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左在犹豫要不要回老家开店,他告诉我自己的朋友已经要生第二个孩子了,但来北京5年了,自己“连对象都没正经处过”,今年开始,家里人多次催他回去相亲结婚。

尽管收入只有六七千块,但阿左并不想回老家,他认为留在北京未来还有发展的机会,但回老家“就真要过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了”。

在这家位于北京大兴的社区店里,发型师的轮换很快,上次的总监老师还是小非,下次去就可能换成了大罗。阿左告诉我,这种小店的发型师流动很大,要么回老家开店,要么去大店学习,尽可能多赚钱,试着留在城市里。

从事了5年美发工作后,阿左认为“发型师”就是一种谋生的工具,而不是有清晰发展路径的职业——先给别人打工,哪天厌烦了就自己开店,反正自己掌握了一门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制,陷入迷茫的发型师快速流转和流失,导致人才成为制约美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美发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400亿元,但并没有出现一个市占率超过1%的品牌。与此同时,大量门店依赖会员卡等预付费模式生存,让美发店自身和顾客承担着资金风险,而不时爆出的关店跑路事件也导致行业口碑持续下滑。

解决美发行业的顽疾,本质上是要完善发型师的培训体系,建立发型师职业化标准,明确职业规划路径。

新的市场需求下,供需矛盾加剧

发型师职业标准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促使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满足当下消费者需求的必要条件。

1. 消费者在追求新的消费体验

自2012年以来,美发行业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不断变革,先后出现了快剪、专业烫染、专业男士理发等模式。

快剪的兴起表明越来越多的顾客对理发店的消费体验不满意,尤其是发型师的推销办卡让他们不胜其烦,因此主打“不推销不办卡,15分钟完成理发”的快剪快速兴起。

2015年创立的快剪品牌“星客多”在当年就获得了数百万美元天使投资和3000万元A轮投资,在资本的助力下,星客多2015年开设了25家门店。

创立于2014年的快发在打磨了直营店的模式后,于2016年开始推行合伙人制,公司提供品牌和管理系统,合伙人则注入资金,快速圈地。2016年,快发在全国新增门店超过300家。

尽管在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压制下,快剪模式组建偃旗息鼓,但它却吹响了美发行业提升顾客体验的号角。

此后,专业男士理发品牌开始发力,这种模式借鉴欧美国家的barbershop,对快剪模式进行了升级。门店只接待男性顾客,不推销不办卡,着力于渐变、雕刻等技术细节,而收费也普遍达到了100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创立于成都的专业男发品牌“剪刀侠”在最近几年内开设了超过40家门店,同时还以“专业男士发型师社群”的定位,为发型师提供技术学习和开店支持。

2. 数字化时代,发型师能力需要升级

在90后和Z世代客群的引领下,美发正在从提升个人形象的服务变为彰显个性和强化自我审美的体验。行业的变革不仅仅是专业和细分,还包括对互联网产品的应用。

自中国的美发行业诞生以来,发型师培训就立足于剪发和烫染技术,后期各大沙龙品牌又开启了内训,来提升发型师的销售、沟通等技能。

在靠人际传播的年代,发型师掌握技术、沟通、销售技能就够了,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发型师要掌握的技能不止于此。

近几年来,随着流量向线上集中,美发店陆续入驻美团等线上平台,逐步实现了营销、预约、订单、收银、门店运营的线上化。在此情形下,发型师需要升级为数字化造型师——既懂数字化运营,又要具备审美和技术能力。

美发品牌“派斯造型”在疫情期间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除了通过直播不断触达顾客外,在门店运营中还设立了一位数字化运营店长,负责线上流量的运营和门店数据的分析。经过一年的升级,派斯造型的线上订单已经突破50%,解决了门店的流量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目前来看,更多的品牌和门店还不具备数字化转型的意识和能力,美团认为,目前已入驻活跃商户对数字化运营人才的需求总量高达270万~540万人。

发型师学习路径:由单一走向多元

发型师其实是最热爱学习的群体之一。

美团《2020年生活美容行业手艺人调查报告》显示,在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发手艺人之前,有超过1/4的手艺人会投入几乎所有收入用来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而在职业发展中,有超三成手艺人每年投入1万元以上学费用来参加技术、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培训,近七成手艺人每年要进修3次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几年,出国学习已经成为高业绩发型师更进一步的选择,而随着线上社群、直播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发型师开始参与低成本、碎片化的培训。

阿左告诉美业新纬度,他之前的店里每周都会组织学习,自己也会在网上看视频,学习别人是怎么剪的。

发型师培训仍旧没有突破技术范畴,但技术是主观的,发型师认可的技术往往不能换取顾客的满意。

派斯造型CEO文子举了一个很常见的例子,A发型师的技术很难得到同行的认可,但依然有一批忠实顾客。有一次A发型师休假,他的顾客到店后,店里为该顾客换了一名技术更好的发型师服务,但剪完后顾客并不满意。

技术固然重要,但一味地追求技术就会变成自嗨。尤其是在新的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下,发型师要拿出更多精力学习如何提升顾客的黏性和效率。

