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脱贫攻坚共致富 感恩奋进奔小康

——党建引领下的“岩博”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岩博村位于盘州市北部,距盘州市政府驻地6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耕地面积3254.52亩,林地9770.89亩,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辖6个网格,295户1045人,劳动力人口为553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1%。2014年开展建档立卡以来,岩博村共有建档立卡户68户214人,已全部脱贫;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26万元,集体经济积累725万元,村集体资产9200万元。近年来,岩博村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领,立足实际,举全村之力,先谋后动,撸起袖子加油干,强化示范引领,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村企融合。近年来,岩博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企融合”的脱贫致富路子。一是狠抓脱贫攻坚队伍建设。根据村有脱贫攻坚工作队、组有网格质量攻坚组、户有帮扶责任人的要求,由淤泥乡干部、淤泥中心校教师、淤泥卫生院职工、村干部、网格员等30人组建了村脱贫攻坚工作队,6个网格质量攻坚组,以网格为单元、户为单位,严格按照“早上看、白天干、晚上帮”的三部曲开展工作,将全村脱贫攻坚的问题排查到位、政策兑现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同时,为充分发挥村两委人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将思想政治素质高、熟悉全村情况、业务能力强、群众信任,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同志选出来担任班子成员。二是培育先进典型筑牢堡垒。岩博村党委紧紧围绕“树先锋岗、立模范兵”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村办企业借势发力、融合发展,实现了村企的互利共赢,极大地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带富能力和创业能力。在酒厂车间、村民小组设置了党员流动先锋岗,通过执行“三比三看”机制,比思路看举措、比作风看作为、比干劲看成效,鼓励引导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拼搏创新,感恩奋进。将村党委中吸纳有思路、懂发展的年轻党员加入到岩博酒业管理层,鼓励岩博酒业的管理人才指导全村发展。三是统筹资源以强带弱。岩博村在狠抓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强村带弱村的带动作用,通过组建联村党委的方式带动邻近的贫困村鱼纳村、苏座村共同发展。利用村办企业岩博酒业的发展优势,帮助苏座村和鱼纳村的村委会和村民贷款融资1500万元入股岩博酒业,2018年实现群众分红760万元,帮助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通过岩博村的示范带动,现在鱼纳村和苏座村的发展更有力了,村民更加富裕了,乡风更加文明了。

二、坚持壮大产业,创新岩博品牌。为进一步壮大村办企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岩博村努力打造“人民小酒”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一是扩大产能拼力发展。为持续做大做强“人民小酒”,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村办企业岩博酒业开通了第二条生产线,2019年的生产能力达到了5000吨。同时加大酒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500万元新建了酒业办公楼,投入资金2000万元,新建了职工宿舍楼。为发展壮大“盘县火腿”品牌,加快推进厂房建设,现已投入资金2000万元完成了征地、规划、设计等工作,厂房已建成50%。现在,“岩博酒业”和“人民小酒”已从“网红”逐步转为“市场红”,产生了质的飞跃,在全国各地共有246家经销商,2019年销售额达3.4亿元,解决了650人的就业问题。二是广泛培育引进人才。过去,由于人才匮乏,村办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产能不高,成效不好。岩博村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思路,开办了党员短期教育培训基地,长期聘请市、县、乡各方面农技专家作为长任或客座辅导员,并有计划组织群众到外地考察培训,有效提升了群众的生产劳动技能。聘请原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贵州省酿酒专业博士黄永光分别担任总顾问和技术总工程师,聘请天马传媒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邓洪波担任酒业品牌顾问。同时,与贵州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建立酿酒与食品实习基地,搭建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平台。2019年通过搭建引才、育才、用才平台,岩博村累计培训致富能手500余人次,考核录用300余名专业人才,引进大专以上学历158人,中高级职称25人,为壮大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适应市场创新品牌。为了让“人民小酒”适应市场的需求,岩博酒业在研发“人民小酒”系列、“藏龙液”系列、“小锅酒”系列等产品的基础上,投资1000万元组建了季克良大师工作室、贵州省清酱香白酒酿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新研发产品5个。同时加快推进专利申报工作,通过申报知识产权贯标,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人民小酒知识产权,提高岩博酒业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名度。

