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目标是要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中学教育规律,着力于落实中学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是关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兼顾学习,而“个性”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方面知识内容的深入思考与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教育部于2020年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十八个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个学习任务群地位可见一斑。
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并非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联接。
《红楼梦》是部编本高中必修下册专设的一个整本书阅读教学单元,旨在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来提高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建构整本书阅读体系。
第七单元的单元任务要求学生整体把握小说文本的艺术特点与思想内容,欣赏小说语言表达精妙之处,梳理小说基本情节,理清人物关系,欣赏人物形象,能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共同学习。
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而名著的选择和评判更需教师有具体判断标准。童庆炳先生对如何判断名著提出六个标准:
《童庆炳文集》
1、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2、文学作品可阐释空间;3、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4、文学理论和批评价值取向;5、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6、发现人,其中凸显出的人性特征。
通过以上六点标准确定推荐阅读的名著包括:《红楼梦》、《水浒传》、《呐喊》、《彷徨》等等。
首先,中学语文教学需明确“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点应当立足于“阅读与研讨”上,“整本书”只是一个限定范围,是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研讨的相关材料。
如果任务群改名为“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那么教学落脚点就成为“整本书”,教学过程就变为对具体整本书的阅读与分析,结果就与中文语文教学目的略有偏移,无法完成建构阅读体系的教学目标。
因此,《红楼梦》是“阅读与研讨”的一项突出材料,通过引导学生文本阅读来培养他们对名著小说的思考解读能力。
其次,以《红楼梦》为例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到底读什么?
注解本《红楼梦》,张俊等校注,苗怀明导读,中华书局2020年1月版。
之前教材中一直有《红楼梦》的节选篇目,比如《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和《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通过撷取部分片段分析讲解,可能会引起部分同学对《红楼梦》整本书的兴趣,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这同其他短篇小说的学习没有什么区别之处,教学成果也并非十分显著。
当下新课标为之构筑了一个学习任务群,这就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间应当出现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关于《红楼梦》的推荐阅读书目一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版为准,至于版本问题一般在中学不涉及。
教材中对《红楼梦》的性质和特征做了一个界定,这个界定中有三个重要信息:一是“章回体长篇”,这是文体特征;二是“古代思想和艺术的高峰”,这是《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三是“百科全书”,这是其内容丰富。
这三个信息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内容,如果教学结束后,学生还不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显然是未完成教学的目标。
通过以上认识,基本上可以确定《红楼梦》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诗词习俗、复杂的主题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
“红学”路径、方法和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取舍,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中学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守正”就是坚守一些最基本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路径方法,回归到语文学科的本位上,始终牢记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只有坚守语文教学的原则不动摇,才会在面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拥有正确的判断。
再次,就是《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应该怎么阅读,怎么研讨?
通读全书是一个基本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带领学生初步阅读文学文本,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建构自我独特的阅读体系。
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红楼梦》,岳麓书社2019年10月版。
北京的曹雪芹学会自2015年起面向社会开设“品红课”,这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学习课程,采用“文本课+生活课、导读+讨论、朗读+表演”相结合的学习形式,以期望达到“三小时时光做《红楼梦》中人,一年品红课变生活美学家”的目标,品红课每周一次,招募读者,先由一位红学专家导读赏析文本后,再由一位生活专家专题讲解相关联的精雅生活,并同大家一起现场体验。
就生活化的教学而言,此次体验成果既给读者带来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带来了美的体验、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曹雪芹文化艺术节以及对曹雪芹纪念馆的参观,曹雪芹西山故里的研学等项目,均可作为教学内容的填充。
李奎老师指导包括笔者在内的团队设计了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红楼先踪——以《红楼梦》整本阅读为例的产品研制”,其中也有部分内容脱胎于此,创新的重点为导读+沉浸体验式学习,其中运用VR技术与《红楼梦》文创产品的研制,这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对《红楼梦》的兴趣,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曹雪芹纪念馆
但相关活动需要在科技资源、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达到施行的目标。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中现有资源进行设计,主动建构相应的文化氛围,依旧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教材中给了我们几个学习任务的例子,通过这几个设计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但新课标中只给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十八个课时,在课上阅读原著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设计导读课,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每天需要读多少内容,每周组织小组讨论,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兴趣点与疑难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安排贯穿原著的阅读任务,最后设计展示课与评点课,让学生在对《红楼梦》有一个整体性认识的同时也有着自我个性的张扬与展示,最终实现了从老师“讲”到学生“读”的转变。
民国粉彩红楼梦人物故事图尊
除此之外,我们一定要明确在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过程中三个辩证关系:
第一是阅读中的师生关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要任务是“阅读”,阅读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并非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的讲授阅读,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的理念,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不能用标准的参考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
其次是阅读内容与阅读方法的统一,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我们应当明确“教什么”“怎么教”“学生能学到什么”,不能设置与学生实际脱离的任务,也不能只侧重对方法的指导而忽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独特感知;
第三是阅读与研讨的关系,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综合式学习的过程,阅读是知识的汲取、吸收,研讨是知识的分享、整合,在阅读任务之下也应当有小组探究、专题讨论、展示交流等活动,不能只注重学生的阅读而缺乏成果的展现、交流与反馈。
叶浅予绘《红楼四美图》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有着“刚性的制度”与“弹性的任务”相统一,刚性的制度可以让学生基本全面阅读原著,而弹性的任务则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着自己的思考与展示独立的看法,最终完成教学的目标。
《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研究视域极其宽广,在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时,不能完全依赖于基础层面的教学,教师应当结合自身体验与学术研究前沿成果进行教学设计,依据学生的不同学情思索与之相应的学习目标,最终达成培养的目的。
山西师范大学
让学生建构自我阅读体系,养成探究性阅读习惯,存留自己个性化阅读见解。语文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只在高中阶段阅读《红楼梦》,而是要让学生培养自我的阅读习惯,从作品中汲取养分,丰富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