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睿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山东省文旅厅大力支持帮助下,山东省京剧院与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合作创排了大型革命现代京剧《燕翼堂》。该剧打磨剧本40余稿,4月24日建组创排,计划将于6月16日首演。在剧组紧张排练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专访了山东省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庆鹏,揭秘京剧《燕翼堂》的故事。

浮厝贯穿全剧

体现出“道路自信”

“我们这两年一直在研讨用什么方式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山东省京剧院作为国家级重点院团之一,用精品剧目、用作品来庆祝党的生日,既是我们的职责任务,也是使命担当。”谈起寻找选题的过程,蒋庆鹏表示,团队在学习山东党史以及革命英雄事迹时,发现1931年“四五惨案”中去世的22位烈士中,刘晓浦、刘一梦两人是临沂蒙阴燕翼堂刘氏家族的“少爷”,临沂以此为背景,曾计划创作柳琴戏《燕翼堂•浮厝》,最终确定创作京剧《燕翼堂》。

蒋庆鹏介绍,这两位年轻人曾在山东早期党组织中担任着重要职务,也是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狱中,叔侄面对敌人的酷刑,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他们选择走上革命的道路,不受当时反动军阀的诱惑,坚决不背叛自己的信仰以及宁死不屈牺牲的过程,感人至深。”

“浮厝”的意象贯穿了《燕翼堂》全剧,“通过’浮厝’这一意象,喻示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浮厝、家浮厝、国浮厝、民族浮厝,灵魂没有归处,最后以燕翼堂的浮厝预示民族的新生”。浮厝是旧时风俗,即用砖石将棺木四角垫高,暂不入土归葬。历史的记载是,燕翼堂家长商定,暂将两位烈士浮厝在家庙里,让全族人永远牢记二位亲人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为国为民牺牲的。在此基础上,剧情设定两位先烈在牺牲后留下遗嘱:“革命不胜利,绝不入土。”在蒋庆鹏看来,这既体现了他们忠贞的信仰,也体现了他们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我们认为,这正是道路自信的一种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大家族

展示出人民的选择

燕翼堂鼎盛时期有土地近6000亩,山林上千亩,另有酱园、油坊、百货等店铺,并在上海、济南等地设有商号,在沂蒙山区可谓首屈一指。这个家族不是其中的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而是整个家族全部追随共产党投身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刘氏家族先后有26人走上了革命道路,6位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其中就有刘晓浦的女儿刘增蔼。

“燕翼堂不是最受压迫的贫苦百姓,而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士绅大家族,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救亡,能够毁家纾难把一切全都奉献出来,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大家族。”蒋庆鹏表示。

“从创作主旨上来看,《燕翼堂》首先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但穷人活不下去,富人也活不下去,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社会各界的拥护,团结组织广大人民,拯救民族于危难之间,所以我们确立了这个思想背景,创作这样一部戏为党百年华诞献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翼堂》在创作的选取角度上,不单纯是直白地正面塑造一个英雄烈士的感人事迹,而更强调他们对信仰的坚守,以及对后人和家族的思想引领作用。蒋庆鹏表示,团队想通过这部戏既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同时传达共产主义坚定信念。

燕翼堂是觉醒年代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在当时,共产主义思想对全国各个阶层的人民产生了吸引和呼唤,中国共产党来带领中国走向胜利、走向光明,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想通过这部戏,传达出共产党带领中国走向胜利的正确性和历史必然性。”

《燕翼堂》题材厚重,内容挖掘深刻,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矛盾突出,用京剧艺术形式演绎了一个士绅家族在民族存亡的抗战时期,以民族大义为重,不畏牺牲,紧跟中国共产党毁家纾难,投身人民解放事业的悲壮史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