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网易新闻

导语:一提到端午节,你会想到什么呢?“吃粽子”还是“划龙舟”?粽子大家肯定都吃过,但是龙舟呢?

不同于端午期间千奇百怪种类的粽子飘香,大部分人只在小学教科书中见过近千人一齐赛龙舟的壮观景象。“赛龙舟”这项活动似乎已经遗落在了时代发展的角落中。

就在我们感叹又一项传统文化失落的同时,在全球各地,肤色各异的人们握紧了手中的单桨,在振聋发聩的鼓声与人声中竞渡,只为夺得世界龙舟锦标赛的最高荣誉。龙舟,这项凝聚了中华文化的传统运动,正在绽放并吸引着世界范围内志同道合的人群。

由蛇化龙——龙舟的历史渊源

当提到龙舟时,许多人都会产生疑问:是先有龙还是先有舟?这就需要从龙舟文化的源头来谈起。

最早关于龙舟的记载,来源于是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屈原也在《东君》中写道:“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这表明我国的龙舟文化源远流长。

在远古时期的吴越及岭南地区(古称百越),由于沼泽密布、水系众多,当地居民采用独木舟作为主要出行方式。许多出土自吴越、岭南地区青铜器具有高度相似的行船纹样,即竞渡纹或船纹。通过对青铜器纹路的考证指出,原始的独木舟上包含了舵手、桨手、鼓手和祭祀,这表明原始的龙舟竞渡很可能是源于对图腾或神的崇拜与祭祀活动。如今在苗族、傣族以及东南亚的龙舟活动中,仍然保留了祭祀祖先的文化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周竞渡纹青铜钺(人民日报,http://blog.sina.com.cn/s/blog_e1c8fa870102wh7n.html)

在百越地区,蛇因为水陆两栖、神出鬼没且畅游无阻的特性,成为了当地的早期图腾象征。出于对蛇的敬仰,先民将蛇的纹路涂画在身体上、旗帜上、乃至舟船上——这便是最古老的龙舟雏形——蛇舟。后来,秦朝南取百越之地,促进了百越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更为完美的图腾生物——龙取代了蛇的图腾地位,并随后发展成为了龙舟。事实上,如今的东南亚与日本冲绳地区的龙舟并未采用龙头,而是使用本土化的图腾或佛像作为替代,这侧面印证了原始龙舟的区域性分化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国皇家龙舟“金天鹅”(https://www.sohu.com/a/123249765_100303)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赛龙舟被赋予了竞技娱乐性的新内涵;对伍子胥、勾践、屈原的悼念传说,也逐渐取代了原始的龙祖崇拜。因此,龙舟文化是南北习俗交融结合的产物。

百年制一舟——龙舟的制作工艺及其改良

在龙舟竞渡时的激情澎湃之外,龙舟的文化也蕴含在龙舟的形态与制作之中。

龙舟一般可分为龙头、龙身、龙骨、龙尾四部分。作为中华民族信仰的化身,龙舟的制作过程十分考究,龙舟制作的过程要求很高,部分讲究的匠人还会在开工前斋戒沐浴、焚香、拜神,以祈祷制舟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舟结构(搜狐新闻,https://www.sohu.com/a/144685333_356070)

在制作龙舟前,匠人会先针对不同的龙舟部位来选取合适的制船木料,常用的木料包括樟木、桧木、柚木、杉木、坤甸木等。不同木料制成的龙舟也反映了所有者的经济实力。在传统工艺中,龙舟的龙头常使用大块桧木来进行雕刻,以求成品栩栩如生;而船体常采用防虫防腐且耐用的樟木制成。传统工艺制成的龙舟虽然保存时间久,但是花销昂贵且加工耗时长,因此现代龙舟转而使用更为廉价的柚木作为代替。

每艘龙舟的制作过程,都是工匠们对百年传承精湛手艺的实践。首先是“造脚旁”,即制造龙舟船底。传统的龙舟匠人常采用平底的样式,但也有少量技艺精湛的能手会制作圆底、竹壳底和尖底的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用独特破水底盘的高速龙舟(CCTV7致富经)

随后是“上大旁”,即制作船的侧边。这是龙舟制造过程中最讲究,也是最困难的工序,因为大旁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龙舟的速度。

接下来,是“扎龙筋”与“装座板”。龙筋是龙舟的龙骨,其担负着承担整条船受力的重任。而座板能为划船者提供座位,起到分隔龙舟区域的作用。

最关键的步骤,是对龙头龙尾的雕刻。一旦龙头重心不稳,将影响到整条龙舟的受力与航行。部分比赛用龙舟为减轻船体重量,还会使用以塑料泡沫为原材料的3D打印的龙头。

最后,便是龙舟的补缝上色。龙舟船体使用桐油、壳灰、竹茹等混合材料进行补缝,以防漏水;上色则突出来龙的威严,由于古代尚黄,红色也是吉利色,故龙舟以黄红为主。

至此,一艘龙舟正式宣告下水。从良木到龙舟,仍和数百年前一样,历经数十道工序,花费二十天时间,经过无数次的手工打磨与拼接,来制成龙形,这种汉族民间传统的手工制作龙舟方法一直延续至今。

传统与革新——兼容并蓄的龙舟文化

时至今日,龙舟竞渡文化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节日习俗,而是与时俱进,发展成一项比拼团队协作能力的多样化的现代比赛。

从贵州的传统直道龙舟竞速,到佛山南海的龙舟短道漂移竞速,再到花样繁多的龙舟耐力赛、龙舟划船美观赛等,龙舟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登堂入室,走向世界。已有来源于湖北、上海、浙江、香港、广东等地的十三项民俗入选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龙舟竞渡也随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端午节一起,走向世界。

在古代百越文化的影响下,传统的龙舟习俗也在东南亚与日本扎根。这些地区为纪念祖先与神明,同样举办着每年一度的龙舟竞渡庆典。而在美国与欧洲,唐人街的端午龙舟比赛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的兴趣,从伦敦到西班牙再到立陶宛,随处可见龙舟与龙舟比赛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龙舟比赛的外国选手(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50634919)

为了规范并推动龙舟运动的发展,中国龙舟协会与国际龙舟联合会一起,将具有类龙舟设计(例如牛头舟、蛇头舟、佛头舟等)与龙舟划船动作的运动统称为龙舟运行,并对龙舟运动的参与人数与龙舟尺寸、材料和重量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时至今日,龙舟已拥有了规范化的竞技标准与商业化的比赛,包括历史悠久的“世界龙舟锦标赛”、2018年被列入亚运会比赛项目、2020年被列入东京奥运会展示项目。而世界范围内共有5000多万名龙舟爱好者被“龙舟”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所吸引,加入到龙舟竞渡的运动之中。

结语:

“一桨划过两千载,满江龙舟闹端阳”。龙舟这项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民族赛事,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随着龙舟比赛的国际化与规范化,中国龙舟这张中国名片,正载着中华民族文化驶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