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我在知乎就一期综艺节目的一个现象进行了回答,到今天有53万阅读量,赞同358,评论103。#知乎高赞回答#

(本人无意展示个人信息,所有相关数据和内容都会做适当处理)

本文并非为了展现或炫耀数据,是要说明在些期间个人的心态变化。

简单说明一下,到今天,我注册知乎有2800多天,在平台上的日常操作:偶尔回答一下问题、随便发点想法、随便写点文章,看是最主要操作。

可以想象,我之前的回答也好、文章也罢,数据冷清得一塌糊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回答这个综艺节目初衷,是因为自己看了这一期的节目,当时这个回答仅有20个左右回复,我先看了一遍所有回答内容,认为自己有不同看法,于是就写了一个回答,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我的回答中,说明我有看别人的观点,但没有贬低任何一个人,就其中一个自认为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然后联系前后内容,说明自己的观点,全文500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容发布不久,首先有三个留言,是从各自的角度来批评我的观点,个人看了几遍认为没有实质性内容,后来我分析认为,主要是指责我的用词不严谨。

在那一刻,我对自己的观点马上有一种否定的想法,是不是自己确实哪里错了。

随着数据不断增长,有支持有反对,反对的总有一些理由,支持的文字相对较少,我的心态也不断的受此影响,特别是对于反对观点,我不想让自己的错误而影响他人的评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手机端消息提示的赞同与喜欢、关注、评论与转发都是红点不断,我更关注的是评论部分,正反观点都有,基本可以一半一半,但是反面评论对我的影响更大。

其中一个反面评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我的观点片面,这个评论的赞同有200+,这个写的是有一定依据和想法的,仔细看了之后,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面观点基本就是三方面,一类是有理有据说明、二类是纯粹反对、三类是带有适当攻击性质,比如会从我的签名、呢称出发等。看久了这类观点,就会对自己有严重的怀疑,总有一种声音一直在脑海环绕,我想删除了这个回答。

冷静之后,仔细回想起来这篇回答,我觉得我有三点收获:

一、沉默的大多数‍

我在使用知乎这么久的时间内,一个内容我看完之后大部分是直观滑走。可能大多数人的操作是一样的,所以有50万以上阅读,但评论的依然是少数。

赞同是很方便的,只需要点赞一下,也说明对观点的认可程度。

反对是复杂的,因为需要输入文字。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中一员,除非是认同感很强的时候。

有时候,我们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才可以让问题得到有效的反馈,以后我会在平台上尽量回复,回答也是一种表达想法的过程,让观点更明确,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

二、要全面,更要深入‍

对于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是很难的,需要对前因后果的熟悉和了解,再加入自己的思考才可以。

因为对这个问题很了解,所以才会有了这个回答。

因为对这个问题前后有更多关注,所以才会有一点观点。

同样,之前我回答的内容没有引起关注,也是思考深度不够的原因。

以后,在这方面,要全面了解一件事,更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看法,才能表达自己。

三、心态要更强大‍

回想从最初到最后会有想删除的念头,一方面不想被做反面评论,是因为批评和自我批评很难,接受批评更难。另一方面是自信不足,当有质疑时,对自己怀疑就更强烈。

开放的时代会有开放的观点,就需要有开放的心态。

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好,以更强大的心态去看待坏,也就没有什么好坏和正反观点,只是大家都在表达自己,说明看法,与我一样。

无论对错,心态强大才会更好更积极面对不同声音,也才会不断成长。

莫泊桑曾说过:你要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