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地图,形似喇叭口的杭州湾地区分布着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中国经济最活跃的杭州湾两岸是长三角的“金南翼”,而杭绍甬又是杭州湾的“金南翼”。

在2018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杭甬一体化的表述是这样的——“大湾区是现代化浙江的空间特征。要突出接轨上海,聚焦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提及大湾区建设路径中,报告提出,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构建现代交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加强区域协同、山海协作,做强做大杭州湾,加快建设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努力建设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大湾区。

杭州宁波一体化协同发展,源于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而无论是杭甬一体化,还是协同发展,服务于“大湾区建设”是杭甬携手合作的核心要义。借杭州宁波这两座浙江最发达的城市之力,做大做强大湾区已是势在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湾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态,纵观世界,一个成熟的湾区,城市之间无论是在交通规划、产业分布,还是在人口流动、政策协调等各种方面,都需要高度融合、互相分工、协同发展,只有湾区内城市实现优势互补和规模效应,才能提升每个城市在全球的地位。”宁波市湾区经济研究院教授敖丽红认为,杭州和宁波,作为环杭州湾经济区的“两极”,这两座城市的协同情况,关乎着浙江湾区经济的未来。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宁波提出:全面唱好“双城记”,推进杭甬错位发展、协同发展;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转移;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积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湾新区因为独特的海、陆、空资源汇聚优势,激起了巨大的经济涟漪效应。迅速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智能家电、高性能新材料、生命健康、通航、旅游六大主导产业,拥有世界500强企业26家,知名企业比比皆是。就连“产业+人口”、“产业+配套”的效应也在日益显现。

作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与前湾新区的核心区,新区在“十四五”期间,将以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为目标,以打造战略性大平台、引进龙头型大企业、建设旗舰型大项目、培育链群式大产业为抓手,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15%,实现五年翻一番,同时在全国开发区中比争先、比进位,争取到2025年进入全国前30强,到2035年进入全国开发区10强。

东方“硅谷梦”、“浙江小浦东”,这些皆成为杭州湾新区强有力的标签,这也是时代赋予的荣光,更是湾区经济与生俱来的重磅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湾新区的发展可以将宁波舟山港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对外,杭州湾凭借宁波舟山港,可以成为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基地,并吸引国际知名企业落户杭州湾。对内,杭州湾可以凭借甬台温地区完整的产业链,整合国内大型企业在前湾开辟第二制造业基地。

多重跨海通道的建设,将让杭州湾新区拥有浙江其他三个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更加贴近上海,意味着更贴近资本的核心区,更能吸引人才与资金,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湾新区量级等同于一个行政区,无论是地理范围还是经济实力,撤市设区也好,还是合并成一个新区也好,我认为这是大概率的,是宁波向一线城市进发所需要的。

投资杭州湾等于投资宁波的未来,目前短期内红利有限,但未来十年内,前湾核心居住板块的住宅价格,有可能超越宁波其他各区的城市副中心,甚至接近东部新城和鄞州中心区。11年来,新区坚持产业立区,先进制造业快速壮大,累计引进产业项目413个、总投资约4090亿元,引进2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45个,并实现每年至少引进一个百亿级项目。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23.9%、18.5%、29.2%,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整个新区的总投资额更是达到1.5万亿!被戏称为宁波“宇宙中心”的东部新城,2000亿已是大手笔的投入,杭州湾新区7.5倍之数的投资,无疑会以王者之姿磅礴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