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谓本我,何谓人生,何谓命运。——题记

人生很简单,有人说人生分为两部,前传和后传,前传讲述了出生之前的故事,后传描绘了成长的历程,前传由命运书写,而后传由自我掌控。

我们不能决定于先天的环境,如同于不能决定于自己所在的时代环境背景一样,也不能决定于自己初始的性格智商等,人生如游戏般,每个人都有着其初始值,根据其时间的推移以及接触的人和事的转变,初始值会发生改变。人生处处都是选择与抉择,又因为着不同的时代接触的人的不同,能力值也在发生着变化。

后传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0-5岁,5-12岁,12-18岁,18-25岁,25到30岁,30岁到50岁,50岁以后。

0-5岁的时候,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学习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一个阶段与孩子无关,但是确是对人生影响非常深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12岁的时候初步进入了学习阶段,经历了幼儿园和小学,这个阶段是人生中初步接触到教育,很多良好的素养都是在这个时候养成的,在这个阶段能力值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动了,古语云,因材施教,但是现时代很难去照顾到不同性格的孩子,所以说在这个阶段就会有了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一说了,有人喜欢学习,有人不喜欢学习。

12-18岁,这个阶段已经是初中和高中阶段了,很多习惯早已养成,也有了自己的较为真实的认知能力,能够浅显的分析一些大体内容,在这个阶段也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高考。根据高考成绩发挥的不同,又决定了后传里不同的命运,虽不为决定,但又为公平。在这个阶段会遇到很多诱惑,有早恋的诱惑,有游戏的诱惑,有叛逆期的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了这个阶段,也即将步入大学,在本人看来,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是真的自我影响,自我改变的阶段,人生而凡者,且因于事而变也。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很多的转变都是因为经历了才懂得与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拥有其自制力,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着认知能力,这些能力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经历了什么,才突然间领悟或者接触的。进入大学的校园,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但是在大学毕业后,有人找到了合适的本专业的工作,有人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有人去读了研究生,却也有人闲置在家。所以说才衍生了所谓的大学无用论的言辞,有人感觉大学忙碌,有人感觉大学清闲。有人在一边上学的同时,一边带着社团,一边泡着图书馆,在考虑着去哪里实习,而有人却是在消耗着自己的光阴。来到这个阶段,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了,但是在这个起点后,又有了很大的差距。

25到30岁,这个阶段,刚刚大学毕业,处于迷茫阶段,可能刚刚找到工作,又可能居无定所,四处奔波,可能拥有了爱情,也可能在着眼于未来。后面的阶段其实很多程度上都是在初始阶段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总的来说,可以看出,前传与后传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差距,很多方面也是在看命运的,父母的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遇到一个好的父母,似乎并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似乎决定权也不在我们的手中,上一所不错的小学和初中认识不错的同学和老师,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先天所掌控的,因为其先天的性格,而导致其遇到什么样的人,正常情况下,在上高中之前,是很难遇到一些事情让我们能够有什么质变的。所以说其实小学和初中因认知形态的不成熟,也很难做到自我约束和掌控。高中的时候,因接触的人的不同,老师的性格等不同,也因为对事物认知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出现自暴自弃等情况,在高中阶段可能会经常听到父母的唠叨,也能受社会的影响,能够了解到高考的重要性,自我约束力可以达到一定的限制和高度,但是也会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并不是很好的朋友,可能会堕落,可能会逃课等。而实际上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自我能够去决定的,很多都是受身边的人影响,也还没有做到真正的能够分辨是非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大学阶段,真正的放飞自我,但是其实也有可能是更加堕落的开始,因为远离了父母,没有了更多的监管,很容易因自制力薄弱的问题而导致出现更多的问题。工作后,也会因为很多原因选择到不同的岗位,有可能因为社会以及现实因素而放弃自我的坚持。不过这样分析后,其实发现似乎我们并不能做到自我掌控,换句话来说,我们的人生并不能由自我做主,说的很现实,但是实际上这就是很多人的现状。因为儿童时代的某些原因,厌恶学习,没有考上一所好的高中,更加厌恶学习,没有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也没有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学历,也没有好的成长见识,也很难遇到合适的人。这似乎就是最现实的人生写照,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虽人生后传为阶梯式,但是我们能蹦嘛,只不过可能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一些,每个阶段下需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根据所拥有的东西的不同,而决定了下一个阶段的起步。我们不能决定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但是我们能够去铸就未来的人所处的环境,我们不能决定于我们所接触的人,但是我们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从而去接触更多的人。仔细回想过去的种种经历,会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自发而做的,每个人的前传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性格也是不同的,有古语云,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这个行可能是作为现在的我们需要去成长与感悟的了,让命运真正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因为接触的人的不同,而改变其人生之路。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未来有自己的孩子后,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外,注重品质的修养,素质的教育,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明辨是非,逐步培养其认知能力,和自我学习成长能力。若作为老师,不因成绩示人,不打骂孩子,以鼓励为主,以惩罚为辅,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呵护与成长,除了成绩以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其指引未来方向。若作为教育,试着逐步因材施教,从心理学着手,逐步培养优质师资队伍,探索非成绩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个话题本应去讲伤仲永的故事,或者讲那些经历了各种坎坷,最后却成功的故事,不过那些故事自我感觉离我们太遥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此的坚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那么好的老师,如海伦凯勒,如贝多芬,如爱因斯坦等。在为他们关闭一道门之后,他们遇到了那个为他们打开窗户的贵人,而我们去尝试着做那个能够为别人打开窗户的人就好。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本我,因自我意愿而发生变动和成长的能力,真正的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切都不晚,一切都不迟,从现在开始,尝试着去跳跃,一步步追赶,去填补那曾经欠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