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6月16日讯(通讯员 张丽娟)近日,30岁的李某趁着天气晴好、周末空闲,与同伴一起去附近的山上野营。然而,第二天下山以后,他开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达39℃,头痛明显,看东西模糊不清等症状,家人急忙将其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急诊科,通过一系列检查,他被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经过血液透析等治疗,才转危为安。

盛夏季节来临,流行性出血热这个病不得不防。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周启兵介绍,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于汉坦病毒感染机体后所导致的传染病,这种病毒首先感染的并不是人,而是鼠类等。

那么鼠类等感染,为什么人会生病?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在户外生活时所用的食物或是饮水等被鼠尿污染所致。当人接触到这种污染源后,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便会急性起病,表现出高热,一身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就像本文开头中提到的这个小伙子一样!

临床上该如何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虽然起病急,病情重,但是,一旦明确诊断后,积极的对症治疗是可以完全康复的,总体来说,呈现一个自限性过程。在疾病初期,虽然针对致病病毒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然而通过正确的对症处理,及时防止各种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及时透析处理,针对严重的凝血机制紊乱,采用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为主的治疗手段,是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的。通常治疗过程在两至三周左右。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识别这种疾病呢?

首先尽快明确患者有没有户外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比如该患者,医师通过仔细询问发病前的生活情况,就提供了关键的诊断信息。虽然患者否认自己饮用生水,但是,在户外时,皮肤的接触,暴露的伤口,都是有可能成为该病毒侵袭人体的途径。

其次,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天气晴好,人们外出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外出活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为流行病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防范,尽量避免在野外裸露皮肤,特别是有皮肤伤口的情况下,而且避免食用过夜的或可能受过污染的食物,避免直接饮用生水、直接食用未加工熟的食物或者是野菜等,一定要将食物煮熟,将水烧开后饮用。

最后,一旦出现发热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提供给接诊医生尽量多的发病前的详细信息,包括旅居史、户外活动史,有没有接触到野生动植物等情况,让医生尽快地明确诊断,及时处理。有些传染病的处置非常需要时效性,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

周启兵提醒,夏天来了,各种虫类、鼠类的活动明显增加,传染病的发病也相应增加,户外活动时一定要加强防护,保护好自己的手、足、口,防止接触到各种传染媒介,保护自己的健康平安。

来源:红网

作者:张丽娟

编辑:易锐华

本文为健康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1/06/16/953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