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端午一过,天气是越发的闷热,户外的自然水域受高温影响,水分蒸发较快,水里的溶解氧含量降低,鱼儿在这样“憋闷”的环境中食欲较差,从而吃钩率大大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夏季雷雨天到来之前,受低压气流的影响,水中缺氧严重,鱼儿会集体上浮,有时甚至在水面上会出现一群鱼儿“吃着水”来摄取空气中的氧气。此时,就算鱼钩上挂着“灵丹妙药”也很难迎来鱼儿的光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钓鱼人也会面临着两个选择。一种是气压低水中严重缺氧,同时又能够明显的判断没有好转的迹象时,那就只有收杆回家了。还有一种就是,可以判断缺氧的情况会有所好转,同时天气也有了新的有利的变化,倒是可以坚守试钓一番,只要方法得当,应变招数巧妙,还是能钓上来鱼的。下面就来分享几点应变的技巧,希望对您在夏季作钓有所帮助。

应变技巧一:由钓底改为钓浮‍

在炎热的夏季,水中缺氧的情况会时常发生,排除那些上层水域活动的鱼儿,例如鲢鱼、鳙鱼、翘嘴等,一般底层活动的鱼儿都会多多少少出现上浮的现象,比如鲫鱼、鲤鱼。此时,作钓技巧应该改为钓浮为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个别鱼种耐缺氧性高,仍然会滞留在底层活动,比如黄颡鱼、泥鳅等,此时就需要根据自己的作钓要求来酌情选择了。

应变技巧二:多找活水处作钓‍

众所周知,一般的情况下,水中的氧气含量多由水的流动所致,活水水域的溶解氧含量永远高于静水区域。

水中的溶解氧来自于水的流动,活水处水域的溶氧度,总要比静水域高一些,同样的闷热天气,活水处的鱼缺氧状态要比静水中好。因此,在天气闷热,静水中鱼不咬钩时,就应寻找活水处下钩,譬如水库的进出水口、池塘泄洪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闷热的夏季,在“一潭死水”中作钓没鱼吃钩时,千万不要死守,应该立刻寻找活水水域,比如一些水域的进出水口、河流的交叉口等。

应变技巧三:多找下风口作钓‍

虽然说水面上有些风,其水中氧气含量相对不会差,但是水域上层的氧气传递到底层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选择溶解氧高的上层水域会更好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的,下风口比上风口的风量大,大幅度的水流产生的摩擦以及上下层产生的对流,会在下风口水域聚集丰富的溶解氧,鱼儿就会纷纷游向此处聚集,同时下风口汇集了大量的浮游生物以及食物,鱼儿也会乐于在此处嬉戏觅食。

应变技巧四:多在草边或草洞处作钓‍

自然水域中,水草和鱼儿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鱼儿的粪便可以作为水草的养分,而水草又可以为鱼儿提供天然的“保护伞”,说得更形象一点到有点像是“互利共生”的感觉。

闷热的夏季,在植物光合作用下,水草附近的氧气含量增加,同时鱼儿为躲避天敌,再加上其趋温、趋弱光性,它们多会藏身在水草之中寻找安全感。同时,水草处浮游生物密集,天然的食物也相对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相对而言,在水草附近作钓肯定要强于在光水面作钓。

以上所讲述的正是:在闷热的夏季,由缺氧导致鱼情不好时,分享几点应变的技巧,仅个人拙见供参考!当然,如果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或更好的建议,还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