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滕新才

西魏废帝二年(553)平蜀地,次年正月令“改置州郡及县”[17]卷二《文帝纪下》,为了达到“去汉化”的政治目的,分汉丰县置永宁县,治今开州区南1公里,隶万世郡。此事多书系于北周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时,如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蜀先主建安二十一年于今县南二里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至后周武帝改汉丰为永宁县。”[7]卷一百三十七《山南西道五》2672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后周改汉丰县为永宁县,自东关郡城移开州于今理,今州西九十里浊水故城是也。”[18]卷五十九《夔州路》1037后晋刘昫《旧唐书》、清严观《元和郡县补志》诸书皆如是观,余不枚举。对此,王仲荦先生有详细考证:“永宁,今四川开县城关。西魏分汉丰置。《隋书•地理志》:‘盛山,梁曰汉丰,西魏改为永宁,开皇末曰盛山。’《寰宇记》:‘后周武帝改汉丰为永宁县。隋开皇中,改为盛山县。’

按《寰宇记》开州下云:‘后汉建安二十一年,分朐䏰西北界,于今开州南二里置汉丰县。后周天和元年,又于汉丰县置周安郡,其周安郡领西流一县。’是周安郡治西流县,即汉丰县所改置至明。此永宁县者,则又分汉丰立。及唐武德元年,移隋改永宁为盛山之盛山县于今开江县理,亦即移盛山县于汉丰县旧理,故唐初修《隋志》,遂以为盛山由永宁改置,永宁由汉丰改置。其实当云‘永宁,西魏分汉丰立’,始合事实。”[19]卷四《山南上》除了王先生援引的上列各书外,尚有天顺《大明一统志》可以补证:“开县,在府城西四百七十里,本汉巴郡朐䏰县地,汉末析置汉丰县,蜀汉属巴东郡。晋省,梁复置。西魏改曰永宁。”[8]卷七十《夔州府》1087嘉靖《四川总志》、万历《四川总志》、正德《夔州府志》同。又有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开县,汉巴郡朐䏰县地,汉末析置汉丰县,蜀汉属巴东郡。晋省,梁复置,魏改曰永宁。”[9]方舆汇编•职方典卷六百一十三《夔州府部汇考一•建置沿革》13251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文字略同。雍正《四川通志》:“开县,汉朐䏰县地,建安二十一年析置汉丰县,属巴东郡。晋初废郡,后复置,仍属巴东郡。宋、齐因之。西魏改曰永宁。”[10]卷二《建置沿革•夔州府》86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康熙《四川总志》、嘉庆《四川通志》、乾隆《夔州府志》、道光《夔州府志》、乾隆《开县志》、咸丰《开县志》均同。

此永宁县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改曰盛山县,以县境名山盛山为名,属开州。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废州设郡,盛山县属巴东郡。隋恭帝义宁二年(618)置万州,盛山县为州治。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万州为开州,为州治,徙于今开州区老城故址。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盛山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复为开州,皆为州郡治。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改为开江县,仍为开州治。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州,开州领县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