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圈子里,虽然手机、平板这些产品占据着人们主要讨论的热点话题,但音频这个所谓玄学的东西也开辟了一个小众的圈子,有一群发烧友耳朵很毒,并且对声音和声音背后所传递的情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是HiFi发烧友。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爱折腾,二是钟情于有线耳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最近收到的一款耳机,感觉各方面都能Get到这群发烧友的点,它就是Smabat小蝙蝠M2S Pro。平头塞设计融入复古元素,机身整体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更换升级,具有很强的DIY属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这里就和各位聊聊体验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产品的时候还是被它的包装震惊了一些,可能是我目前用过的包装最小的耳机。扁平的形态让人以为是一个小的工艺品,纯白色盒子正面印有Smabat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装内陈列规整,耳机、线材、替换耳塞等都归置在模具中,就不再重复上全家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Smabat小蝙蝠M2S Pro是一款模块化的耳机,但在外观体积方面却依旧保持着小巧的形态。机身整体采用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内置迷宫调音部件,部分组件采用金属材质。工艺细节比较精致,品质感方面无可挑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腔体最外侧部分为黑色材料,圆环点缀中间印有Smanbat字样,辨识度较强。侧边靠近直角的位置预留有线材插孔,标准MMCX接口,也便于后期自行升级线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头塞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塞子的。从侧边观察后方腔体部分到网罩部分逐渐变大,有些类似于喇叭的造型。喇叭网罩部分为金属材质,分布有密集的出音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配的线材是透明编织线材,与目前市面上很多旗舰耳机的线材一样。线材由四股单晶铜镀银线构成,能够提供高清无损的音频信号传输,符合专业音频线材的标准。线材长度大约1.2米左右,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款耳机的亮点却不仅于此,既然说到模块化设计,那么各个零部件必然都是独立可更换的,这也是所谓DIY的乐趣。将音腔网罩部分取下,可以看到腔体内部的零部件,喇叭单元模块与主机主壳模块通过插针接口连接,也就意味着单元模块是可以后期更换的。

佩戴方面,我个人和家中小姐姐都比较喜欢平头塞的设计,相比入耳式无需将入耳部分深度耳道,减少压迫感,同时也能避免细菌进入耳道。加之M2S Pro单侧的重量也比较轻,长时间佩戴也不会造成特别明显的压迫感,舒适自然无负担。

在体验的这段时间,小姐姐也习惯佩戴这款耳机去晨练,实际体验下来,在走路、跑步等运动场景下佩戴也较为牢固,没有明显松动或者意外滑落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质方面,小蝙蝠M2S Pro标配的单元模块是旗舰产品ST10s的单元,球顶镀钛三模单元,优势在于低音能量足,中高音清晰自然,演绎大多数曲子都比较适合,声音细节反馈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蔡琴老师的《渡口》为例,音乐响起就能明显感觉到低音充足,下潜有力且富有一定的弹性,将面鼓的轰鸣声演绎的恰到好处;人声部分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干脆利落,细节突出。人声与乐器声分离明显,人声靠前,声场表现突出。不过个人认为高频部分的表现稍稍有些欠佳,不够通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上述的听感体验只是基于默认搭载的配件,相信在升级单元和线材之后会有不同的表现。另外,耳机腔体内的阻尼器也可以更换,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细致的声音调整。这款耳机的阻抗是40欧,用一般的手机推效果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由于手头没有专业的HiFi播放器,这里就没有做进一步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合一段时间的体验来看,小蝙蝠M2S Pro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是非常深的。平头塞设计带来的舒适佩戴体验让我选择将它作为主力耳机使用,加之出色的工艺细节和辨识度,戴出去也不显廉价感;模块化DIY设计能够为专业的音频发烧友提供深度定制的可能,玩法多样化;迷宫通道结构设计搭配球顶镀钛三模单元,中低频表现突出,人声清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