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开学第一天,你看了一眼漂亮的女同桌,目标就从“这三年一定要好好学习”变成“这三年老子一定要追到她”。

你不是小学生了,你应该可以早恋了,你觉得自己又行了。

14岁好像是个比较尴尬的年纪,懂一点皮毛,却非常臭屁,想学穿衣打扮,又弄得非主流至极,感情开始萌芽,可惜不懂得如何爱人。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有思想,想着法子活出个性和真我,殊不知留下的只是幼稚的行为和中二的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少年们青春期黑历史的主要承载地和培育地,武汉市的几所中学,也因可爱的孩子们而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和特点。

今天我们不聊学习,不介绍学校背景和知名校友,就来聊点中学偏史,图一乐。

由于武汉的中学实在太多,先来品品武昌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武昌区的初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武珞路中学,在武汉的初中里,那是属于封神级别的。

武珞路出来的人,不管过了几多年,只要跟人聊到中学时代,那都是要昂起脖子说:“我是武珞路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珞路三个字像是天生就和成绩好挂钩一样,把孩子送进这里就等于送进华师一,送进985。

省重点,市示范,这些响当当的名号都不谈,最主要的还是硬碰硬的教学实力,以及神话一般的重点高中升学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太多家长挤破脑袋想让孩子读武珞路,所以当年上学那都是要摇号的,非常公平,也非常魔幻。

命运随机挑选,概率决定一切。

武珞路中学认为,不管资质如何,人与人都是平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无论起点如何,只要你肯努力,所有人都能成为优等生,可以去最好的高中和大学。

当年我朋友就是纯靠摇号进的武珞路,成为被神选中的小孩。印象最深的是她永远没有晚自习,但是考试分数总是高我一截。

也不知道真的是我太笨没有掌握学习之道,还是武珞路的老师有什么灵丹妙药,让人一吃下去就能变成别人家的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提到武珞路就想到成绩好,那提到水果湖就想到有钱有权。

在省政府、省委这块风水宝地上,水一中、水二中是官宦子弟的天堂,早餐那都是在省直机关食堂吃“皇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还没几个学校要求天天穿校服,但水中的必须穿,一秒不穿保安都能把你轰出校门。

冬天走在水果湖,一眼望去,红白是水一,深蓝是水二,蓝白是水高。不同校服的水中学生碰了面,那都是要行翻白眼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每个人都被套在同样的校服里,水中的学生依然是武昌区几所学校里,性格最为突出的。

搞不了衣服搭配,他们就精心挑选双肩包、鞋子和内搭,男生偷偷把校裤改成窄脚款,女生把裙子裁到大腿之上,总之就是要做万千雷同中的那个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果湖学生们暗暗和规则较劲,在争取穿衣自由的路上,他们永远拧成一股绳。

后来我发现,只要写水果湖的文章,就特别容易火。

只要水果湖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不管是一中还是二中的,或者是以前骂过老师打过架的,此时都不分你我,跑出来一起怀念。

这莫名其妙的凝聚力,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水果湖精神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水中不远的中北路中学,那就是武汉版的热血高校,诞生了无数小陈浩南和山鸡哥。

但凡水果湖的学生有点什么小摩擦了,第一个叫来的拐子基本都是中北路的。

“今天来的是中北路的?”学校名字一出,对面已经闻风丧胆,作鸟兽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北路的男生女生那都是很吃香的,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小说里描写的那种风云人物:

冷峻的侧脸,白皙的手指,游戏玩的厉害,讲话满嘴艺术,笑起来阳光都裂开,一拳下去能震碎十个豆腐,尤其吸引爱看青春文学的中学女生。

话又说回来了,哪个中学女生不爱看青春文学呢?哪个女生躲得过中北路男孩的邪魅一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粮道街中学毕业的学生,是所有学校里我最羡慕的。

由于我个人太爱吃赵师傅家的油饼包烧麦,一想到我的日思夜想是他们的唾手可得,就难免嫉妒至极。

来这里读一遭书,少说也会胖个十斤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师傅红油热干面、五福生煎、熊太婆水饺、无名糊汤粉和他家的油饼、陈大焱铁板鱿鱼、勿相忘冷锅串串……

随便叫几个名字,都想得人口水直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接以城市命名的学校听起来都挺牛。武汉小学、武汉中学、武汉大学,个顶个的厉害。

和粮道街中学一街之隔的武汉中学初中部,除了同样坐拥美食街,还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地方——

那就是初中部和高中部共同进出一个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中的时候经常听在武汉中学的朋友说,高中部的男生打球又好又帅,篮球场就是最靓丽的风景。

我瞥了眼我们这边还未发育完全的同班男同学,轻轻叹了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百度百科

作为全国知名大学武汉大学的小儿子,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多少沾了点血缘关系。

来读书的基本都是武大附小升上来的,换句话说,基本都是武大教职工的子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懂礼貌,会害羞,散发着浓郁的书生气,单纯又可爱,个个都是招人喜欢的翩翩少年。

(没错,我就是武大附中毕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些时候,武大附中(初中部)还是一所独立的中学,和武大外校共处一个校园之中。

2012年之后,他们就一起搬到了一个马路之隔的武大附中(高中)里了。至此,也享有了武汉中学同等待遇,实现了高低年级混合双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90年代,武大附中的学生只需要达到湖北省高考重点分数线,就能上武汉大学。

容易得到的就不被珍惜,想必所有在武大长大的小孩年少轻狂的时候都说过:“我以后绝对不上武大,要去就去清华。”

几年之后,被现实击溃才发现,就算再多长三个脑袋,也考不上武大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打的,跟师傅说去湖大附中,都会看到车往反方向开。

直到离目的地渐行渐远,怯懦向师傅再次确定,才会得到一句灵魂反问:“你刚不是说去武大附中吗?”

撞名武大附中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怕就怕师傅一脚油门连开四个小时去了隔壁长沙,再抬头已是湖南大学附属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在我的印象里总是年轻而活泼的,学校虽然不大,但是设备格外齐全,连桥牌室都有,羡慕两个字已经打在了公屏上。

学生上课都是面对面坐,正大光明地进行学术或非学术交流。其他学校的学生转头那叫开小差,湖大附中的学生是转头才能认真听讲。

不过听说活动日的时候,学生会被派去打扫厕所,此时我又偷偷撤回了羡慕两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湖大附中的,接她放学的时候,门口涌出来的番茄鸡蛋色校服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