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是围产期关注点清单,牧场可对照此清单一样一样的仔细对照检查。

分群&调圈

❑目标:尽可能的维持牛群稳定,减少改变来降低社会,环境和代谢应激。

❑ 保持简单,避免不必要的调群。每次圈舍的改变都会导致奶牛社会等级的打乱,从而导致采食量降低,皮质醇水平(反映应激状况)的提高。

❑ 每周调群一次,每次尽可能的多于10头牛,降低圈舍改变的影响。

❑ 大多数的奶牛应该在围产前期圈舍内待21-28天

⭐ 正常的变异在±9天,围产前期圈需要平均达到23天才能保证95%的奶牛在里面待大于14天。

⭐如果可能,预设双胎的奶牛和热应激干奶的奶牛在围产前期待更长的时间,因为她们可能具有更短的怀孕天数。

❑ 尽最大可能将头胎牛&经产牛分群饲喂。

⭐ 有些牧场头胎牛不饲喂阴离子盐

⭐ 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后会有更高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休息时间

⭐ 围产前期头胎牛需要更高的蛋白质(≥15%)

❑ 维持饲养密度不高于100%(最佳目标是85%,依据饲槽空间而定)。

可设颈夹防止争斗,如果用颈杠需要适当增加每头牛的饲槽空间。

❑ 维持干净,干燥的环境。

⭐ 泥泞,热应激等增加代谢需要,降低干物质采食量

⭐ 潮湿,肮脏的环境增加乳房炎的风险。

⭐ 奶牛在潮湿的环境下产犊会增加子宫内膜炎的风险。

❑ 如果使用产房。

⭐尽可能的等到临产再赶牛(奶牛应该在产房待<12小时,因为产房可能的饲料,水短缺,或社会应激)。

⭐产房应该铺设干净,干燥的垫料并经常更换。

❑ 奶牛产后48小时应该饲养在单独的挤初乳,过抗圈。病牛舍并不是饲喂新产牛的最佳选择。

❑ 产后的奶牛非常疲惫,疼痛,挤奶厅尽可能的靠近牛舍,减少奶牛的行走距离。

❑ 设计转移通道,优化奶牛的移动,最小化夹牛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接触不到饲料

⭐维持饲养密度小于100%,新产牛目标85-90%

营养&发料

❑ 目标:最小化产前干物质采食量的降低,最大化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

·围产前期奶牛:

❑ 妊娠最后一周的能量需要:约20 兆卡NEL/天。

❑ 妊娠最后一周的蛋白需要:约1.7kg粗蛋白/天。

围产期的奶牛存在蛋白负平衡,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建议添加。

❑ 围产期的奶牛存在能量负平衡和脂肪肝的问题,过瘤胃胆碱建议添加。

❑ 围产期的奶牛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建议添加丙酸铬。

❑ 监控采食量。

⭐测定每天发料量和剩料量(围产前期剩料率5-8%)

⭐经产牛围产前期干物质采食量要大于12.7kg/d(体重的2%)

⭐头胎牛围产前期干物质采食量要大于11 kg/d(体重的2%)

⭐如果围产前期使用阴离子盐:

选择低钾的粗饲料,谷物,副产品等来降低阴离子盐的使用量

使用阴离子盐必须每周检测尿液PH值-目标是阴离子盐使用后48小时所有尿液PH值在6.0-7.0之间。

⭐ 每头牛每天饲喂1500-1800单位的维生素E

·新产牛:

❑ 监控采食量。

⭐ 称重每天发料量和剩料量(目标是新产牛5-8%剩料率,泌乳牛3%的剩料率)

⭐ 新产圈的干物质采食量大于17.3千克(3%体重,泌乳天数2-21天)

⭐ 每头牛每天饲喂1500-1800单位的维生素E

⭐ 肥胖的牛(BCS大于4)增加酮病的风险,分娩当天和24小时后分别灌服300毫升丙二醇

⭐ 新产牛挤初乳和过抗后,转移至新产圈待14-28天,在新产圈待的时间取决于以下因素:

1. 饲喂策略

1.1 如果奶牛一开始执行低能日粮,更应注重快速转移。

1.2 目标是让奶牛充分的准备好从围产前期日粮到高产牛日粮的过渡。

2. 挤奶策略

如果新产牛挤奶4次/6次,要在新产圈待21-28天。

3. 圈舍的压力

大量的集中产犊高峰会迫使牧场更早的把牛转移出新产圈舍。

·总的原则:

