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给国内家乡眷属的汇款与书信的合称(“批”是福建方言对书信的称呼),又称“银信”,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侨乡。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先民自古以来就有出洋谋生的传统。中国现居海外的4500多万华侨华人中,祖籍福建的超过三分之一。19世纪以来,随着海外移民和华侨寄回侨乡书信与钱款的增多,逐渐出现了这种信款合一的书信——侨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史料记载,侨批最迟出现于19世纪中期(清道光年间),清末民国时期最为盛行,20世纪70年代侨批业务归口中国银行管理,至此侨批成为历史。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有目可查的侨批档案共20余万件,福建省境内已发现的且有目可查的侨批档案文献有5万多件,另外还有大量的侨批散存于私人手中。这些历经百年的海外华侨华人与国内眷属的两地书,是19世纪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眷属共同形成的不可再生的集体记忆。

侨批档案记录了侨乡和侨居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之间持续不断的交流与融合,呈现了广大闽籍华侨华人刻苦耐劳、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是弥足珍贵的世界文献遗产。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档案馆里的记忆遗产

欢喜船入港 透早就起航

悲伤来相送 送君出洋人

眼睛看海水 我君船要开

相对流目屎 何时君返来

日夜心焦烦 月缺何时圆

这首泉州过番歌,反映了家乡亲人多么盼望海外侨民的来批。原来只是作为家书,报平安与汇款回家糊口的简单目的,却在数十年后的今天竟然提升到中国国家档案与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并且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把侨批誉为“海邦剩馥 侨史敦煌”,足见其分量。

侨批档案记录了侨乡和侨居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情况,反映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改革开放近一个半世纪的社会变迁,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彰显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内容丰富,系统完整,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词解释: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类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资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之一,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资料,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具有同等价值。

目前为止,中国共有13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代内阁秘本档》、《纳西东巴古籍》、《清代大金榜》、《清代样式雷图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中国西藏元代官方档案》、《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年至188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报世遗

“来自民间的侨批记载翔实,内容丰富,从中可以了解到祖国与侨胞居住国的国情、侨胞故乡的乡情、侨胞家庭的家情和侨胞与他们眷属的亲情,是研究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以至海外移民史、海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的宝贵历史资料,与典籍文献互相印证,补充典籍文献记载之不足,可谓是继徽州契约文书之后在历史文化上的又一重大发现。”国学大家饶宗颐如是说。

作为国际移民书信,侨批不仅仅是海外华侨华人与家乡眷属共同形成的集体记忆载体,更是数百年来中国与东南亚、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发生广泛联系的重要渠道和原始记录。它从民间乡土的视角,多侧面、多角度、具体翔实地记录了中国海外移民的生活场景,以及侨居地与国内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变迁。

与其他国际移民书信相比,中国侨批不仅信款合一,而且数量庞大,类别丰富,时间跨度长,涉及国家地区广,是十分罕见而独特的世界移民文化遗存。在侨批及其回信(即“回批”)辗转往来穿梭中国与侨居地的过程中,一封封的侨批被赋予了世界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承载着近现代历史上中国移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融的丰富信息。

有鉴于此,2010年3月,福建与广东两省联合申报的侨批档案得以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2年5月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6月,侨批档案以其“真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侨批,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级文化宝库,它证明了无数闽南华侨华裔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所走过的艰辛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藏价值

侨批集中代表了中国数千年形成的书信形式和风格,集书法、篆刻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侨批使用的(纸、笔、墨)及其书写格式、书法艺术,都原生性地保留了中国传统书信的风貌,具有原真的特点。从书写的起笔称谓、问候,到用语习惯和礼仪用词;从代表吉祥的红条封,到山水图案的信封,无不彰显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习俗文化、语言价值和审美意识。侨批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书信文化,竖写,从右向左读,有着浓浓的中国情怀。

同时,由于它是百多年来因为海外移民而产生的一种书信文字,又决定了它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出现的有别于中国民间传统书信的变化。如果说民间传统书信是中国本土文化的载体,那么侨批文书就是有世界文化背景的人类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料价值