1. 个人IP引领

不能兑现为收益的技术毫无价值,而发型师学习打造个人IP,就是将技术转化为收益的前提。

在强调个性化和需求多元的今天,无论什么风格的发型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客群,但很多发型师不知道怎么确立和彰显自己的风格。缺乏了对自己清晰的定位,进而无法准确找到目标顾客,导致他们的客流、收入不稳定。

发型师培训在技术基础上,应该增加个人IP打造和运营的课程。通过对发型师个人形象、风格的确立,以及对短视频的拍摄和运营,最终强化个人品牌,在此基础上挖掘顾客,除了能确保顾客的满意度外,还能保证黏性,降低顾客流失率。

2005年入行的发型师森然告诉美业新纬度,自己从2015年后开始垂直于烫染领域,结合日韩技术,主推爆款发型。久而久之,“高级感烫染造型”已经成为他的一张标签,凡是想追求这种造型的顾客,都逐步找到了他的工作室。

近两年来,森然坚持去日韩学习,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微调,保证顾客的满意度和复购率。

2. 对工具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美业门店经历了顾客流失、到店率下跌、引流低效等颓势,于是数字化转型再次成为行业的热议话题,众多品牌以直播为切入点,开始探索线上运营。

未来,数字化将进一步成为提升美发门店运营效率的工具,顾客预约、门店管理、品牌营销都将嵌入数字化系统,而数字化系统形成的数据也将反哺运营,帮助门店降本增效。

而发型师也将通过对数字化系统的应用,成为符合当下需要的数字化造型师。东瀛的林俊建议,未来要建立数字化造型师的评价体系,将个人的引流、顾客消费、转化、复购等数据沉淀下来,跟随造型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3大计划落地,发型师如何策动变革?

2019年1月,人社部办公厅颁布了美发师等26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此标准将美发师划分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但由于培训机构输出的人才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没有形成平衡的供需关系,导致行业仍未出现统一的发型师职业标准认定体系。

作为最早以数字化切入美业的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在2018年推出“美业店·美团芯”计划,为美业商家提供营销、系统和运营解决方案。

数十万美业商家的入驻和运营,让美团更懂商户和消费者痛点,在明确了美发行业未来的变革方向和发型师的成长路径后,美团打出一套组合拳,来推动这次变革。

1. 提升发型师收入

根据美团公布的数据,在美团平台认证的39万美业手艺人中,发型师超过16万。如何帮助发型师成长和提升收入,是推动变革的突破口。

2020年10月,美团到综丽人业务部宣布启动“S手艺人计划”,帮助平台上数十万认证的美业手艺人获得更好成长和发展。

该计划首先从美发手艺人开始落地,其主要内容有两部分:

A. 营销助力:美团将在平台上搭建更为完善的、基于手艺人的消费决策路径,为不同类型手艺人带来更多精准顾客,同时将加大手艺人个性化信息展示,推出手艺人专属活动、专属优惠等,帮助手艺人在平台获得更多流量、做好营销。

B. 提升收入:美团将为美业手艺人重点打造荣誉体系,达到S、A级别的手艺人,未来还将获得实物奖品、现金奖励等额外收入。此外,美团还将搭建手艺人增收渠道,通过交易订单返现帮助手艺人提高收入。

2. 职业能力标准制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3月,美团大学美业学院联合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共同启动“美发数字化造型师”职业能力要求及人才标准制定,助力生活服务业手艺人的数字化能力发展。

美团邀请了四川标榜、CBC发型、东瀛造型、首脑、沙宣、成都诗悦造型、阿玛尼、水灵珑、P.STYLE 派斯造型、芭曲发型等十多家美发品牌参与了标准制定。

此次职业标准规定了美发数字化造型师的等级划分与依据、基本条件、工作经验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旨在通过标准落地培训,综合提升从业者市场营销、互联网工具运用、数据分析等能力。

2个月后,首个“美发数字化造型师职业能力标准”在京发布。标准从技术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数字化能力三个维度对相关技能和知识要求进行量化评估,将美发数字化造型师分为五个级别,为发型师厘清了职业发展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构建新的成长路径

在明确了职业能力要求和人才标准后,美团将开启全方位的培训计划。

目前已经成立了首批美发数字化造型师实训基地,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派斯造型、HairCode芭曲造型、世界发型设计家协会(ICD)、CUTMAN剪刀侠、黄金标准等六家单位成为新人才标准的首批线下培训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团美业培训中心也将通过专业的手艺人技能课程、数字化运营课程、行业大咖分享等内容,持续帮助手艺人借助数字化平台获得更好的职业成长。目前已上线1800多门课程,为超过130万美业人提供培训服务。

来自兰州“东田造型”的田小录是首批参加职业能力标准培训的学员之一,他认为职业能力标准能让“发型师服务顾客的时候流程更加流畅,细节更加简化,对顾客的服务更加细腻,提升了美业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和美业服务的安全性,也让越来越多的行业人找回职业尊严,让行业发展越来越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