❑ 保证所有奶牛的采食量一致性。

⭐ 使用滨州筛监控饲料颗粒度-确保有8-12%的颗粒停留在滨州筛上层,使用滨州筛评估新鲜的TMR饲料和剩料TMR之间的差异小于20%

⭐ TMR水分含量45-50%-降低挑食&增加适口性

⭐ 监控粪便中纤维的长度,谷物的粒度&粪便中是否有气泡。干草预切割至3-5厘米小于牛鼻镜的长度

⭐ 使用高质量,适口性好的草,无霉变&霉菌毒素。

⭐ 使用高质量,适口性好的青贮,无梭菌或丁酸。不要给围产期奶牛饲喂顶部和边上的青贮。限制青贮玉米的使用量占粗饲料需求的50%以内。

⭐ 苜蓿青贮&青贮玉米切割若低于1.25厘米的理论长度,有效纤维的来源大打折扣,可能导致有效纤维不足。

⭐ 围产前期和新产牛的前14天不建议添加额外的脂肪,额外添加脂肪总的来讲会降低采食量。

⭐ 避免密度过大--所有的奶牛都应该随时可以接触到饲槽中的饲料--合适的饲养密度为85%(100个饲喂位置85头牛)

设施和奶牛舒适度

❑ 目标:最大化奶牛的舒适度,最小化额外代谢的需要,降低围产期疾病风险。

❑干净,干燥&舒适的卧床或通铺。(空间需要-每头牛需要55平方米,在通铺或自由散栏卧床每头牛需要4·5-6·5平米的遮阴区域,至少保证每头牛都有一个卧床休息)。

❑ 热应激期间采食道上方要有喷淋设施,21-26℃至少每15分钟喷一次;27-31℃至少每10分钟喷一次,31℃以上至少每5分钟喷一次,每头牛每个循环至少用水量1.25L

❑ 尽可能的减少调群以减少应激,维持牛群低密度,头胎和经产分群饲喂,提高足够的水,卧床,营养等。

❑ 进入围产前期圈舍前提前让头胎牛适应颈夹或颈杠等。

总体目标

❑ 所有的奶牛产后都会损失体重-正常情况下产后30-60天体重损失小于0.75个BCS或40kg(1BCS=54·5kg)体重。

❑ 产后60天若BCS损失大于1,第一次受胎率会降低50%

❑ BCS低于2.75的奶牛发情静止会增加30-40%。

❑ 每个牧场要与兽医制定适合自己牧场需求的方案,可使用10天新产牛监控或治疗程序和方案。

❑记录新产牛的健康状况,如真胃移胃,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蹄病,死亡率,淘汰率。

❑ 当奶牛的泌乳高峰不理想时-检查总的干物质采食量;配方蛋白的水平-新产牛需要快速的增加干物质采食量,需要足够量的高质量蛋白质来达到产奶高峰

❑ 当奶牛的泌乳持久力不理想时-检查体况的改变,干物质采食量和总的能量水平-持久力与总的能量摄入有关系

❑ 最小化颈夹锁牛的时间-理想状况是每天兽医检查,繁殖操作,疫苗注射,尿液PH测定等工作控制在30-45分钟以内。

❑ 产后前14天,经产奶牛泌乳量应该每天增加10%

❑ 产后前14天,头胎奶牛泌乳量应该每天增加8%

❑ 产后60天内小于6%的奶牛被售卖,小于2%的奶牛死亡率(总售卖或死亡数/总的分娩的牛头数)。

❑ 热应激加剧围产期的风险

⭐总的采食量降低,但是能量的维持需要增加

⭐奶牛站立的时间增加(增加蹄病的风险)

⭐在孕天数缩短

⭐胎衣不下的风险增大,更多的子宫内膜炎发生

❑ 肥胖奶牛的问题可以通过酮病的风险策略管理来解决(如丙二醇灌服),降低围产期的体重波动,提高繁殖管理降低空怀期,不是通过泌乳后期或干奶期“降低日粮”来实现的。

作者:王艳明 博士

建明中国反刍高级技术服务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