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包括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内的数家公司正在争先恐后地向太空发射卫星,意图抢占天基互联网领域的高地。数以万计的卫星正在排队等候进入太空。而考虑到其战略重要性,中国也计划建立这样一张超级网络。《明镜》周刊相关报道现全文编译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卫星互联网服务的全球竞赛中,中国现在也想把自己打造成有实力的参与者。目前,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链”项目、伦敦卫星互联网公司“一网”(OneWeb)以及亚马逊集团的类似项目均已入场,中国也在加速打造自己的巨型卫星网络。今年4月,在中国政府领导下,负责执行所有相关任务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立。根据目前已知的计划,中国将把20000余颗卫星送入太空。

为了提供互联网服务,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网和亚马逊也均希望发射数以万计的卫星,地球上的气氛因而变得非常紧张。像谚语一样,“先到先得”,批评者们认为这就像是“狂野的西部式土地掠夺”。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太空专家麦克威尔(Jonathan McDowell)警告称:“现在的情况显然就是如此。”他认为,地球轨道本来已遍布空间碎片,现在又要被卫星继续填满,这是目前面临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dpa-infocom GmbH

“我认为在某个时刻,大型碰撞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位天体物理学家对媒体表示。他建议建立一处监督机构来控制国际太空交通以降低风险。卫星的数量也必须有所限制,以防止过度拥挤。

还有一个问题是,太阳光反射在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上会造成光污染、在星空中产生光点,从而使天文学家和爱好者产生错觉。麦克威尔尤其担心,一网公司的卫星轨道更高、距地球约1200公里,可能会改变自然夜空的样子:“星链项目使用的500公里处的低轨道还不错,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ESA/dpa

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5月底为一网将36颗卫星送入太空,这样一来,该公司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已有218颗。但特斯拉总裁、太空先驱马斯克的“星链”网络已有1600多颗在轨卫星,领先一步。目前落后的是拥有“柯伊伯”项目(Project Kuiper)的亚马逊和如今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但后者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样,拥有能够自行发射必要火箭的巨大优势。

在中国计划的背后,是政府财政方面的强大控制和国资委的管理。尽管4月刚刚成立,但这家公司已在国企排行榜中位列第26位,紧跟在中国三大电信巨头之后。原本存在“鸿运”和“星云”两个竞争项目,但现在已经合并了。中国商业杂志《财新》评论称:“国家希望集中资源,推动快速进步。”

天基互联网项目已被中国添加到受政府支持推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名单里。去年9月,中国向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了无线频谱申请,目前计划发射的卫星为12992颗。“中国的卫星互联网发展速度很慢,”《财新》援引一位研究人员的言论表示,“其他人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不能等了,毕竟轨道和频谱资源都是有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AP, ESA

天基互联网有哪些优势?一方面据专家解释,信号可以覆盖此前无法到达的偏远地区和海洋区域,此外,宽带速度可以更高、安装可以更快。但缺点包括延迟时间长、数据量有限制、可能因天气原因受干扰、成本高以及隧道协议 (VPN) 不兼容。

归根结底,这些项目关乎未来互联网、关乎对网络的控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也关乎内容控制。“卫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出于战略重要性而言必须启动,”中国科技孵化器公司“中科创星”的创始人米磊对《财新》表示,“我们会在建成之后看看它的商业价值。”

(欧洲时报德国版关梦觉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