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漂亮的手等于一张灿烂迷人的笑脸,所以人们常说手代表着人的“第二张脸”。
当代女性更是十分注重对自己手的保护,为了让自己的“第二张脸”更美观,对于指甲的爱惜和修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使得当今美甲行业十分火热。其实,美甲并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在我国古代时期,美甲就已经出现。
然而在那时,由于技术、工艺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了当时美甲无论实在颜色、款式、工艺等方面都与现代不法相比,同时在美甲的方式上与现代也有不小的差别。古人们热衷于蓄甲、染甲、护甲,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更是人们对美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蓄甲——与美甲相伴相生
在中国古达,长久以来就有蓄甲的传统,古人修剪指甲不仅要注意修剪的时间,更要避免诸多禁忌。唐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养性篇》中记载“凡寅日剪指甲,午日剪足甲及烧白发,吉”,剪完指甲后,也不能随意丢弃,因而对于指甲的处理也十分重要。对于剪下的指甲,古人往往是放在单独的匣子中或者用布包好妥善保存,要么就是埋在土中,代表落叶归根。
古人蓄甲,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在古人的观念里指甲也是身体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是不能随意损毁的。此外,审美的需求也是古人蓄甲的重要原因。
古时,那些长期处于闺中的女子都追求有一双“美手”,而那时对于美手的标准则是“手如柔夷,指若青葱”。因此,除了十指不沾阳春水,希望肤如白脂外,她们还会在指甲上下功夫。果留一手长长的指甲,会更显得手纤细狭长,因此,贵族女子、勾栏瓦市的歌妓,甚至是大户人家的丫鬟都喜欢留着长指甲。
二、染甲——美甲的主要方式
染甲可追溯到人类文明早期。最早的染甲出现在宗教祭祀中,祭祀人员将指甲涂上各种图案,用于祈求神灵保佑。商周时期有一些贵族女子,通过将蜂蜡、蛋白等混合涂在指甲上,以保持指甲的光泽透亮。唐宋时期,染甲日盛,工艺也日渐精湛。
1、染甲的材料
在现在,用于美甲的指甲油可以分为水性、油性等等,但是其原料大多还是硝化纤维配以各种化学溶剂。但在古代,由于受到当时的生产力、技术及相关工艺的限制,当时的染甲材料主要是各种鲜花,因此当时的染甲颜色多为红色。
凤仙花是当时最常使用的染甲材料。凤仙花,又称“指甲花”,“急性子”。凤仙花的花瓣和花叶都可用于染甲,主要是将花叶捣碎以后制成花汁,用花汁染甲。但由于单纯的花汁染甲的固色效果并不好,需要加入少量明矾,只有加入明矾,凤仙花汁染指才会色泽鲜红,而且长期不会褪色。
除了凤仙花,丹蔻也是古时染甲的材料之一。丹蔻花,俗名千层红。丹蔻除了是一种植物外,还可以指染过颜色的指甲,也可指染过指甲的纤纤玉手。十指丹寇,女子十指的指甲涂上蔻的花朵,显出鲜艳的红色。
还有一种常与凤仙花混称为“指甲花”的植物也是古时染甲材料之一。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相关的记载:“指甲花,有黄白二色,夏月开,香似木犀,可染指甲,过于凤仙花。”此外,《南越笔记》中也有记载:“指甲花,似木犀,细而正黄,多须 ,一花数出,甚香,粤女以其叶兼矾石少许染指甲,……粤女多之作钗。二三月时栽之,与指甲花为一丛,儿童向街头卖者,多此二花。”
2、染甲的方式
关于古时染甲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在许多文献中均有记载。以下就以凤仙花的染甲方式来加以说明:首先要将凤仙花捣碎制成花汁;之后将与指甲同等大小的丝绵薄片浸入凤仙花汁之中;等吸足花汁后取出,并放置于清洗干净的干燥的指甲表面;之后用布条缠裹,过夜。
如果一次浸染不能够上色,那么就需要多次浸染,但是一旦染成,色彩鲜艳,数月之内不会消失。 这种用凤仙花染甲的方法是当时最受当时染甲女子欢迎、最普遍方式。,加上凤仙花染指色彩艳丽,持久不消,深受闺中女子喜爱。
3、染甲相关习俗
由于染甲的传统由来已久,在此期间也就发展出了不少的与染甲相关的习俗。
在清代时,每年的七月七日,大部分的妇女会聚集到一起,并且会使用由凤仙花、丹蔻花等制成的自制染料染甲。这在清代的朱象贤所著的《闻见偶录》中就有相关记载:“七夕,妇女采凤仙花捣染指甲,红如琥珀可爱。”
