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广州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跟病毒赛跑。

广州疫情感染链18天增至120人,为了围堵病毒,官方迅速公布了「感染者涉及的144个重点场所或小区」,呼吁到过重点场所的市民务必上报和及时进行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官方平台也会每日更新疫情相关消息,让群众了解广州疫情最新动向。

但看着每日攀升的确诊人数,也有人抛出疑问:

“为什么疫情反扑,广州还不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南方日报

我能理解大家看到新增病例时的些许不安,担心自己和家人受疫情波及,也是人之常情。

但此次新冠病毒Delta变种具有的特点,确实对疫情防控造成一定的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南方日报

但我想说的是,有疫情≠失控,广州虽处疫情风暴中心,但远远还没到封城的地步。

更何况,广州不封城,是有底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下,广州作为国际交通枢纽城市,使白云机场一跃成为全球客流吞吐量最大的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白云机场发布

广东一个省的入境人员就占全国的90%,每天在隔离点被隔离的人员就有近3万名

而且隔离这件事还不是简单地把人拉到一个酒店关起来就得了,期间涉及多个环节,对医护工作一直是个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白云机场发布

但广州敢站出来承担这个风险,除了有担当、有勇气,更是有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白云机场发布

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医一院,作为广州强有力的后盾,其呼吸疾病的医疗技术水平位列全国前茅。

在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呼吸病学100强”中,广医一院也当之无愧排名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广州越秀发布

2020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来自广州8家医院的135名医护,组成了广东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新冠疫情暴发时期迎难而上,也取回了丰富的抗疫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广州还坐拥大批国内优秀的生物医药研究院所和高校,能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支持。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首批50万片对新冠肺炎有疗效的药物磷酸氯喹就是在广州生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云浮最前线

生产核酸试剂的达安基因也在广州,应急时期产能能突破300万份,这还不包括1000万份的长期库存,才能在全民检测的时期提供充足的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南方都市报

在广州发现首例本土病患的第11天,广州首个“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广州日报

6月5日上午,番禺“火眼”实验室也仅花了10小时便连夜建设完毕,在采用10混1混采技术的情况下,单日就能完成150万人份核酸检测。

可以说,广州在抗疫方面的医疗实力是毋庸置疑、切切实实走在全国前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广州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对很多人对疫情防控手段的最初了解是从「封城」开始,这也是他们认知里,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所以部分人对广州不封城这件事上,持保留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羊城派

但我想说的是,你们真误会了!

广州这次采取的是成熟的“网格化疫情防控措施”,你可以理解为,一个村或居民小区是一个大网格,而一条街道、一栋楼就是一个小网格。

利用网格化管理细分每条街道及楼栋的情况,通过筛查细分,精准管控和分级,以保障疫情核心圈和警戒圈以外居民的正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羊城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广州人会觉得,此次疫情虽然管控变严,出行需要出行健康码,但生活基本无影响。

该上班上班,该做核酸做核酸,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广州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作为科技大省,在此次抗疫中,文远知行、亿航、小马智行等科技公司都为广州抗疫伸出援手。

可以投送200公斤货物的“无人机”,也有可以配送500公斤货物的“无人车”

无接触服务既保护了志愿服务队的安全,也能切切实实地保障封闭控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爱范儿

除了运送生活物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也开始运用无人机运送核酸检测样本

原本半小时的车程,无人机只要10分钟飞到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南方都市报

或许多年前的我不会想到,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汽车会走出科幻电影,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这就是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结果,在科技兴邦的当下,看到这一幕幕的画面,内心真的会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南方都市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身边很多朋友会说,经历了这次疫情,会愈发感受到广州这座城的美好。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广州的真实面貌,也折射出许多令人动容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南方日报

我看到了志愿者报名群里刷屏般出现的“我可以”、“通宵也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看到了志愿者阿姨因绿码变黄码无法继续服务社区,而依依不舍地落泪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广州ing

我看到了居委街道人员为了帮管控区孕妇寻找药品,急得四处奔走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广州ing

我看到医护人员连夜作战测核酸,最后累得披着星尘睡在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到往常的热闹的天环广场变得空无一人,每位市民都积极响应居家防疫政策,不外出添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广州ing

志愿者、居委、市民、安保...是每个人在抗疫中的努力,才构建了这么一个惹人爱的广州。

也是你们,给了广州不封城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a.广州吃货

这注定是个难以忘怀的夏天,而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历史

我们写下了广州人的团结热情、写下了广州人的乐观豁达...

最后的最后,我们会写下抗疫成功,每个人都摘下口罩,露出由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