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白菜,如果侥幸逃过了内蒙人的烩菜锅,会怎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辣不欢的四川人,这时候倒是温温柔柔的端上了道开水白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海吃海的广东人,二话不说就倒了股蚝油,做成了蚝油白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天雪地的大东北,老铁咔咔的就给腌成了酸菜,拿来炖猪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千个中国人,手上就会有一千种白菜的吃法。

因为中国真的太大了,人民群众真的太会吃了,所以东南西北的饮食文化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各种具有地方风味与特色的流派。其中最具权威性的,便是:鲁、川、粤、苏、闽、浙、湘、徽,这“八大菜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我的朋友,西北华北东北,加起来那么大,只有好客山东光荣的出了一个鲁菜。

鲁菜,起源于山东,是黄河流域几千年齐鲁文化孕育熏陶下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今有3000多年前的《史记》曾记载:齐带山海,膏壤千里。

山东位于黄河下游,气候温和,省内汇集有大河、大湖、丘陵、平原、大海等多样性的地貌,造就了鲁菜的食材选料品种异常丰富与均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00年前,儒家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和一系列“不食”的饮食主张,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取向。

这两个条件,直接激发了鲁菜烹饪技法的丰富多样,加上明清时大量山东厨师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终成了鲁菜系的洋洋大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葱烧海参……鲁菜讲究原料质地优良,调味与烹调方法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有“食在中国,火在山东”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由于东民风朴实,待客豪爽,在饮食上大盘大碗丰盛实惠,注重质量,又讲究排场和饮食礼仪,“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四四席”等,都堪称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厉害,不入选八大菜系,实在良心难安!

但也别因此就认为北方只有鲁菜拿得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你要知道为啥八大菜系中大多都是南方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对八大菜系有所了解的话,一定会发现,八大菜系中的菜一般都有这几个特点:

用料、选材丰富;

烹饪技法丰富、讲究、细腻;

都有个带好寓意的好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北方菜系就没有这些特色吗?

北京“京味儿”菜第一个不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3000年古都,京味儿菜吸收了各地饮食文化的精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充分展现出了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北京11环的内蒙古菜,也不遑多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菜的以蒙古族的特色饮食为主。重视原料的本味,并且在分量上要求饱足、实在。代表菜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扒肉、马奶酒、风干牛羊肉、羊肉烧卖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巧,东北菜也有相似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东北地区烹饪的菜,简称东北菜。讲究吃得豪爽、吃得过瘾,不讲究繁琐复杂的工序,各种食材放一块儿“炖“就行。菜名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做什么料理、就用什么菜名,吃饱、吃好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朴实、自然、醇厚是北方菜的普遍特点。北方人大多认为食物应当物尽其用,菜,最终还是要吃的,不是为了看,不是为了玩。能吃、好吃、爱吃、吃完了还想吃,这就已经完成了食物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烹饪技巧、摆盘取名上不如南方精致,或许这也是北方菜没有被列入八大菜系之内的原因吧。

但是其实,所谓的“八大菜系”,算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关于“八大菜系”,从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早期并无派系之分。

唐宋时期,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清代,分出了鲁、川、粤、苏,这“四大菜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开始,出现了杭帮菜、杨帮菜等,相当于“菜系”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80年代, 才有了“五大”“八大”“十大”菜系等朗朗上口的饮食分类概念,这在当时改革开放、餐饮业急速发展的时期,是地方餐饮业最好的广告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关于“八大菜系”的争议依然存在。

但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只要是好吃的,谁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