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3年,75岁的郭子仪平定吐蕃之乱,回到皇城,唐代宗问他想要什么?郭子仪坏笑:臣想要6个美女!听到郭子仪的话,唐代宗愣住了,满朝文武议论纷纷:“这郭子仪都75岁了,怎么心里还想着美女呢?”

听到朝堂上的哄笑声,郭子仪知道自己这一“劫”算是过了!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没有死在敌人手里,最终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其背后原因皆来源于四个字“功高震主”,又拧不清自己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子仪,在平定完吐蕃之乱之后,便开始思量如今进京面圣的事情了,因为伴君如伴虎,何况周围还有小人环视,稍不注意可能就被加上个莫须有的罪名!

所以,大胜之后,他并没有着急班师回朝,而是让将士们好好地休整一下,最后刻意地拖延了几日才进京面圣,很多部下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早早回去领赏不好吗?

郭子笑着解释道:“吐蕃之乱平定了十年,期间这么多的大将都输了;而我们这么容易就赢了,回去恐招人妒忌,被人使绊子;何况将士们也累了,我们何不示敌以弱,养足精神,再应对潜在的危机呢?领功行赏,也得要有这个命才行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朝堂之上,唐代宗亲自迎接,朗声笑道:“爱卿真是好本事,满朝文武都当以你为典范啊!”

听到这话,郭子仪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料定这期间定有人进了谗言,唐代宗这是试探他。

郭子仪咳嗽一声,身形踉跄:“谢陛下,臣老了,不中用了,也该退休了!”

唐代宗笑道:“爱卿这是哪里话,先说说这次你想要什么赏赐吧!朕都满足你!”

郭子仪登时又来了精神,坏笑道:“谢陛下,朕还想要6个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宗一脸无语,群臣更是嗤之以鼻,唯有郭子仪在心中暗叹:“伴君如伴虎啊!”

大胜归来,有的人看来是论功行赏;但在郭子仪眼里,却是莫大的危机,如何全身而退才是他该考虑的!

所以,他才表现得如此行径,先是韬光养晦,示敌以弱;在于朝堂之上,当众将拉低自己的品味,表现成一个贪财好色之辈,让群臣和皇帝放心!

虽然名声是不好听,但这也恰恰是郭子仪的智慧所在,这也是为何他,功高震主,又能善德善终的原因!

其实不只伺候皇帝老儿,需要用到如此手段;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在职场中,能够拧清自己的位置,仔细去思量问题,也会免去许多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也就分享一下,我看完郭子仪的故事出处:《智囊》一书后的几点职场感悟给大家。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想要成事,就要学会韬光养晦。

在职场中,大家有没有发现那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新人,反而工作后,处处受限。其实这就是因为优秀使人妒忌,只想着一味地表现自己,殊不知已经引起了老人们的反感,最终很可能被人使阴刀子!

所以,职场中一定要学会藏拙,弱者才是最不招人反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拧清自己的位置,不争功,给足上司足够的尊敬!有领导,可能不稀罕懂事的小弟;但我敢肯定,没有领导会喜欢一个“不懂规则”、“分不清位置”的下属,所以不要固执地去坚持所谓的公平,适当变通,让利给领导,才能走得更远。

3.别轻易在职场中展露情绪中,稍不注意可能就被人利用。都说职场如战场,其实也的确是如此,你的一个情绪,一句对领导的偏好,可能就会成为他人“来事”的手段,最终甚至可能沦为别人的枪手!所以,收起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在职场中表露自己的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官之道和职场生活之道,本就是相通的,无论是权谋还是人性都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形式不同罢了;这也是为何古往今来的商人、名士都爱读书,尤其是史书。

唐朝的郭子仪能够安享晚年,凭的就是他的权谋智慧;另一个典范就是范蠡,他散尽万千家财,目的其实也是一样。

《智囊》是一册好书,其中类似经典的好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都发人深省;如果你对职场权谋,对“人性”感兴趣,又或者是常常被人欺负,又不知怎么还击;我建议可以去读读冯梦龙的这本经典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生活中常常遇见的问题,其实古人早就踩了坑,也总结出了一套避免的法则;但很多人就是不信,只有自己真正碰壁了那天,才开始相信,才开始后悔为何曾经我不信呢?

读史明智,并非是一句戏言,这本智囊或许就能成为你揭开疑惑的金钥匙,相信读过一定会对生活,对职场有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