,预计到年底将有超过3亿台设备来使用Harmony O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美的、九阳、老板电器也已经纷纷发布了搭载鸿蒙OS的智能家居产品。这些设备支撑起了鸿蒙16%的生死线。

此外,孙燕飙认为,部分二三阵营的手机厂商可能会成为最先一批替换鸿蒙的玩家。

毕竟马太效应显著的手机行业,末流厂商翻身的机会实在不多。如果能够靠鸿蒙的这一波热度取得市场关注度,或许会是一个好时机。特别是如今华为自身因为芯片禁令导致手机严重缺货,鸿蒙手机成为市场上的“奢侈品”。小厂入局,可以以系统“平替”的身份带动、吸引更多资源。

其次,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孙燕飙眼中鸿蒙真正面临的挑战。在他看来,只有利益才能吸引合作,想要扩大鸿蒙的生态圈,引来更多的开发者,必然要给合作伙伴足够的利益。生态平衡的本质是经济平衡。

这一点也直接体现在智能手机发展早期安卓和苹果之间的区别。彼时苹果的开发者规模比安卓要大得多,正是因为通过开发苹果应用且赚到钱的人很多。《疯狂的小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当年最火的游戏,《疯狂的小鸟》凭借10万美元的成本一年之内狂赚8000万美元。开发公司Rovio市场和业务发展总经理Peter Vesterbacka曾直言是iPhone的功劳。

而相比之下,安卓世界直到小米等国产厂商的定制ROM的出现才逐步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因此,对于目前的鸿蒙而言,规划出一种平衡自身和开发者经济利益的商业模式,才是其逐步向第三大操作系统地位进阶的关键。

孙燕飙表示,这套模式一定不是复制苹果或者安卓已有的盈利方式,而是会根据鸿蒙本身的特点有所不同。结合此前华为大举进入智能汽车领域Tier1的举动,业界已有的揣测是可能会结合PaaS等互联网服务生态的模式。

“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2020年,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任正非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座谈提出这个问题。他坦言,华为经历过了被美国的大棒打得昏头转向的时刻,也更明白了未来有那么多不确定性。

而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的唯一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自己去当灯塔。鸿蒙系统不仅仅承载着华为掌握自主能力、冲击物联网时代的希望,也承载着国人对于一个国产系统的希望。所以,尽管如今的鸿蒙还是一只弱小的雏鹰,但是所有人都在期待他成为鲲鹏的那一天。

推荐阅读:

鸿蒙系统真的能超越安卓?这一要素是关键

在6月2日晚上举行的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中,华为正式发布了HarmonyOS 2.0正式版。在HarmonyOS 1.0正式版上线一年半以后,此前只能用于智慧屏、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鸿蒙操作系统,终于正式登陆手机和平板!

当然,对普通消费者来讲,官方所说充满技术含量的名词听起来都是虚的。我们只想知道,对比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安卓系统,鸿蒙系统生态究竟存在着哪些优势,又存在着哪些劣势?好在,华为在本届大会上透露出足够多的信息,让我们能够提前分析鸿蒙系统生态的那些秘密。

鸿蒙带来的新东西

作为一款国产自研系统,鸿蒙系统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目前安卓系统迟迟没有解决的问题。从此前使用的体验来看,相较于安卓系统,鸿蒙系统拥有着两大优势,分别是完善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及更加精简高效的系统运行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手上的智能设备也在变得越来越多。然而,作为一个专门为手机设计的操作系统,安卓在其他设备上的表现是不够出色的,这也导致目前移动操作系统的碎片化。

稍微举个例子,同样都是智能手表,谷歌的智能手表采用的是Wear OS系统,三星采用自研的Tizen OS系统、华为GT系列采用LiteOS系统,诸如Amazfit、OPPO、魅族等厂商采用的则基本采用魔改安卓系统。明明都是安卓智能手表,却拥有着四种不同的手表系统。应用生态的不同,使用户很难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鸿蒙系统领先于安卓的重点,在于其本身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而非为手机打造的操作系统。换句话说,鸿蒙不仅仅可以搭载到手机产品上,同时还可以搭载在汽车、智能家居、音响、手表、PC、电视等几乎所有智能终端设备上。

让大大小小的设备能够运行同一套最新的操作系统,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微软当年曾经想过利用Windows10来实现手机和电脑的互通,然而最终并没有成功。至于谷歌正在研究的新系统Fuchsia OS,其根本目的同样是完成多端系统的有机整合。在这点上,华为可谓是真正的领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鸿蒙系统设计的最大初衷,“分布式”概念可谓是打破了现有操作系统的普遍认知。以往的操作系统都是局限在一个硬件内部,PC的操作系统只负责PC内部、手机的操作系统只负责手机内部。现在,借助分布式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随时将手机上的任务切换到平板、电视或者电脑上进行操作,就像遭到提前曝光的鸿蒙版京东商城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花粉俱乐部)

另一方面,因为华为提供的分布式UI编程框架,鸿蒙应用和服务天生就拥有着出色的兼容性。对开发者来说,你不再需要花很多时间为每一个设备适配屏幕大小,因为开发者看到的卡片,在不同的设备上,在手表、手机、平板、大屏上都是一致的视觉体验。举个例子,运行鸿蒙系统的华为Watch GT2 Pro目前已经可以安装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滴滴打车等应用,可以期待其日后应用生态的不断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核心机制之外,想要打造完整的系统生态,系统的体验自然是不能忽视的。没有先进流畅的操作系统,又怎能够吸引足够的生态应用开发者和广泛的用户来参与生态建设呢?

