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和珅多有误解,时隔二百多年,各种演义、小说、电视剧将和珅的形象定位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溜须拍马的小人模样,无论是《铁齿铜牙纪晓岚》还是《宰相刘罗锅》,王刚老师扮演的和珅既贪财好色,还处处喜欢耍小聪明,和珅如此不堪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却是百年不遇的奇才,和珅之后,清王朝再未出现过如此出色的理财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珅是满族人,他并不姓和,所以我们所看到的电视剧中称呼和珅为“和大人”这种称呼是完全错误的,他本姓为钮祜禄氏,本名为善保,即使称呼也应该称为“和珅大人”或“善保大人”,而不是想当然的称其为“和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珅早年经历坎坷,少年尤其困苦,虽然出生于副都统家庭,但是仅三岁时母亲便因难产而死,父亲在他9岁时也因病去世,幸亏家仆忠心,才让和珅和弟弟和琳两兄弟栖身于家中,没有被赶出去,后来和珅到咸安宫读书,更是发奋努力,他知道机会来之不易,不肯浪费一点时间,在咸安宫期间,他不与纨绔子弟为伍,每日钻研学问,更通读四书五经,竟然学会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由于学习努力,成绩突出,老师吴省钦和吴省兰兄弟对他十分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和珅学习刻苦,但戏剧性的是和珅真正的发迹是从娶到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开始的,此后他多次参加科考都名落孙山,最终靠岳父的关系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并被挑选为粘竿处的候补侍卫,官职虽然不大,但是却让和珅无比兴奋,因为粘竿处是皇帝最为信任的心腹,职位不高,但是如果运气好,很快就能得到皇帝的青睐,一步登天在基层或许很难实现,但是在高层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公元1773年,23岁的和珅成为了乾隆皇帝仪仗队的一名侍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乾隆皇帝与和珅的相识,有很多传说,在《郎潜纪闻》一书中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在看奏报,得知有要犯(据说是多尔衮的后裔)逃亡,心中生气,就随口说了句《论语》中的话:“虎兕出于柙”。在身旁的众多侍卫都不知乾隆皇帝所说何意,和珅接口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皇帝本来非常生气,听到和珅竟然能理解自己的话,便饶有兴趣的问和珅:“你读过《论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珅趁机展现自己的才能,让乾隆皇帝对其印象非常深刻,没过多久,和珅就被乾隆派去管理布库,他从这份工作中开始学习如何理财,使得布库账目明晰,数量大增,乾隆皇帝得知后非常满意,仅仅两年之后便提拔他为乾清门侍卫,仅仅过了一个月又被提拔为御前侍卫,然而令和珅没想到的是,自己创造了清朝官场升官传奇,仅仅两个月之后,和珅又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又过了两个月竟然成为了军机大臣,此时的和珅才仅仅2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过了一个月,和珅又被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在一年之间,和珅的官一升再升,到了第二年六月和珅升任户部左侍郎并兼任吏部右侍郎,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和珅是政坛上即将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财政大权和人事大权有一大半都握在了自己手里,此时的和珅仕途真可谓是顺风顺水,短短几年时间和珅竟然从一个不入流的仪仗队员被提拔为军机大臣,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个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对和珅十分信任,甚至觉得满朝文武,只有和珅能够懂他,这也是乾隆皇帝提拔和珅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乾隆晚年狂妄自大,对于世界形势,乾隆茫然不知,闭关锁国的政策让大清已经渐渐陷入危机之中,乾隆盛世已经显现出很多隐患,尤其是乾隆皇帝几十年花钱如流水,更让疲软的帝国经济不堪重负,和珅二十年来想尽办法维持财政,才得以勉强运转,为了赚钱补贴财政,曾经向乾隆皇帝提议增加通商口岸,和洋人做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脑精明的和珅发现大清帝国的茶叶和瓷器在西方国家非常受欢迎,然而西方国家的洋布、洋物件在中国却很难有市场,和珅认为这完全是大赚一笔的好机会,如果能开放国门,必然会让国库充盈,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流,然而这条提议却让乾隆勃然大怒,历朝历代都是以农为本,甚至出台重农抑商的政策,如果一旦开放,恐怕有伤国本,他严厉的训斥了和珅,和珅悻悻而归,然而河南大学历史系专家指出,如果当年乾隆皇帝听从了和珅的建议,恐怕之后中国百年国运就要改变了,中国早就腾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乾隆能够及时抓住这次机会,那么不仅会给清王朝带来巨额的财富,还会传入西方的科技,对于清王朝来说未必是好事,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必定是历史上前进一大步。可惜,乾隆皇帝终究还是未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最终天朝上国沦为焦土,成为了西方国家围猎的猎物,造成了后来的百年屈辱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