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数千件湘乡棋梓桥龙窑及湘江流域马王墈窑等出土文物标本“迁居”湘潭,交接仪式在湘潭市博物馆二楼研学教室隆重举行。

跨越22年,数千文物归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文旅广体局为“文物回家”保驾护航。

宋代是陶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阶段,陶瓷工艺在此时发展到成熟状态。湘潭地区陶瓷业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出现了规模化生产,并形成了本地瓷器制造的特点和优势。湘潭境内发现了多处窑址,其中湘乡棋梓桥宋代龙窑遗址是湘中地区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的地点,对湖南乃至南方地区的瓷业发展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移交的湘乡棋梓桥龙窑文物标本是上世纪90年代发掘瓦砾山遗址时清理出土的,出土后与马王墈窑、云集窑、衡山窑、长沙窑等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标本一起保存在常德石门夹山考古工作站。此批文物由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方新文率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工作站)、湘潭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前往常德石门迎接回家,文物年代从南朝至唐宋,器形完整、器物类型涵盖盘、碗、碟、盏、杯、壶、瓶、坛、罐、支座、筒座、三足炉、水盂等,基本覆盖了湖南陶瓷从青瓷到彩瓷的发展史,是十分珍贵的陶瓷研究资源。

文化遗产 坚定守护

2020年,湘潭市文旅广体局经过多方咨询了解到湘乡棋梓桥龙窑文物的保存研究现状,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湘汉多次率队前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沟通申请成立湘中考古工作站并移交保管湘乡棋梓桥龙窑出土文物标本,从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工作规划等方面分析了移交湘乡棋梓桥龙窑及湘江流域马王墈窑等部分出土文物标本由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工作站)保管的重要意义,势必做好湘潭市文物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湘中考古工作站成立以来,全站人员充分发挥了吃苦耐劳、稳扎稳打的专业精神,在短短9个月内开展的河西十八总商业街、九华黄泥组墓群等多个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积极推动了毛福昌号、三义井、宽裕粮行增补为第十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树立了湘潭在全省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结合湖南省和湘潭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规划布局,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决定设立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工作站)为重要的湘江流域陶瓷研究基地,并将千余件湘乡棋梓桥龙窑及湘江流域马王墈窑等部分出土文物标本移交保存,以充实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工作站)的文物资源,保障研究条件,推动湖南省古陶瓷研究的系统化进程。

解密古窑 传承发展

文物标本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构成和见证,因此每一次文物的移动都备受关注。此次湘乡棋梓桥龙窑的出土文物标本回到了家乡湘潭,马王墈窑等部分出土文物也随之移居湘潭,这将开启湘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新局面。湘乡棋梓桥龙窑最大的特点是“集众家之所长”,其器物造型汇聚南北特点,这样的特点因何而生?在仔细研究过这批文物标本后也许就能得到答案。湘潭市博物馆(湘中考古工作站)将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湘潭市文旅广体局的指导下,集中力量做大事、为群众办实事,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出发做好历史研究,力争填补湘乡棋梓桥龙窑的有关研究空白,打造一个合格的湘江流域陶瓷研究基地。

作者/来源:湖南红网湘潭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