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童节当天,成立三个月的集度汽车,举行了一场媒体沟通会,通报造车进度。

与4月在百度大厦那场小范围沟通相比,这次阵仗大了不少。只是,干货依然寥寥。虽然CEO夏一平卖力Solo,从招人到研发,从市场到技术,从人群到趋势,该谈的都谈了,甚至还搬出老板李彦宏镇场。

无奈,友商造车新闻连番刺激后,媒体的阈值已被无限拉高。这场沟通会的反响,最多只能说平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称这次是“Q2沟通会”,言下之意似乎是,沟通会以后至少每季一次。沟通的这么频繁,真让人为接下来Q3能说什么,捏了把汗。

01

略显空虚的沟通会

没事和媒体唠唠嗑,通通气,在汽车行业是常规操作。但像集度这样,从4月下到6月初,连轴办沟通会,再加上后续的季度沟通、10月份的品牌发布,频次着实有点高。注册三个月的新公司,正该埋头干事,哪来那么多功夫、那么多料和媒体唠的。

背后原因,不难设想。虽然集度成立时,设了个三年出产品的期限,看似气定神闲,但眼下的环境,花钱就得听响,否则股东和市场未必等得了。

而且,百度在智能化布局多年,又是第一个下场造车的大厂,风头眼看被后来的小米、360们盖过,和在市场里搞风搞雨的华为相比,气势更是差了一截,有点着急上火是难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难为了新官上任的夏一平。4月下刚和媒体们闲话家常,才过去一个月,又要被迫营业。独撑舞台的他,照例和媒体闲话了招人和建团队的进度,复述了集度的长期计划、与吉利的合作模式等等

不过,这次倒是触及了造车这个核心议题。他通报,按明年北京车展推出准量产版本的节奏,目前产品已经完成内外饰选型,即将进入3D建模

这架势,就差直接把内部的项目管理表格拿出来,直接给媒体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没什么硬货的情况下,画饼是最好的方法。于是,夏一平谈到了拥有AI大脑的汽车,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机器人”,还用三个词ROBOTIC(智能机械化)、EMOTIONAL(共情化)、FUTURISTIC(未来化)概括了未来汽车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话术,各种发布会上已经泛滥,但集度背后站着百度和吉利,多少能把人唬住。

集度的两大招牌,百度Apollo平台和吉利SEA浩瀚架构,因此在沟通会上被反复CUE到。

尤其拥有“乐高般能力”、“端到端自动驾驶”的Apollo,更成了集度造车故事的绝对主角。至于未来“面向L4的智能化架构”JET(JiDU EVLOVING TECHNOLGY)”,因为实在有些缥缈,听听就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一平还称,集度在市面上没有竞品,因为他们要打造“下一个时代的汽车产品”

只能说,Apollo给的勇气,量大份又足。

02

集度,也许没那么重要

或许是自觉沟通会“含饼量”太高,夏一平又搬出老板李彦宏镇场,不仅将后者慈父般的笑貌打在公屏,更有关于造车的金句奉上:

“机器人式的未来感设计非常与众不同。一方面代表了更前沿的用户体验,一方面也能很好的承载百度阿波罗的先进技术能力。”

撇开名人光环不谈,这个关于百度造车的最高指示,让人无法恭维(可能还有些语病),甚至不如许老板当初的“人人见,人人哇”来的接地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一平称,李彦宏深度介入产品定位和设计,而且“不是只看个大概,而是会沟通到整个产品的细节”。最起码,从这个指示上,没太看出来。能看出的,只有李老板把Apollo落地的急切心情。

毕竟,从2013年入局,再到2017年Apollo推出,百度的”Allin AI”,到现在也没结出几个真正的果子。虽然号称有150多家车企和供应商接入,但除了在车机和AVP上有一些不疼不痒的落地,成套解决方案大范围应用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反倒被一直闷声不响的华为抢了先。否则,能优雅地把钱赚了,百度大概率不会亲自下场。

这种心态下,指望百度也All in造车,比较不现实。一季度财报会后,李彦宏在内部公开信中说了,Apollo落地要三条腿走路:一是为车企提供解决方案,二是通过集度造车,三是Robotaxi。

集度,是其中一环,眼下的造车潮里,可能也是关注度最高的一环,但要论基础,毫无疑问是最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即便夏一平多次强调,百度会认真对待造车,有长远计划,但怕是自己心里,也没十足把握。真是成竹在胸,也不用把老板的照片和金句打在屏上,昭告天下,兼给自己壮胆了。

当然,搬出一个态度暧昧的老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造车路上的诸多险阻,还得靠这个资历算不上深厚的职业经理人自己来趟。

百度内部关系复杂,山头众多,不是新闻,老练如陆奇,也没能在整合上有多少建树。夏一平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内部资源,给造车服务,实在不好说。让人担心的是,这一块如果捋不顺,Apollo这个理论上的杀手锏,威力恐怕只能留在PPT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边,占股45%的吉利,也指望不上。本来就是汽车圈的“海王”,拿着SEA架构到处凑份子,多集度一个不多,少集度一个不少。说是深度合作,大体也就是工具人的角色,给集度一个现成的硬件平台用用。自家的极氪品牌,才是重中之重。

种种迹象,集度的定位,与其说代表了什么重大战略决策,倒更像是个孵化项目。自组团队,自寻空间,后面免不了还要自筹粮草。至于结果,成了,皆大欢喜;不成,损失可控。

当然,从百度的角度,即便不成,Apollo的商业化,也能从中受益。给车企提供成套方案,通过集度,也算有个现成的范本,可以展示;做Robotaxi,用别家的车,总不如自己造的车,用的趁手

这么看,集度的价值,最起码在造车这个层面上,也许没外界想的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