在古代,不仅仅是汉族会有染甲的习惯,不少的少数民族人民也非常喜欢染甲。例如,维吾尔女子,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喜欢在春夏时节以及一些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中,会把手指甲甚至是脚趾甲都会染成橘红色。比如《陔余丛考·金凤染指》中有载:“凤仙花,红者捣碎,入明矾少许,染指甲,……,回回妇人多喜此云云。今俗则不特回回妇人也。”
在古代,染甲不单单是女子的专利,有些部分男子也会进行染甲。这一点在《涅槃经变奏乐婆罗门》中就可以证明,这是一幅来自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唐代第 16 窟右壁后部所画的壁画。该幅壁画描画了一群身着婆罗门服装,正在演奏琵琶、横笛、筚篥、拍板、钹、大鼓等乐器的男性乐伎。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在这幅乐伎图中,有一些手持琵琶、横笛等乐器的手指甲被涂染成了紫色。虽然这与我们通常所认知的红色的染甲不同,但这紫色染甲是原色还是变色所致,还是有待考证。
总之,染甲由来已久,不仅汉族人喜欢,少数民族也喜欢,不仅闺中女子喜欢,部分男子也推崇。对于美的追求,不分民族,不分男女,甚至跨越国界,正是由于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染甲技艺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精湛。
三、护甲——古代贵族妇女独特的“甲饰”
1、护甲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除了蓄甲、染甲之外,护甲也是美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护甲,又称“指甲套”,在其诞生之初是用来保护指甲的,但随着制作工艺的提升变得越来越精美也因此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护甲之所以会被发明,是因为由于蓄甲的习惯导致古代的女子一般都会有长长的指甲,但长指甲的保养却是一项非常艰苦和细致的工作,极易折断,古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指甲,就发明了护甲。
2、护甲的发展
护甲历史悠久,在目前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内蒙古准格尔旗战国墓、吉林榆树大坡老河深汉墓都出土了以金、银为材质的护甲。但这一时期的护甲,受到工艺、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其样式较为简单且护甲上的纹饰也较少,护甲的材料也不如后世那样多,一般只有金、银、铜等金属质地的。但是由于当时金属的开采及冶炼极其困难,因此也只有一些皇室贵族妇女才有资格拥有和佩戴。
护甲真正流行是在清朝,也可以说护甲在清朝时期达到了巅峰,不论是制作工艺、使用材料还是纹饰都特别精良。在清代采用雕刻、锤击、焊接、雕刻、拉丝、镶嵌等工艺,运用金、银、玉、玳瑁、铜、珐琅、玻璃等多种材料,采用古钱纹、竹叶纹、蝙蝠纹、梅花纹、连环纹等纹饰进行点缀,精美绝伦。
护甲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审美状态,更是一种阶级象征,折射出女性的地位。清朝护甲佩戴的风尚从宫廷渐渐弥漫至宫外,不仅仅是一些皇室贵族带护甲,皇城外大户人家贵妇人也热衷于佩戴护甲,同时在这时,由于经济、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使得护甲不再是皇室贵族的专属品,一些有权有势的官宦女眷、民间大族人家也开始使用护甲。
3、护甲的分类以及制作工艺
根据质材的不同,护甲一般可以分为:金质护指、银质护指、玉质护指等类型。一般得护甲长度有四寸左右,且形状细长而略有弧度;指端尖锐细长,并且纹饰自根部至指端逐渐缩小;为了有良好的通气减少闷热感,护甲极少有完全封闭的,而是在背面镂空;而其上的纹饰一般是花卉、古钱、喜寿字等吉祥纹样。
护甲的制作工艺通常有:表面用镂刻、点翠、嵌珠等各种工艺。护甲大部分只戴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或三指,也有少部分只戴无名指、小拇指的。
四、结语
我国古代的美甲艺术发展历史悠久,蓄甲、染甲、护甲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美甲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美甲的工艺、技术上愈发成熟,这一点在护甲这一项上尤其突出。
然而古代的美甲发展史虽然悠久,但是美甲仍然是上层阶级的消遣,广大劳动妇女仍是不会进行经常性的美甲活动或只进行简单的染甲。这不仅仅是因为美甲特别是护甲的成本并不算低,更是因为美甲或是说护甲的使用不利于进行劳作活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