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笑非 刘婧姝

“路修得断断续续,最近才铺上水泥、碎石。”6月11日,昌江黎族自治县乌烈镇居民范长江指着自家大门外还未压实的砂石路面,这样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从事柴油机维修工作的范长江家有两道门:大门开在大路旁但鲜有人走,小门开在巷子里却略显忙碌。去年底,眼见大路迟迟不完工,为方便车辆在农忙时节上门维修,他只好在院子里开了道后门。

这条修了几年的路,连接乌烈镇镇墟和西环高铁棋子湾站,总长约5.5公里,动工之初便是当地居民期盼的“便民路”“发展路”。但自2017年底开工以来,原计划用两年建成的路至今未完工,问题在哪?

该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符日勇表示,这条路最初设计为双向四车道、18米宽,但由于设计时未能充分调研,先是涉铁路段无法施工,再是市政路段征地受阻,不得不先后多次更改施工设计,分段推进导致工期延误。

而令当地居民最为头疼的是连接镇墟、长度仅为800余米的“乌烈市政段”,该路段直到去年9月才定下最终方案。

“若按原计划建成18米宽的路面,涉及拆迁的居民就有20余户。”符日勇坦言,前期调研不到位、后期推进不顺利,加之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原因,“乌烈市政段”路面宽度只能一减再减,最终决定利用原有约5米的路面宽度进行升级改造,并于去年10月进场施工,挖掉老路改建新路。

这一挖就是半年多。

“要想富,先修路。道理我们懂,也支持。”在路旁开小卖部的村民杨贵基,在动工时便配合施工方将自家门前的硬化路面一并挖掉,但却迟迟没等来崭新的“致富路”。

“镇区地势高,下雨天道路泥泞不说,黄泥水顺着土路就往店里灌。”杨贵基多次向施工方和业主单位反映,却只得到口头承诺,半年多来只能守着黄土路过日子。“别说生意了,正常的生活都受影响。”直到近日施工队进场铺设水稳层,杨贵基自掏腰包买来水泥,配合重新整修。

令居民怨声载道的,不只是施工缓慢带来的种种不便,还有路上的处处“陷阱”。

根据交通运输部门提供的设计方案,“乌烈市政段”除道路升级改造外,还设计有路面污水、雨水、燃气等市政管段以及配套的检查维护井。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井盖最为集中的路段,10余米内就有六七处,不仅凸起、下陷高低不一,部分未设置警示的井盖,踩上去就有掉落的危险。短短800多米的路“险象环生”。一位当地居民表示,“别说晚上,就连大白天都有人踩到井盖摔伤。”

“我们接到群众投诉最多的就是井盖安全隐患,镇里也多次向主管的交通部门反映居民摔伤的情况。”乌烈镇镇长谢宽告诉记者,交通部门的回应却是:让居民出行多注意些。

当记者问起井盖问题和施工缓慢的原因,主管部门县交通运输局和施工单位县农林水利开发有限公司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主管部门归咎于管网施工挖开了铺好的级配层,施工单位则强调自己只负责污水管网铺设,且都是按指挥施工。

修不好的“便民路”成了“闹心路”,这一情况也得到了昌江黎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的关注。上月底,由该县纪委监委策划的舆论监督节目聚焦该工程,要求相关各方作出承诺、限期整改并定下完工时限。

6月11日,记者采访当日,恰逢相关单位提交整改回执的最后一天,据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透露,县交通运输局回复:安全隐患已整改完毕,工程全线在6月底实现功能性通车。

“考虑到雨水可能影响路面稳定,加之近来雨水充沛,工期可能将延长至7月底。”符日勇说。

(本报石碌6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