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山本一郎

译者 | 童桢清

译者按

本文是电影《鬼太鼓座》的修复人员之一,山本一郎先生为纪念此次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松竹电影100周年主题放映活动而写下的文章。

山本一郎先生于1992年进入松竹电影公司,以制片人和编剧的身份参与了大岛渚导演的《御法度》(1999)崔洋一导演的《导盲犬小Q》 (2002) 山田洋次导演的《武士的一分》《黄昏的清兵卫》,侯孝贤导演的《咖啡时光》 (2004) 和《刺杀聂隐娘》 (2015) 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本先生于2012年开始松竹影片的数字修复工作,参与修复的作品有《楢山节考》 (1958) 《卡门归乡》 (1951) 《青春残酷物语》 (1960) 《鬼太鼓座》 (1981) 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鬼太鼓座成立于1969年的佐渡岛。由音乐家田耕主导,在他提出的“步乐论”概念下成立的年轻太鼓团体。“步乐论”即为“将奔跑和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借此来表现人生中的戏剧性与张力”。

1975年,鬼太鼓座初次的登台演出震撼了世人:成员们在跑完波士顿马拉松后,随即登上舞台开始击鼓表演。

1998年4月,乐队开始长达12500公里的“中国大陆一周马拉松公演”计划,历时约2年。到2000年为止,路线从上海到香港,再经由昆明,最后西安。

以下为正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竹在大约10年前开始致力于电影的4k和2k修复工作,是日本电影公司中率先开展电影修复的公司。其目标一是为了电影的保存,二是为了让国内外的影迷有机会看到和上映之初同样清晰画质和音效的电影佳作。

迄今为止,松竹陆续修复了木下惠介、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大岛渚、濑尾光世 (动画) ,侯孝贤,山田洋次等导演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外的电影节实现首映之后,陆续登上院线、电视、蓝光、DVD和线上平台等等。

松竹电影的修复作品通常分为“数字修复”和“数字再版 (Digital remaster)” 。“数字修复”指的是将胶片 (图像负片,音轨负片,成片正片) 扫描后,以帧为单位进行色彩修补和伤痕修复、声音的去噪处理等等,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和时间来完成。

相反,“数字再版”的修复处理则没有精确到帧的复杂程度。

《鬼太鼓座》 (2016) 这部影片之所以是“数字再版”,有两个原因:1981年这部影片的35毫米胶片在制作完成后,由于特殊的原因没有实现公映,因此胶片保存的状态非常好;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用以修复的预算十分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鬼太鼓座》从胶片到数字再版

《鬼太鼓座》记录的是日本新泻县佐渡岛的太鼓团队“鬼太鼓座”中的年轻成员们,光是拍摄就用了2年时间。当初这部电影在拍摄完成后,由于特殊的原因一直未能公开。

《鬼太鼓座》就这么成为了“传说中的电影”。

1981年制作完成的这部影片,整体的影像风格以低角度拍摄,单场景的镜头剪辑为主,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国内外收获了许多赞誉。

这部影片也是导演加藤泰的遗作,是他电影创作生涯中的一抹“异色”的纪录片作品。当年,导演在内部试映场结束后曾说,这部电影是自己导演生涯中完成度最高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5年过后,2016年迎来了加藤泰导演的诞辰100周年。

公司里负责影片修复的同事中川哲也先生找到我,提议我们一起修复这部影片,让它能够重新回到影院。中川先生希望能解决当初导致影片未能公映的各种问题,在公司批准的预算内完成影片的“数字再版”。

加之我们两人都非常喜欢加藤泰导演的作品,于是很快开始了筹备工作。我们走访了当时参与影片制作的工作人员和“鬼太鼓座”的成员,花了很大力气去查明当年影片的情况,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

到2016年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地处理了影片的各种情况。我们都觉得时机到了:是时候向国内外的影迷朋友们呈现这部传奇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影片具体的修复工作包括:将35毫米胶片的原片 (图像和音轨) 用扫描仪器扫描,提升至4k的清晰度,然后将获得的数据进行2k的数字再版制作。

