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未曾想到,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比2003年非典持续时间更久,造成的伤亡人数更大,对普通人影响更加深远,并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突发性高度传染病

不但疾病防控与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医生一致认为,而且人民大众也能意识到,这场新冠病毒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像普通感冒一样,局部区域局部人群当中偶尔间歇性的发生,无法彻底根治。人类所能面对的,就是预防加治疗,真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场生与死的殊途较量,也是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时间博弈。疫情爆发初期,提速上马的是口罩、氧气机、新的救治医院与病床位。雷神山与火神山医院的火速搭建见证了中国速度,新冠病毒基因测序与疫情疾病疫苗研发也快马加鞭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慢下来的普通民众恢复日常井然有序的生活,民众的疾病预防观念与风险意识提升,主动“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

谣言止于智者,事实胜于雄辩。后疫情时代,数据会说话。经济增长得益于世界一体化与全球交流深度融合。疫情传染风险却在这波经济全球化的人口大规模、高频率流动中提升,新冠病毒在全球六大洲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间造成的确诊人数、治疗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增长速度时而激增,时而趋缓。其疫情爆发的速度强度,是否得到控制,取决于一国政府的治理组织能力,取决于非盈利组织与相关机构的介入协助,也取决于普通民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配合程度。彰显了一国的管理水平和国民的整体素质。美国、印度、巴西、意大利、墨西哥这些感染新冠肺炎症状人数极多的国家,无一例外,跟政府治理反应过慢、组织能力堪忧、民众的配合程度低下脱离不了关系。

2020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长遭遇了同比与环比的负增长,一个合理的解析是党和国家认同人民生命至上的理念,采取武汉封城与全国性的分区域隔离防范治理策略,导致社会性大消费、工业式生产、基础性投资遭遇了重创下跌。但也应该看到,当其他国家和地区饱受疫情肆虐之苦,经济停滞乃至下滑之时,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依然取得了正增长。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中低风险地区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来到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这世界变化快,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悲观地预计世界经济仍会在零增长附近徘徊,举步不前。中国经济2021年一季度,却取得了傲视群雄的增长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疫情时代,出于新冠病毒自身特性与感染人口基数的规模,病毒变异植株变化产生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如何堵住新冠病毒千变万化的基因突变这道裂口,确保疫苗对抗病毒的有效性与治愈率,考验着各大医学制药公司的研发实力,持续性的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持续性的研发、试验、生产新型疫苗,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与拉锯战。辉瑞、阿里斯康、国药科兴等医药巨头应发挥出应有的制药加速度。

后疫情时代,也改变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普通求职者的职业观、求职心理。疫情前,企业的目的是不断地扩大规模,加大用工数量和用工强度。疫情后期,不少企业的目标变成了“活下去”。确实,疫情给广大企业家上了深刻的一课——即如何在停工停产的几个月中,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维持企业的生命,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问答题。疫情也教育了求职者,求职者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从前的谋求快就业快上岗变成了“慢求职慢就业”。

个人的生命历程就是时代的一粒沙,后疫情时代,面对波涛汹涌的历史进程,普通人民如何找到救生圈实现自救上岸,答案千人千面,结果千人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