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半天棉被》,内心久久不能平复。穿越革命年代的枪林弹雨、峥嵘岁月,那响彻在耳畔的“十送红军”,一股莫名的激荡在脑海回响。红军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高昂斗志,隔着屏幕都能感触到那段岁月焕发的钢铁意志、坚定信念和无畏品质。尽管战火连天、危机四伏,尽管随时可能面临牺牲,女红军战士依旧乐观豁达、坚韧前行、忠贞信仰,把共产党人的舍己忘我、无私奉献、义无反顾、拼搏进取诠释得淋漓尽致。

理想信念大于天。“半条棉被”的主线,以女红军战士董秀云寻找大部队展开,在这个过程中,董秀云陆陆续续帮助和挽救了被打散的红军战士,组建了一支小分队。尽管董秀云也在寻找同为红军战士的爱人路上,尽管背负着情感的重担,但在接到上级作战指示命令之际,能够放弃个人之小我,为了大部分安全转移、挽救更多人的性命,选择了以小分队驻守阵地,彰显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情怀。或许,解释这一切最好的理由,正是徐解秀老人问到的,“为什么红军那么苦,还要当红军”,董秀云给出了答案,“我们的目的就是不再有兵匪,家家户户过得安稳、孩子过得安乐”。

政治忠诚不含糊。革命年代,“滴答滴答”就代表了毛主席的声音、代表了党中央的声音。同董秀云一路同行的女红军战士,经过几番努力,把电台修好了。本来就已经打散的军队,所剩无几。接到上级的指示,驻守阵地、掩护大部队。尽管接到命令的12师只剩下4个人,为了共同的信念、为了共同的使命、为了共同的职责,董秀云组建的小分队都以“我们都是12师、我们都是红军”为激励,共同加入了抗击反动派的队伍。虽然知道此去之路九死一生,但是他们坚毅的信念、刚毅的目光,足以灼热每一个人的内心和丹田,一种政治忠诚毫不含糊地坚决。

纪律严明守作风。大部分战略转移之时,老百姓送上自家的粮食和物品,一一都被红军战士婉拒,“这是纪律”;董秀云带的小分队队员在路上,挖了老乡一颗红薯,便在红薯旁边放下了两角钱;董秀云的小分队到了一个村庄,向群众打下了借粮食的欠条。红军战士把纪律作为坚守,彰显清正廉洁、不拿“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书写了红军战士艰苦卓绝、忠贞不改的崇高品格。

同甘共苦无怨言。在寻找大部分的路上,董秀云和她的战士断粮绝水,他们一起寻找可以果腹的野草,每一个人都在有经验的老连长指引下找野草充饥,那种有苦一起吃、有风险一起承担的共苦精神,令人动容。再有,在徐解秀老人家里,董秀云把手中的一颗红薯掰成两半,把另一半同仅剩的两颗红薯一起交给了队伍,二十几个战士,轮流一人只是撕下一小撮,纷纷放在嘴里“好甜、好香”...这是这么样的一支队伍、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共同分享甘甜,心里无私、坦荡赤诚、乐观豁达,虽然蓬头垢面、破烂不堪,但品格崇高、精神伟岸。

为民舍己尽慷慨。革命年代,红军战士也没有什么财产和金钱,却能把群众急难始终放在最高位置。有几个假扮红军的敌人,点燃老百姓的房子,为了不让群众遭受伤害,红军战士们决定放过了敌人。同时,为了让百姓能够重建家园、做个房子,董秀云当场号召红军战士凑钱。有个战士把自己的“老婆本”都捐给了群众。在董秀云决定听从指令坚守阵地的前一晚,想把被子留给徐解秀全家过冬,被推却了多次。这也是电影的高潮桥段,董秀云挥起剪刀将被子剪成了两半,一半给了群众、一半留给了自己,“什么是共产党员,就是自己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温暖中国;峥嵘岁月,信仰弥坚。电影《半条被子》将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胜利的精神密码,全面地阐述出来;将那个烽火连天、雪雨风霜、腥风血雨的年代刻画鲜明,把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贞、初心的笃定、作风的坚守、为民的宗旨演绎得鞭辟入里,照亮共产党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恢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