目前看来,华为确实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据此前参与鸿蒙应用测试的用户表示,鸿蒙OS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和安卓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底层逻辑完全不一样。鸿蒙系统采用微内核、软总线方式研发,而谷歌的安卓是基于宏内核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人可能会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宏内核就是将所有的支持服务都置于内核中,这导致整个应用都是一体的,需要更多内存保证手机运行流畅。鸿蒙系统采用的微内核,可以将更多的服务程序放置在内核之外,大大减轻了内存压力,使运行更流畅。

根据很多用户实测反馈,对比安卓系统,鸿蒙系统对手机内存的占用更少了。使用安卓系统时,8GB的运行内存,开机就得占用4GB。更新为鸿蒙系统之后,仅占用了2GB。鸿蒙版的App安装包体积也缩小很多,如安卓版微博为101MB,鸿蒙版则仅有9.1MB,大幅降低了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除此以外,鸿蒙对近些年来颇受争议的手机安全隐私问题也有研究。安卓应用生态确实非常自由,但是自由的代价就是不良应用的弥漫;在鸿蒙应用生态里,华为会对应用进行超过200项的安全检测,让整个鸿蒙应用的生态更加安全、纯净。在安全隐私方面,鸿蒙操作系统会比EMUI更进一步。

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对于鸿蒙系统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操作系统,要求其尽善尽美确实有些不现实。目前看来,鸿蒙操作系统能否成功与鸿蒙系统连接的终端数量、鸿蒙系统上的开发者数量也息息相关,而设备数量和应用开发者数量的不足正是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

据谷歌2021年I/O开发者大会介绍,截至今年年初,全球83%以上的智能手机都装载了安卓系统,全球活跃Android设备数量已超30亿,2000万名全球开发者。再看苹果,接近15亿的活跃设备,2400万名全球开发者。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安卓和iOS生态对于开发者的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鸿蒙这边,在美国的制裁下,华为正在面临着长达数月的零部件不足,出货率正在呈指数式下滑。据数据机构Canalys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华为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滑50%,出货量仅1490万部;华为平板全球出货量同比下滑27.9%,以5.4%的市占率排名第五。至于华为官方宣传的180万鸿蒙开发者,和目前数量星星点点的鸿蒙应用可谓相应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曾表示,“对于操作系统这类底层平台而言,软件开发量、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来、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初出茅庐的鸿蒙,确实需要奋力追赶了。

当然,对消费者而言,升级鸿蒙系统并不会对日常使用造成任何影响。从目前的用户反馈来看,虽然鸿蒙系统采用了新的内核,但是底层依然保留了对安卓系统的支持,可以兼容目前的安卓软件生态,支持绝大多数的安卓软件运行,升级后无需重新下载即可直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YouTube)

但这是件好事吗?确实,短时间之内用鸿蒙生态替代掉安卓生态无异于天方夜谭,对消费者而言,只要能有更多的应用可以用就是好事情。然而,对于鸿蒙生态而言,将自己的手机软件生态建立于安卓系统之上可不是什么好事情。鸿蒙系统的优势基本需要鸿蒙应用才能发挥,如果对安卓应用的支持让开发者觉得“不开发鸿蒙版本也无所谓”的话,那么鸿蒙就真的和换皮安卓无异了。

总结

总结一下,鸿蒙本质上是一款有别于安卓系统的自研操作系统。在鸿蒙的底层架构中,确实存在不少安卓开源项目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华为自己添加的例如分布式任务调度、分布式数据共享、微内核进程优化等自研特征能力。小雷认为,华为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现有软硬件生态中扎稳根基,逐步完成生态架构的转化。

余承东在大会最后宣布,包括华为Mate9系列、nova5系列、P10系列、畅享10以后的机型、华为平板 M5在内的多款机型都将得到鸿蒙系统的推送。其中,华为Mate 40系列、Mate 30系列、P40系列、Mate X2、MatePad Pro等产品将于今日公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如果你手上拥有能够升级鸿蒙系统的设备,小雷是建议你升级系统的。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如果你对GMS服务没有刚需的话,基本就不需要担心自己日常使用的软件无法运行,那鸿蒙系统用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阻碍,还能体验一些全新的系统功能。

从华为的角度来看,鸿蒙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系统生态。正如杨海松所说,这样的全新系统,需要用户的支持才能成长。个人认为,作为国内目前最接近成功的自主研发系统,目前鸿蒙正处在最艰难同时也是最关键的系统生态建设阶段。更多的用户,意味着更多的开发者,只有打造出完善的软件生态圈,鸿蒙才算真正“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