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辛亥革命的胜利昭示着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统治国家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人人都对中华民国充满了向往与企盼。然而中华民国回应他们的不是民主、和平,是军阀和列强的坚船利炮。此时大多数国人早已失去了抗争的斗志,犹如待宰的羔羊一般。为了从思想上解放国人,以邹韬奋等为首的爱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反抗游行。

01

1926年,邹韬奋的长子邹家华在上海出生。年幼的邹家华常常跟着父亲四处奔波,看着父亲嘶声力竭地呐喊着救亡图存的口号,他的心中也被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不久后,反动政府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对邹韬奋等人大肆逮捕,制造了有名的“七君子”事件,邹家华也因此被迫和父亲分别。

尽管在宋庆龄等社会名流的抗议之下,邹韬奋被政府释放,好景不长的是,1944年邹韬奋因染疾而病逝,享年48岁。父亲病逝后,邹家华毅然加入新四军,选择实现父亲他的遗 志。由于早年在南洋公学的学习经历,上级十分重视邹家华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才能,特意将他安排到后方的学习进行深造。

02

1948年,邹家华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凭借着自己的优异成绩,他又被党中央成功选为公派留学的干部之一,此次的目标便是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在莫斯科留学期间,天赋异禀的邹家华深受苏联专家的赏识,纷纷向这位年轻人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能够留在苏联。邹家华深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制造业的顶尖人才,自己必须要回到祖国奉献自己的才干。

邹家华回国后便被任命为沈阳第二机床工厂的工程师,他决定从基层干起,彻底摸清楚此时国家制造业发展的详细进程。经过在基层多年打拼,邹家华的职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从工程师到总工程师,最后成为了厂长。

1955年,刚刚完成学业的邹家华迫不及待回到祖国,来到当时最需要机械制造人才的东北地区,在沈阳第二机床厂做技术员。他废寝忘食地扑在车间里,渴望将自己的全部所学全部贡献给新中国的机械制造事业。随着在技能和领导能力方面的不断提高,他慢慢成长为厂里的总工程师、负责人。

如此年轻有为的人才,自然成了上级的重点培养干部以及街坊邻居争相讨论的对象。在机缘巧合下,邹家华与叶剑英元帅的女儿相识相爱,叶帅看到一表人才的邹家华后心中也放下了疑虑,打心底认可这位年纪轻轻的优秀干部,同意了二人的这门亲事。

03

身居高位的邹家华却没有迷失心智,反而更加勤奋地工作学习。1985年,邹家华升任兵器工业部部长。1991年,邹家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他的功绩也远远地超越了他的父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算是实现了父亲的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邹家华选择卸任,回归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卸下了一身疲惫的邹家华也培养了不少的兴趣爱好,平日里他最喜欢和朋友们来一场酣畅淋漓的乒乓球比赛,回家后他回端坐在桌前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如今95岁高龄的邹家华身体硬朗,而他那一手漂亮的书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叹,不少人专程找到邹家华求字。希望邹家华老人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亲眼见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