三、坚持完善设施,打造宜居环境。岩博村秉承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整合所有政策资源,对村庄环境、道路设施、通信设施等实施了升级改造。一是保护自然资源。“岩博村发展的第一通金来自于生态资源”。岩博村森林覆盖率达80%,自然资源天赋异禀,岩博村立足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发展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打绿水蓝天保卫战,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了村规民约。二是打造党性教育培训基地。为进一步壮大和丰富村集体经济,岩博村以人才培养为契机,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区域条件,预计投资1.2亿元在2020年底建设完成贵州省党性教育培训基地,现已投入资金3600万元。三是改善人居环境。为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岩博村因地制宜,争取政策资金1.1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对农户住房、庭院、道路系统、养殖场、名族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打造,现已完工1个网格,2个网格正在实施中,预计2020年6月可全部完成。充分利用全村自然资源,村寨周边的山林水体、民族特色、产业特点、党建文化等元素植入村寨建设中,融入村寨旅游景观体系,现“乡村振兴”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岩博村的村寨面貌将焕然一新,真正达到生态宜居的目标。

四、坚持乡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岩博村多措并举,强化村民治理,在强化村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坚决按规矩办实事。早在2001年,岩博村党支部就立下了一条规矩:“所有村干部不准承接建设村里工程”。目的就是要保证村干部始终出于公心,办好村民的事。这条规矩一直沿用至今。因当时村干部报酬低,一些煤矿企业主动提出给予村里一些协调费,用于补贴村干部,余留芬断然拒绝,她说“拿了你们的钱,在处理你们和群众的矛盾纠纷时,如何让我们做到公平公正”。至今岩博村没有出现一起贪污挪用和克扣民生资金的情况。二是坚决将制度执行到位。为有效推进村民治理,岩博村党委针对大量村民进入村企务工、成为企业股东的情况,建立了“村企联管”机制,把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作为企业用工、入股分红、工资发放等的前置条件,用企业的管理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以环境卫生维护、遵守村民自治章程、参加村民大会、违反规定等为内容建立诚信档案,对违反相关规定的村民除就学、就医等重大事务外的村级事务一律不予办理,直到按照相关要求整改后,方可给予办理。三是坚决以党风促导民风。过去,部分岩博村民沉于饮酒,生活质量差,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为树立良好民风,强化对村制度管理体系执行,加大对不文明、不和谐行为的约束,强化村民自治,教育引导村民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村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上率下,改变陋习。并时常组织群众开展篮球比赛、文艺演出、彝族对山歌等活动,并成立了环境卫生监督党小组,引导监督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党风带民风,现在岩博村呈现出一幅村庄美丽、乡风文明、风景怡人的幸福景象。

五、坚持利益联结,带动村民致富。通过全体人民群众的积极努力,2018年,全村共有1012户农户参与分红,共分到分红资金566.4万元。一是强化利益联结。坚持集体经营、集体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最初有160户村民入股的基础上,通过组建联村党委,以股权为纽带,将岩博、鱼纳、苏座等3个村共1012户3650人联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帮助鱼纳、苏座两个贫困空壳村入股岩博酒业,解决两个贫困村村集体资产为零的困窘,2018年联村每户村民分红均达1600元左右,比2017年增加685元。同时,岩博酒业现提供了650多个就业岗位,已就业人员年均工资在4万元左右,其中近356名职工为联村或周边村民,有226名股东既是村民又是员工,真正做到“联产联业”“联股联心”。二是强化效益带动。岩博酒业提供了一条集种植、酿制、酒糟加工、生猪养殖、火腿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让老百姓在产业链上受益。十九大结束后,岩博火腿销售火爆,供不应求,为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岩博村决定扩建火腿加工厂,占地150亩,已建成50%。酒业当前年产能为5000吨,所需高粱1.5万吨,高梁采购资金达9000余万元。2019年已种植高梁2万亩,涉及盘州市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 “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保底收购,并利用每年酿酒产生的1.5万吨酒糟养猪1.5万头、养牛1万头,可带动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900户农民增收。三是积极回报社会。坚持村办企业发展服务于民生的基本原则,结合岩博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岩博酒业营利集体资金260万元实施组组通、串户路、村庄绿化亮化、文化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岩博村也积极响应各级党组织的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于2018年为“助力脱贫攻坚战·千企帮村献爱心”活动捐款24.5万元,为本村及周边乡镇教育、医疗困难户捐款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