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琦4岁,小脾气很大,走在楼道里,经常能听到妈妈对琦琦大吼大叫的声音,妈妈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早晚被你这个小祖宗气死”。

别说妈妈生气,周围的邻居没有一个不头疼。尤其是楼下的李奶奶,本来睡眠就不好,琦琦整天舞枪弄棒地把楼板砸得砰砰响,有时候还一边尖叫一边哭,李奶奶上吊的心都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发脾气有原因:

很多家长都不明白,孩子本来都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发脾气呢?

任何情况下,孩子发脾气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每个孩子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一般情况下,孩子发脾气不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是孩子想做的事情家长不让做,或者孩子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家长不帮忙,于是孩子就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威胁、逼迫家长。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家长让孩子做某件事情,孩子因为不喜欢就不愿意做,而家长偏偏用家长的威风去强迫孩子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用发脾气的方式表示对家长的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发脾气,家长不该这么做:

端午节,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因为天气比较热,叔叔买了冰激凌发给孩子们。当发到浩然的时候,妈妈给叔叔使了一个眼神,笑着说:“浩然咳嗽,不能吃,谢谢!”浩然听到妈妈的话不高兴地嘟囔道:“谁说我不能吃,咳嗽都好了,我就要吃。”听到浩然要吃冰激凌,妈妈急忙过来拉着儿子小手说:“你咳嗽刚刚好点儿,现在吃冰激凌会有反复的,你难道忘记夜里咳得不能睡的滋味啦?”

看到其他孩子都吃得津津有味,浩然发起了牛脾气,妈妈好说歹说都无济于事。正在这时,奶奶走过来,浩然一看奶奶来了,索性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奶奶见状伸手向叔叔要了一只冰激凌递给浩然,并对孙子说:“宝贝乖,快起来,妈妈不叫吃,奶奶给你拿来了。”妈妈一听顿时气得泪眼婆娑,因为当着客人的面,妈妈只好躲到屋里偷偷地抹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这样的情况,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最常见。老人天生溺爱孩子,总是见不得孩子受委屈,只要看见孩子哭,就会百分百地去满足。老人这么做,不仅会阻碍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正面管教,还会助长孩子无理取闹的威风。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如果孩子犯错误一个管、一个护,不仅会让孩子没有是非感,孩子还会把爷爷奶奶的保护当武器来威胁父母。

孩子发脾气,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1、控制情绪切忌打骂

傍晚时分,景色宜人的沿河公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我和朋友正在聊天,突然听到一声大吼:“站住,你给我站住!”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对怒气冲冲往前走的孩子吼叫。听到身旁几个人的议论才知道,原来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妈妈冒犯了孩子,孩子突然把手中的风车一扔,怒冲冲地走了。因为行人太多,妈妈感觉没有面子,于是扯开嗓子就对孩子大吼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当众发脾气,最窝火的就是大人,如果家长只顾及自己的感受而对孩子大发雷霆,只能暴露自己的无能,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没好处。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是如此,只要看到孩子发脾气就火冒三丈,轻则对孩子大吼大叫,重则就对孩子动粗打骂。家长和孩子这样硬碰硬,只能激发矛盾,弄得两败俱伤。事后仔细想想,这么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破坏亲子感情。

孩子当众发脾气,父母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到双方火气都消了,再把孩子不妥的做法分析给孩子听,并指出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这时即使家长话说得重点儿,孩子也能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允许发泄以柔克刚

有句谚语说得好,五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小孩子也是如此,因为一点小事当众发脾气是一种普遍现象。当然,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孩子之所以发脾气,一定是心里有不满的地方。当孩子心中有不满情绪发脾气时,家长首先要冷静对待,允许孩子发泄,等孩子发泄完了,再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

比如:问问孩子:“你刚才为什么发脾气呢?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好好跟爸爸妈妈说,如果好好说,就有商量的余地;如果你哭闹发脾气,爸爸妈妈什么都不会答应你。”家长这么说,一是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必须好好沟通,才有解决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言传身教做好示范

孩子天生好模仿,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一个家庭中如果大人说话喜欢咋咋呼呼,孩子动不动就会大呼小叫;相反,家长如果说话慢声细语,孩子说话也会奶声奶气温柔无比。

因此,要想让孩子不当众发脾气,家长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遇到问题要和颜悦色地跟家人好好沟通,假如问题太严重,家长最好是背着孩子辩论,以免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教育孩子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问会变坏。其实,这话说得有点儿偏激,对孩子并不是过于严格就对孩子有好处。要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对孩子张嘴扔颗豆不好,家长整天对孩子横眉冷对也不对,教育孩子应该是宽严适度,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联系即删)

原创作品,未经本人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