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所有关心中国足球的人来说,2021年注定不平静。国足在李铁的带领下,正在向着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奋进着。诚然,这其中有着太多的艰辛坎坷;同时,现在中国足球仍然是被拿来揶揄的对象。但不可否认,从1994年中国职业联赛诞生以来,中国足球的的确确是在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的——只不过,国足的成绩让人“不敢恭维”而已。

在国足大考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也将推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回忆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以来,到底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怎么样的喜怒哀乐。也希望通过这组报道,为中国足球继续呐喊助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昊 济南报道

时光追溯到1994年4月17日,这一天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足球甲A联赛正式在成都拉开战幕,开启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进程。当时的盛景令人振奋,中国足球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经过无数中国足球人和专家的不断努力,对中国足球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大胆的尝试,推进了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国足球迎来了自己第一个足球职业联赛——中国足球甲A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媒体对于甲A联赛的报道

博弈

职业化路线到底走不走

当时欧洲各国的职业联赛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五大联赛成为中国球迷追捧的舞台。而当时中国足球还没有走职业化道路,也没有自己的足球职业联赛,这使得中国足球的发展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个未知数。

怎么才能让中国足球职业起来?如何职业?成了当时中国足球人最为关心和思考的议题。在1992年3月20日这一天,中国足协在北京召开了副处级以上的干部会议,会上部署召开全国足球工作会议的有关事宜,其会议主题,是中国足球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路线。“中国足球运动改革方案”也成为了本次会议重要内容。

走不走职业化的道路是当时会议上的核心议题。国外先进的职业足球理念能否让我们借鉴、职业化能不能走得通,是会上所有专家所关心的问题。

当时有部分人认为,走职业化不符合国情。但大部分人的意见还是希望可以试一试,他们认为从足球先进国家的经验来看,足球走职业化的道路是大势所趋。也只有这个方向才能提高我国足球的竞技水平,真正地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

当时中国体育属于体工队模式,体委全面管理。这次足球职业化改革,将足球队从“体委”的多年管理下脱离出去。这势必会造成某些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利益受到损失。

当时所谓的职业化足球,各地方各组织的足球队将以俱乐部的形式和模式实施,俱乐部无一例外地要与足协划分开来,独立经营。此外,球员要和俱乐部签合同、教练员需要被聘用,外国球员和教练将以转会签合同的形式来到中国的职业联赛踢球。由此可见,俱乐部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会和原来的体制产生激烈矛盾。

搞不搞足球职业化,众说纷纭,很难下定论。但有了这一次会议的讨论,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职业化的重要性,也为接下来实质性开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敲定

尝试不要立条条框框

1992年6月22日至27日,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北京红山口盛大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解放军体协、行业体协和足球重点地区的代表约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部分城市主管体育工作的副市长或秘书长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有两项重点内容:首先是选举新一届中国足球协会领导班子,其次是在足球体制和内部机制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在彼时,仍然有两种观点在“打架”。

有部分人认为,以当时中国的大环境不适合走职业化的道路。

几个尖锐问题的存在,成为了支持这一理论的重要依据——门票的上涨,以当时中国经济情况很多球迷难以接受;其次把专业队变成俱乐部,变成独立的经济实体,可能要脱离了体委的领导;三是让投资的企业来管理足球,会不会有问题;四是培养费怎么付、人事关系怎么转,工资、待遇怎么定等等。

这仅仅是当时众多尖锐问题的“冰山一角”,当这些问题摆在面前时,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导致不敢轻易迈出第一步。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足球必须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改革的措施与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尝试。正当大家在争论时,高层领导做出了决定性的决策。

“几个足球大国的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这里就有一个大胆地实践、借鉴,甚至直接学习国外足球运动的先进经验的问题。不要先立框框,要让大家去闯一闯。”

会上,确定了以袁伟民为主席,王俊生、许放、孙宝荣为专职副主席的足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大家的讨论下,足球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管理等重大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中国足球新的篇章拉开了序幕,中国职业联赛也并被快速推进中。这在当时中国足球大环境下是翻天覆地的变革,也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

1994年中国足球全面推行俱乐部制,正式开始职业化联赛,中国足球甲A联赛由此诞生。首届职业化联赛有12支球队参赛,采取主客场双循环赛制。参赛队分别是大连万达、上海申花、广东宏远、辽宁远东、广州太阳神、山东泰山 、北京国安、四川全兴、江苏迈特、吉林三星、沈阳东药、八一。

盛况

6城15万人的现场直击

1994年4月17日,全国足球甲级联赛拉开帷幕。揭幕战中,四川全兴队1比1战平辽宁队。同天,全国6个城市共有约15万人到现场观看了首轮比赛。众多观众也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比赛,大街小巷中很多人也在评述着和回味着比赛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雄起”,不仅仅是四川球迷的加油口号,更是中国足球的目标

从这天起,中国足球正式迈出了职业化改革的步伐。

甲A联赛的开启后,像范志毅、黎兵、宿茂臻、王涛,曹限东等一些球星的名字,也迅速传到全国广大球迷的耳中。很多人也开始追捧这些明星球员,索要签名,留影留念,可谓热闹非凡。

随着不同城市有了自己地方球队后,球迷的归属感大大提升。除了国家队比赛外,球迷们在每周末都能看到自己家乡的球队在联赛中征战。同时,全国成立了数以万计的球迷协会组织。

除此之外,中国青少年也受到联赛的影响,大街小巷踢足球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热爱足球的孩子越来越多,中国足球青少年的发展也在快速提升。

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有了成功的迹象。回首1994年的甲A联赛,当时的盛大景象令人振奋。随后,甲A联赛的影响力在慢慢地扩散、壮大,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在有条不紊中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