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理想汽车深陷维权风波的事儿此起彼伏。

因其新车换代实现没有公开打招呼,也没有透露任何消息,以致新近购买的车主倍感“蒙蔽”,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替饱受委屈的车主们发声的媒体人,也相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恫吓与禁言,这让多云汽车也不敢多言。

我只不过是想善意地提醒一下健忘的理想汽车,你们创始人那句名人名言——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对,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TM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当时听到这句牢骚时,我还有些莫名感动,李想这个人虽然傻,但也不坏,瞧不上技术也没关系,至少把用户放在了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还有很多用户为李想心疼,纷纷张开了自己圣母一般的天使翅膀,要为出言不逊的李想遮风挡雨。

结果……这次李想也让这些大爱无疆的天使们折翼。

1

理想汽车这次其实是做了一次“合法的流氓”,虽然是赤裸裸的欺负了广大的车主们,却是在法律允许的条件内,因此理想反倒率先拿起了法律的武器,开始进行防御反击。

我还是一直把理想汽车和李想本人想得太善良了。

其实从那句“TMD一帮搞臭技术”从一家号称智能汽车制造商的创始人口中说出来时,我就知道,完了,果然是从互联网行业跨界过来的,也把互联网的陋习一并带来了。

中国的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一直有个慢性肿瘤。

那就是这个行当虽然顶着“科技”的名头,但其中的科技从业者,往往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发言权与主导权,只有参与和执行的份儿。

而这些互联网公司真正的权利,往往分别掌握在营销人、投资人和关系户的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中国互联网界有一个奇观,无论是做社交还是电商,抑或是做搜索还是论坛,不管品类差距如何南辕北辙,细看下去本质上都是出奇一致的广告公司。

而肩负“科技驱动”的技术从业者呢?就属于那种拼命干活却干不过做PPT的杂草。

当然,在互联网公司里,技术人员的薪酬还是属于中上游的。但我们要知道,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向来都是两码事。好比古代商人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但遇见了穷酸秀才还要矮人一头,至于家国天下更轮不到他们插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人员在互联网公司领着不错的薪资,但业务和产品的发展层面,几乎没有什么决定权。

这就像水利专家只能听着煤老板来瞎指挥一样。

这也就造成了中国程序员的根本性内卷,乃至科技领域的内耗。

2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也挺好啊,多赚钱、少操心,谁爱逼逼谁负责不是吗?

一个公司如此、两个公司如此、N个公司如此……这便从整个行业系统上,造成了企业们对“科技”的整体剥削。

什么意思?

通俗讲,也就是原本以科技安身立命的公司和行业们,不再追求科技进步,而是追求科技收割。

即如何让科技更好、更快、更大的逐利,而非逐益。

这就会导致科技从业者始终处在科技的边缘地带,而无法从根本上推动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今年以来被官媒点名批评的社区团购便是“科技剥削”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不幸,我认为理想汽车也是汽车领域中实施“科技剥削”的代表。

很多人都被李想的诡辩给带歪了。

科技与用户体验冲突吗?

我们对于科技应用至少明白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科技以人为本;二是科技是人的延伸。

也就是说,一个不重视技术人员的企业,追根到底,并不是对技术本身充满反思与批判,而是对人、对用户的底层蔑视。

例如理想汽车,作为国内增程式混动车的领导者,用一些东拼西凑的陈旧技术伪造成极致的用户体验,偷换概念,给自己包装上智能化、科技化的高端标签,把“看上去像”等同于“看上去就是”。

这其实还无伤大雅。但理想汽车所带来的最大恶果,是承接了互联网化企业们未根除的毒瘤,又给蓄势待发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时代起了个坏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他从头到尾都传递出一种令人细思极恐的成功学:我可以利用任何现成的科技来挣钱,然后不用对科技本身创造任何贡献。

这便不单单是用科技剥削他人,亦是对科技本身的剥削。

我们拿中国股市来举例。

为什么科技股公司总是干不过茅台呢?

因为茅台够“稳”,可以穿越漫长的时光周期,就算茅台在未来不取得任何技术上的突破与进步,也依旧能呼风唤雨。

然科技公司们则是另一种宿命。他们的价值始终来自是否能取得不断的创新。好比英特尔已经足够牛叉,但它的下一代产品如果无法与时俱进,那么只能眼看起高楼、眼看楼塌了。甚至有的会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例如诺基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理,就算苹果的M1芯片已然震惊世界,但如果未来的M2、M3、MN……止步不前,那么强大如苹果,也会应声而跌。

但这样的烦恼就不会发生在茅台身上。

理想汽车也不会为此而忧虑。

因为理想汽车就是披着科技外衣的“茅台酒”。

从生意上,这种做法当然很聪明、很机灵,也很牛,但无法让人心生敬佩。

从国家到民众,很多痛楚都源自我们不掌握那些生死攸关的核心技术,所以只能在国际上处于产业中游或下游拼命挣扎。上辈、吾辈、下辈,历代国人的使命之一,便是将更多现成的钱变成新科技,突破一层一层根深蒂固的壁垒与封锁,而不是只惦记着把已有的技术变成钱。

但总有一些企业只执着于后者。于是我们看到,眼下生活的是一群苦逼的科技人员、一群苦逼的员工、一群苦逼的民众,却生活着一群既幸福又励志的企业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