文书侨批是国际移民文化的独特见证。侨批伴随广东、福建海外移民的出现而产生,又伴随海外移民规模的扩大而发展,重点记录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所参与的国际移民运动的发展历程。作为华侨的私人书信,它承载着向家乡亲人汇报近况的任务,多随所见所闻所想而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看见的情况。在一些新出洋的华侨的书信中,有对出洋路途中的旅程站点、异国风情、入境经历、初到华侨社区的感受等方面的详细描述。而在老华侨的书信中,有更多的对侨居国(地)就业情况、移民政策、经济形势、政治事件、侨社近况的叙述,以及自己在华侨社区内外的真实生活感受,更少不了每信必提的家庭和睦、恭顺孝敬的叮嘱。这些侨批真实地、多侧面地展现了千百万海外移民的生活画卷,记载了亚洲、美洲、大洋洲不同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以及移民政策的变迁。

如果说华侨是外来文化的传播者,批信则是实现传播的重要渠道。在书信中,身处异国的华侨们往往会描述他们在侨居地的见闻,外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观念、社会组织方式以及建筑式样,这些都往往带给家乡亲人新奇惊讶的感受。国外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就这也传回了华侨的故乡,影响着家乡亲人的生活。这种通过批信传回来的外国文化,带有草根阶层的视角,更贴近平民生活的需要,因而很容易被侨乡民众所接受。

侨批文书的真实性还表现为其书信内容的真实,华侨对侨居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以及华侨社区环境的记述,都是以他们个人眼光的观察,因为受众是自己最可信的亲朋,因此多是直抒胸臆,少有官方文书可以的隐晦曲笔,大量的书信组成了侨居地的历史画卷。

人文历史价值

侨批的书信为海内外亲属之间沟通情感、表露亲情,反映家情、乡情甚至国情的媒介,真实地记载侨居地与侨乡社会历史的变迁,是研究家族史、华侨史、社会史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外封真实地记载当时的时事信息,包括交通邮政、货币变化、信局网络等信息,是研究交通史、邮政史、金融经济史、商业史等的重要史料。

金融文化价值

一百多年来,侨批这种“信、款合一”的跨国家书,不仅传递亲人平安的信息,而且托寄血汗钱物回家乡故里。在困难时期,来自海外华侨亲友的这一笔笔钱物可谓雪中送炭。每当侨批一到,邻舍亲友都羡慕“番银”滚滚而来。

随着旅外华侨的增加,大量侨汇的涌入,推动了侨居地和侨乡的侨批业逐渐兴盛,近代华侨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渗透、彼此影响,加快了侨乡民间金融的发展。日本教授滨下武志认为,在20世纪初,约有400万华人居住在东南亚,每年寄回家乡的钱约5700万元。这些汇款绝大部分因进入了金融市场而改变了它的路线与性质,催生了各种投资活动,甚至引来了外资银行的加入(例如汇丰、花旗和麦加利银行,都是最早利用侨批路线和功能来东南亚国家投资),它们对跨华南和东南亚贸易区的贸易提供了巨大的金融援助,很大影响了侨乡民间金融的发展。

侨批业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批懂金融的侨批业经营者和从业者,侨批信局以及与侨批有关的钱庄、店铺、邮局和银行等也都逐步兴盛。特别是侨批信局通过与银行加强协作,其网络得以延伸至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这也为东南亚华人移居欧美提供了金融汇兑方面的便利。因此侨批又有“海上金融票号”之称,侨批所具有的海洋金融特性可以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货币、国际汇兑等重要的金融业务沿革、历史及侨批文化对近代当地金融业发展所起推动作用。

文献价值

侨批这种原生态的“草根”档案文献,民间属性尤为鲜明,它是从另一个与典籍文献完全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的演进过程。有专家指出,“中国古代传世的典籍文献记载,多重政治,轻经济;重典章制度,轻社会实态;重纲常伦理,轻社会生活;重王室精英,轻平民百姓。总之,多偏重于上层社会,其叙述不厌其烦;而轻视下层社会,其记载颇为简略”,主要反映了下层社会的民间侨批,可在相当程度上与典籍文献互为印证,补充典籍文献记载之不足。当今文史学科的研究已经出现重心下移,学者们越来越注重对社会基层的研究。在这张新的情势下源于下层社会的侨批的文献价值更加凸显出来,对它的发掘与整理,将为学术界的这一巨大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为人类私人书信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侨批文书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一纸书信记载了19世纪以来福建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迁徙、生存、创业和发展的历程,彰显了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是全人类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