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价”,一直广受大家热议,当然和房价紧密相关的房产税也在所难逃,备受关注。最近新闻媒体、金融圈、房地产圈对房产税的讨论次数越加频繁。

当大家还以为房产税保持它一贯的作风,认为只是“狼来了”时,6月4日,财政部发布的一则通知,让大家又紧张起来,土地财政不再归当地政府了吗,房产税是不是真的要来了?今天,笔者就来解剖这些问题。

1、土地出让金划转征收部门

谁都知道,国内高房价,土地财政功不可没,房子成本最高的不在建安成本,而是在于“土地成本”,而土地又是地方政府基金收入最重要的部分。

就在近日(6月4日),财政部公布了一份文件,要把土地出让金划转税收部门征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则《通知》内表明从 2021 年 7 月 1 日起立即开始试点,具体的试点城市包括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云南这六个省市,再加青岛这个计划单列市。

没被列入试点的省市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全国都要实施——土地出让金 " 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文件是中央四部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和央行联合发布的。一般中央部委联合发文的文件,具有极强的政策权威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通知》一发,网友们纷纷炸开了锅。很多人都在讨论“土地财政”就此终结,地方政府将“无米下锅”,事实真的如此吗?

2、为何要划转征收部门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再创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1年财政部公布了前四月的财政收支情况,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达到21383亿元,同比增长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土地出让金的增长比税收增长明显要快很多,这就能理解土地出让金对于地方的重要性了。

土地出让金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助于全国各地一盘棋,有利于统一收支、规范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管理支出,可以从侧面起到监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地方政府滥用卖地收入,遏制地方政府通过推高房价来做大卖地收入的冲动。

对于地方“无米下锅”这一言论完全是错误的,虽然土地出让金划转为税务征收,实际上资金的使用范围、对象、标准、减免、分成、使用等都没有改变,文件也明确指出土地出让金的分配按照原来的规定执行。

总而言之,就是土地出让金的征收部门变了,而土地出让收入的归属并没有变化。

3、划转征收部门有何影响

对房地产开发商产生较大影响

土地出让金在征收部门划转之前,其实缴纳土地出让金是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土地后,按照规定要将土地出让金到账,但具体什么时间到账,到账方式是一次性还是分批次存在协调空间。

土地出让收入由税务部门征收后,征收流程会严格规范,交易信息透明度极大提高,加上税务部门的监管,开发商的协调空间被压缩,从而减少道德风险,减少金融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房地产调控有促进作用

这个政策的根本目的并非是针对房产发布的,而是在于健全财政税收制度。但房地产作为第一大行业,大多数政策,多多少少都会对房地产行业造成影响。

一是对涉房资金的监管更严密;

二是缓缴土地出让金行不通了;

三是土地出让金的使用受到约束。

总体上,从长远看,这项政策会与土地供应两集中等政策一起,对房地产调控全国一盘棋的局面形成有促进作用。

总结来说

这一次土地出让金只是征管部门的改变,其他政策不变,仍是地方财政收入。短期内对土地市场和房价基本没有什么影响,跟房地产税的出台也并无直接关系,购房者大可放心。“房住不炒”仍然是总基调不变,若是刚需,该买的时候还得买,早买早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