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刚结束,无数人生将迎来新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比起高考中考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的莘莘学子必须得接受,苏州的普高录取率,仅仅只有54.27%(苏州市区数据,非官方数据,根据已经公开的参考人数及录取人数估算得出,以官方数据为准)。

尽管苏州是整个江苏省最舍得投入教育资源的城市,但也仍然无法改变一个事实,中考结束后,有一半苏州考生无法进入高中,将进入职高。

苏州中考比高考难,已经基本成为共识。

今年,苏州参加高考人数为2.98万,占比仅江苏全省(35.9万)的8.3%。

如果看人口基础,2020年苏州常住人口1274.8万,占江苏全省人口(8474万)比重15.04%。

如果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2020年苏州在校小学生人数是85.9万人,占江苏全省(580.8万人)比重为14.9%。

无论怎么比,都有7%左右的剪刀差。

尤其是,从小学毕业到参加高考,那消失6.6%个百分点,人都去哪了?

当然,苏州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我们可以理解有部分学生上完小学后回老家上了初中,具体数字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虑的苏州中产们愿意相信名校和后天的努力,学区房和培训班成了化解“不进则退”焦虑的方式之一。

在普通人的逻辑中,要想有个好工作首先得上个好大学,上个好大学就得上个好高中,上个好高中就得先考个好初中……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一些普通中学,成绩如果中等偏下,基本就和高中无缘了,有的除了重点班的学生,其他大多数人都上不了高中。

之前的热播剧《小舍得》里有句大实话: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扰在于,将来我们的孩子,很可能考不上我们的母校。艺术源于生活。

抢跑,似乎成了这个逻辑里不二法则。

客观上,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也确实不再集中于学校,相当一部分资源由教育培训机构所掌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校外机构正在扮演越来越明显的喧宾夺主之势,某些校外机构已经包办了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学科的、非学科的所有学习活动,从帮做作业到辅导校内期中期末考试无一遗漏。

尽管近年来的集中整治和竞争淘汰了很多机构,但苏州各类校外培训机构,仍然有超过8000家。

在商业综合体极其发达的苏州,除了苏州中心这种巨无霸,一般的综合体,如果没两家培训班撑场面,很难持续保持人流量。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特别指出“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要从严治理,严肃查处。

在中央最高层级的会议上提到这么一件具体事情,也确实说明现象之严重。

但我想来想去,短期内这个问题还是无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单单是在苏州,整个江苏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作为教育大省,江苏的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也不高,以至于省委书记都曾专门开会研究部署。

中高考分流的顶层设计,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为中考分流定下了基调:

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不难理解,“大体相当”的意思就是50%对50%

这个文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根据2021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2万所,招生876.44万人。

而2020年初中毕业生大约为1547万人,初略计算,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大约是56.6%左右。

但基于地方实际,这个50%是可以变通的。要知道,排名靠前的黑龙江、北京等地,普高录取率超70%,那些地方的考生无疑是幸福的。

现在大多数地方的高考本科率已经超过80%,苏州高考本科率更是接近90%,上了高中一只脚就踏入大学了。

中考定终身,并不是危言耸听。

但这一届中考考生,已经比这一届高考的苏州考生,已经是相对幸运的了,在三年前,他们面对的普高率是51.6%,3个百分点的差别,就意味着有上千名学生,有机会走进高考考场。

好消息是,未来五年,苏州的普高率还将持续提升。

在苏州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整体推进初中强校工程和高品质普通高中集群发展,普高招生占比较“十三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各项高考质量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过中考,才有资格谈未来。

当然,对有的人来说,中高考绝对不是唯一的选择,海外留学确实是不错的替代选项。

但海外留学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担的,以美国为例,本科一年的学费平均在4-5万美元左右,外加生活费2万-3万美元,四年总计30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200万左右。

按苏州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66元(2020年)来算,一对夫妻不吃不喝7年才能提供一年的美国留学费用。

我们考虑的,还是绝大多数情况,毕竟年入百万的人真的没有那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话题到这里其实已经结束了。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说过无数次的话:坚守制造业才有未来,如果没有制造业,那我们在贸易摩擦中就只能是粘板上的肥肉。

而坚守制造业的前提,是有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程师和产业工人。

客观的讲,当下的社会,更需要一大批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制造业蓝领就业景气指数也明显高于大学生。

但大多数人坦言,目前的职校教育水平很大程度还跟不上国家的规划,这也导致了家长们根本不放心送孩子去上职校。

也许,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定要拼命内卷上普高,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让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同样受到尊重,相互之间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才是最切实际和需求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