为了能够还原影片的色彩,我们邀请了当年的制片人田中康义先生,担任影片编剧和副导演的仲仓重郎先生,以及灯光助手的满井坦彦先生来监制渲染工作。

同年,《鬼太鼓座》很荣幸能够和黑泽明导演的《七武士》 (1954) 、罗伯特·布列松导演的《钱》 (1983) ,以及伍迪·艾伦导演的《曼哈顿》 (1979) 等世界大师的名作并列,在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经典修复单元实现世界首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竹100周年电影展和《鬼太鼓座》

《鬼太鼓座》的制片人田中康义先生 (2019年逝世) 早期在松竹当过小津安二郎导演的副导演。他执导的电影《Blow Up!西城秀树!》 (1975) 是当时日本电影史上最大规模的音乐纪录影片。我粗陋寡闻,没有好好请教田中先生当初是因何缘由成为了《鬼太鼓座》这部影片的制片人。

田中先生曾经写过一本关于小津导演的书籍《豆腐屋はオカラもつくる 映画監督小津安二郎のこと》 (《豆腐店也会做豆渣 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二三事》*译者注) ,里面的很多内容是只有亲自参与拍摄的人才能知道的。

当我和中川桑两人在为影片的修复工作而四处奔走的日子里,田中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出演《鬼太鼓座》的年轻人们当时非常地辛苦,如果电影将来上映的话,请尽所能地告知成员们重映的计划,也算是一个交代。

于是,中川和我联系到了鬼太鼓座的中心成员林英哲先生以及团队的其他成员,告知他们影片即将重映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藤导演是长期签约东映电影公司的导演。他在东映的京都摄影所导演的时代剧和任侠电 影(译者注:任侠电影是1960年代兴起的,以黑帮为题材的日本类型电影) 非常有名。

加藤导演作品中常见的低角度拍摄手法受到了小津作品的影响。 (松竹公司的) 野村芳太郎导演和山田洋次导演都非常尊敬加藤泰导演,两人曾写信邀请他来松竹创作电影。

《鬼太鼓座》这部影片的编剧和副导演是仲仓重郎导演,他也曾是野村芳太郎的副导演。美术指导是《寅次郎的故事》的梅田千代夫先生,音效指导的西崎英雄先生也是影片《利休》和《死之棘》音效指导。

片中火山这一场戏,加藤导演为了实现低调度拍摄,让工作人员在松竹的大船摄影所的摄影棚里挖了一个大坑。当时差点就要酿成火灾,烟飘到了旁边山田洋次导演的棚里。山田导演那时正在拍摄《远山的呼唤》 (1980) 。 本片中的年轻人们,从九州南部的火山地下,乘着火焰飞到东北的佐渡岛,降落在东北城镇的街道。

加藤导演在20多岁的时候拍摄过纪录片。他非常敬爱被称为“纪录片之父”的罗伯特·弗拉哈迪导演 (代表作品《北方的纳努克》*译者注) 。弗拉哈迪导演以构建“真实”的拍摄手法而闻名,他电影中的巨浪仿佛越过时空,拍打在了《鬼太鼓座》的海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之后,影片在日本国内进行了公映。

某天一位我认识了30多年的前辈在大阪的电影院看过数字再版的《鬼太鼓座》之后,给我打来了电话。电话中他厉声斥责我说:“我满怀期待地以为数字再版会是4声道音轨,特意挑选了影院最中间的位置坐着。可万万没想到是单声道音轨。你作为加藤泰的影迷,真的能接受吗”?

这位前辈责怪得没错。《鬼太鼓座》这部作品,其实是有4声道的胶片拷贝,是当时日本电影界的音效名匠西崎英雄先生精心制作的。我和中川桑走访了很多地方,终究没有找到4声道音轨的影片拷贝的下落。

不过,在松竹的仓库里的确存放有面向国外市场的影片素材。拷贝是4声道音轨的。我和中川桑两人原本想要用这份影片拷贝中来做数字再版。可是那个时候,时间和预算都不够,所以最终只能完成单声道音轨的35毫米胶片的数字再版。在2016年导演诞辰100周年之际,这部影片终于能够从沉睡中苏醒,在大银幕上和观众见面。

我和中川桑两人,我们由衷地期盼着这部影片在未来有一天,能够实现4声道音轨的修复。

我们非常高兴这部影片能够在大银幕上和中国的影迷们见面,在此祝本次影展大获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