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赛龙舟与吃粽子是自古传承的端午节两大礼俗。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在端午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大众日报客户端联合大众日报丰收副刊推出“我的端午故事”专辑,欢迎各位文友惠赐佳作!
来稿力求有新意,有深度,有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避免落入俗套。
□肖春林
长久的雨天之后,太阳难得地露了脸。妇人们一边忙着往太阳底下搬那些霉了的衣物,一边却高兴不起来。孩子们却愉快起来,忙着购零食,登车,鸟归山林般,去期待已久的研学基地——屈子祠。屈子,孩子们是知道的,甚至背得“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类的诗句,只是无法理解罢了,那个“吾”大概只能是屈原吧,孩子们无法把它变为自己。
哪怕是屈原的忌日,绝大多数人也只愿把它过成家庭聚会、吃喝玩乐的日子。于是老师和学生都很快乐,因为这是难得的离开学校和课堂的研学之旅,难得的师生一起感受阳光和春风的机会。至于是不是学屈原、祭屈原,倒无所谓了。
主办方并没有照顾研学的师生们想要玩乐的心思,一切按研学的程序进行。你却不能不惊奇,当鼓擂三通,一路叽叽喳喳到祭典坪场的孩子们却忽然都肃静了,在司礼官的带领下向三闾大夫神位庄严地鞠了三躬。当祭品献毕,深沉的祭文诵毕,孩子们悲壮地三呼:“大夫大夫,魂兮归来”,你便想落泪。
其实,这一滴泪早就挂在心里,含在眼里。
这一滴泪不是因为屈原,他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对他只有敬仰。
2021年5月24日,这是 一个特殊的日子。当孩子们正在模拟举行祭屈大典的时候,离汨罗不远的长沙也正在举行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只是主办方太机械了,假如在故有的程序中加一个对袁隆平的默哀三分钟,我想,至少是我,也不会这么伤感。
孩子们还感受不到袁隆平去世后这个世界会什么不同。他们的世界太小,只有老师、同学、家人和走得勤的亲戚,再就是那些课本和学习资料。
我们通过手机可以追踪到人们对袁隆平的哀悼和哀思。当你看到撑着雨伞的人群紧挨着排了整整三公里长,只为了献上一个花圈或一束菊花;当你看到为了哀悼袁隆平,整个长沙的菊花被买空,你会感受到什么才叫真正的感恩。据说,当初,屈原投江后,附近的渔民也是自发搜寻,沿江蔓延十余里。
屈原给中国文化输了一次血。屈原的血由爱国、科学、忠贞、高洁和求索组成。屈原的血是从汨罗江输入的,却蔓延到中国的每一条江,每一条毛细血管。
袁隆平一生都在与水打交道。屈原的血也输入了袁隆平的血管里,所以因哀民生之多艰而穷其一生致力于探索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也给中国文化输了一次血。
孩子们,假如你们因为年代离你太远、战争离你们太远而感受不到屈原的精神,袁爷爷的精神却就在你们的饭碗了啊。
感受到了的话,陪我落一滴泪吧,感动也好,哀伤也好。
种一粒屈原和袁隆平的种子在心里就可以了,明天的你们依然会快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