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麦芽糖

苏州山塘街张国维祠,112年前,一个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进步文化团体——南社诞生于此。

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新华路139号,姚光故居,2004年5月,这里建成了中国最早的南社纪念馆。

沪苏“同气连枝”,在南社发展历程中最为典型。而将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苏州人柳亚子。

南社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它以江南为发源地,几乎聚齐了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科学、新闻、宗教等各学科领域的翘首人物。他们以研究学问、提倡气节为宗旨,弘扬爱国热情,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促进社会改革、反抗专制统治进行了不懈努力。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柳亚子、姚光等为代表的文人志士创作的2800余部著述遗产更成为当代“江南文化”的宝贵财富,以至于当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美誉。

南社,发起于苏州,兴起于上海。这与“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基础和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杏花春雨的江南,曾是无数中国文人的精神故乡。“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江南文化”,以其超越功利的审美气质与诗性精神,蕴藉和催生了历代文人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巨大的创造潜能。

江浙沪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经济发达、文化一脉,从公元四世纪,晋室南渡,在南京建立政权,此后历经南朝的宋、齐、梁、陈达272年之久。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南北分治,却大大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五代时期,吴、吴越、南唐相继在江南割据,江南地区日益繁荣。特别是公元十二世纪,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据史书记载:“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及至明清两代,环太湖地区经济、文化更是得到显著发展,尤其是苏州在江南的区域地位更加突出,这也为上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以来,上海崛起为国际性大都市,苏州及江南各地文化精英自然汇聚申城。原本的“沪渎”成为全新的“东南形胜”地,也成就了今天“江南文化”的“新高原”。

回眸百年南社历史,是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其“开放包容精神”、“理性务实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改革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有助于我们为当前苏州的改革开放再出发助力,为打造“沪苏同城化”寻找历史的渊源,更有助于挖掘“江南文化”所蕴含的道义内涵、理性价值与精神力量,为全力打响新时代“江南文化”品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