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国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在上海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园开幕。本次展览受到国家艺术基金秉承繁荣发展艺术事业宗旨的大力支持,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洪兴宇主持了开幕仪式,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驻会副会长王志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周尚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Naren Barfield、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先后致辞。
展览开幕式现场
主题展览,学院文脉,学术品牌
金属,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金属艺术,是承载人类文明的独特艺术形式,见证着人类社会自古而今、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国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发端于2009年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国际金属艺术展,是学院为响应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努力开拓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之举,是当时中国内地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学院派金属艺术展。此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连续13年举办该系列展览,树立起享有声誉的学术品牌。
开幕仪式
展览正式开幕
展览旨在集中展示当代金属艺术领域的优秀创作与前沿探索,呈现金属艺术的传统工艺、文化与当代技术、思想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交流融合和创新创造,是涉及金属艺术全领域的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展览所搭建起的连结相关艺术院校、行业企业及业内从业人员的平台,促进了金属艺术领域内的联合互动、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是中国金属艺术领域产学研结构性发展和融合性创新的深度探索和重要体现。
美在金属,金工力作,精彩纷呈
本次展览共呈现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葡萄牙、丹麦、印度、澳大利亚、瑞士、以色列13个国家和地区的184名艺术家的183件/套作品,其中国内作品119件/套,国际作品64件/套。
作品展现出传统工艺与当代工艺的高度融合,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混搭魅力。作品所采用的技艺既包括花丝、珐琅、锻造、錾刻、铸造、金银错、鎏金、乌铜走银等传统技艺瑰宝,也包括以3D打印为代表的前沿工艺技术;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既包括金、银、铜、铁、锡等传统材质展现,也包括不锈钢、钛等现代材质的呈现,以及漆、石、木、皮等非金属原料混合材质的探索。
观展现场
美美与共,熔古铸今,融汇中西
一件件精彩作品形制考究,风格各异,既可见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又兼备国际性和时代性。“熔古”和“铸今”两大部分以相对之态,形成展览内容的总体组构。“熔古”部分作品突出展示传统金属艺术的当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意在与传统建立起具有承继性和建设性的历史脉络。“铸今” 部分作品则偏向于通过多样、丰富的材料和技艺,多元、融合的审美和观念来传达艺术家个体对于当今时代的理解。
《和平鸽大圆盘》常沙娜,1952,黄金 、紫铜、珐琅釉,31cm×31cm×40cm×1件,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传奇》,周尚仪,2017, 银、檀木, 30cm x 20 cm x 20cm x 2件,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文以铸魂》,王晓昕,2019,银、珐琅、金,30cm×20cm×20cm×3件,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银色单子叶植物》,織田隼人,2020,铁,19.5cm x 17cm x 16cm×1件,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山水之间》,申文广,2017,陶瓷、金属、珐琅,60cm×27cm×43cm×1件,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氧化气球花瓶和小苍兰》,安吉拉·科克,2019,银镀黑,大:27cmx16cmx2cm×1件、小:11cmx10cmx1.2cm×1件,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这批极具代表性、典型性的金属艺术作品,集中展现了当代金属艺术领域多个维度和面向的交叉互动,也在一定层面和水准上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前沿的金属艺术的思考、创作与发展。
展览开幕当天下午举行“中国国际当代金属展——主题学术论坛”。同期,一系列围绕金属材料的技艺展演、公众活动陆续展开。展览组委会同步推出《中国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作品集。
展期至7月5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