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剧《小舍得》中,田雨岚的“鸡娃”教育法虽饱受争议,但也受到一众鸡娃家长们所共鸣。为了自家的鸡娃,这届中国父母到底有多拼?

但不论不久各地出炉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还是儿童节刚刚放出的三孩政策

有一个核心话题是逃不开的,那就是教育。尤其在教育军备竞争升级的今天,“鸡娃”教育盛行,各种高强度、压迫式学习,导致学生竞争高度内卷,愈演愈烈。不难想象,未来的三孩也难逃此命。

一个重要的数据表明,全国目前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正快速提高。

以上海18日的“七普”报道为例,上海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42.42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1893人上升为33872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7年升至11.8年。文盲率由2.74%下降为1.61%。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快速提高,是十年来上海人口素质变化最显著特征。

让人口从“量”的增长变为“质”的提升,教育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因此肉眼可见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愈来愈不计成本。

此前就有国内媒体曾计算过,国内培养一个孩子究竟要多少钱?

有热心网友专门还为此做了一张表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100多万还仅仅是教育和医疗成本,若是再算上抚养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等压力对众多家庭而言重如泰山。可是别人都在鸡娃,我要是不鸡就亏了,全民内卷的大环境下,如何让让鸡娃竞争力更大,成为了大多父母的共同难题。

当有人站起来为“鸡娃”教育这场特别演出鼓掌,就没有一个愿意坐下了。

由于美国签证的限制与延误,中国学生在8月1日前暂时无法前往美国接受高等教育了。于是鸡娃家长们开始为孩子开辟新路,例如将目光放在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逢即将到来的2021年7月1日,面向国际学生开放的毕业留英找工作签证将正式实施。 这个签证给英国就读本科或以上学位的留学生, 提供了一个为期2-3年在英实习、工作、创业、生活的机会。这也让国内众多为孩子铺路的留学生鸡娃家长寻得了“新欢”。

为了什么出国留学?

那么,在教育也内卷的当下,很多人都会被问出国这些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英语?文凭?

其实,学到的就两样东西:

  • 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谁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 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这两样足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每个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觉没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

——《东邪西毒》

翻过山的人会对没有翻过山的人说,山后面不过如此。但终究还是有很多人从没有翻过这座山。

留过学,你便仿佛获得了感叹"不过如此"的资格。你知道了,有人自始至终不知道。你见到了,有很多人却终其一生见不到的风景。

出国念书不仅是上课念书

国外的教育,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而言,能大大开拓视野,学会随时作一个头脑风暴,作出有建设性的质疑。现在国内大学也开始鼓励质疑了,但很多学生都是为质疑而质疑,提出的问题自己都并不怀疑,这不过是另一种服从,“服从要你质疑的要求”。

但同时,很重要的是,拒绝价值观和道德绑架,拒绝不尊重事实和科学研究。少一点轻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专业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职,门外汉成事的概率其实很小,不断妄断,鲁莽行事。

你终究不会比律师更懂法律,也不会比警察更懂得如何抓坏人。要尊重那些思想家,艺术家,实业家,各种岗位上的人,及他们努力后的结果,不论成败。

留学有很多选择和面貌

有些留学生开着冷气,在光线明亮的屋子里,奋力打着游戏,谁知道是不是冲着成为世界级职业玩家去的,他们也是在留学;

有些人在物质极度繁华,美食极度多样的花花世界,眼睛放光地尖叫着给自己买买买,或是气喘吁吁地忙着搞代购,他们也是在留学;

有些忙着认识不同的有趣的人,参加着各种主题的派对和活动,感受着一座城市的精彩,他们也是在留学;

有些忙着在图书馆看着不同的资料和书籍,踏着日光出,背着月光回。他们也是在留学。

生命终究是一个个体的旅程,自己都不知道留学这条路会把自己带到哪里。短短几十年人生,何必浪费在去求得无关的人的认可上。

逆境教育

原来接受挫折不是去接受这个世界的黑暗或者不平等。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己挑战生活。

留学中,你会接触很多充满正能量的人,懂得要竞争,更要有风度的道理。他们是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从头再来,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会长久激励你。

对于这个世界的爱和乐观,永远都是成功的必要基础。

这是单纯出国旅游学不到的。

留学生对西方社会的初次接触,未必总是洋溢着轻松与愉悦。在校园里,和同学相处,与教授探讨,写essay,做项目,这些过程中都能更好懂得挫折的真味。

留学还会使你体会到,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富与贵不是一回事。它绝不是住别墅、买豪车、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不如国内的同学混得好?爱比较这个就不要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并非是“ 能比他人过得好 ”的自动保票。如果出了国,见识到了更多可能性之后,还要拘泥于 “混得好”的各种标签表象的话,那出国才真是有些浪费了。

留学从来就没有个统一的定义,每一个人的留学亦是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究竟什么样全凭自己决定。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

不管到哪里,你什么样,你留的学就是什么样。

留学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想留下的留下,想回家的回家,想前行的前行,不管选择什么,都要付出努力。努力之后,也不能保证一定比别人好。

出国,只是多了见识,多了选项,也许这就是意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