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负责制定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工刑兵六部,负责政令的具体实施。武周时期,中书省改称凤阁,门下省改称莺台,也称鸾台。所以这个官名也可以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换句话说就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两省的老大,真正意义上的位高权重。刺史只是一州(同省)的长官,跟中书门下两省同平章事加于一身的狄仁杰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章事这官职以前叫同中书门下三品,武曌称帝后,改中书省门下省为凤阁鸾台,六部为天,地,春夏秋冬。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同中书令,侍中同等三品的官职,在那时就是宰相之一,而且是实权宰相。唐朝的宰相就是三品,着红袍。一二品都是荣誉官职,像三公三辅都是虚职。三公是司徒,司空,司马。所以,刺史作为封疆大吏也就是四品官,比平章事差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电视里的狄公着紫袍,不穿红袍,是因为他爵位是公爵,应着紫袍。左右仆射(唐朝没有宰相,相当宰相)只是五品官,唐朝实行的是高权力低品相的制度,后来发现有弊端,上级领导仆射指挥不动二品官职的尚书,尚书老是忽悠仆射,所以后来让仆射兼各部三品侍郎(各部老二),才基本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的一州刺史没什么用,只能处理政务,军权完全没有。如有战事发生,朝廷会单独册封某一个或多个道的行军大总管,提调那里的一切军政要事,如此一来刺史的头上相当于空降来一个管事的来。我记得狄仁杰探案里狄胖最厉害的一次是第四部里复内史职,兼洛州牧,加葱山道行军大总管、流沙道行军大总管,并两道黜置大使。这两道下辖四个都护府,西到吉尔吉斯斯坦、东到新疆一带,面积相当于大半个中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是天然宰相,但不一定是皇帝亲信,皇帝用起来不顺手。所以要让自己亲信进来议事,关键时候支持皇帝掌握权力。所有加了其他的各种衔,而且皇帝往往更相信这些人。所以这些人往往比天然宰相话语权更重,自然下面的官就高看一眼。李世民是尚书令,李世民以后只有授予过郭子仪。但老郭死推不授,德宗将中书令由正三升到正二授予老郭,从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顶替左右卜射成为大唐左右相直至宋朝,郭子仪的令公也因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宰相是政事堂制度,也就是国务委员会,这样看来,狄仁杰第一次做地官侍郎时候进入政事堂,做四品官,享有的是宰相的名誉,但是没有宰相的权力,毕竟政事堂的委员并非是平等的,依然有官衔的大小之分。等狄仁杰做到鸾台侍郎的时候,权力才真正大了起来。等他做了凤阁、鸾台的最高长官时,才是真正的宰相。即便如此,唐代的宰相是集体委员制,个人权力还是有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狄仁杰到死的官职是内史,司空,封号是梁国公,所以按唐朝的制度一品王(看清楚这里不是王公贵族就是王),授封二品的才是公和贵族(参见唐史里的李静,长孙无忌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了李姓王爷没一个超出正二品的,包括二十四功臣第一的还是太宗小舅子的长孙无忌)。所以狄阁老到死的时候才被封梁国公是正二品,活着的时候是正三品官职和太宗时期的房玄龄差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