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成功进入天空,在摄像头前,三名航天员微笑着对全国人民挥手示意。即将在飞船和空间站上度过三个月的航天员们,无疑是人类探索无垠宇宙的英雄,但在聚光灯之外,还有一些默默无闻但一样伟大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清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很多人都曾经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中听到这个名字。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在首批14名航天员中,包括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在内的8人已梦圆太空,5人已解甲离队。而邓清明是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我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邓清明连续三次进入航天任务备份乘组,却始终未能圆梦,而本次神舟十二号任务,邓清明再次入选航天员预选名单,只是在最后宣布确切名单时再次落选。

神舟九号是邓清明第一次入选航天任务备份组,仅仅是在航天员选拔的评测中,差了那么零点分,邓清明就与十几年的飞天梦想失之交臂。

而到了神舟十号任务时,没有入选的其他五名首批航天员,包括曾经远赴俄罗斯,在一年内完成了四年课程的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批教官吴杰和李庆龙,由于年龄和身体的限制,不得不退役停飞,当时已年满47岁的邓清明意识到了,年龄已经是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我国首批航天员-李庆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邓清明最接近实现飞天梦想的时候,直到发射前一天,总指挥部才开会研究,艰难抉择出最后的人选,最后决定由景海鹏和陈冬以老带新执行飞行任务,邓清明再次成为备份航天员。

在得到消息的时候,邓清明大大地拥抱了战友景海鹏,拥抱很长,像是要把多年的努力,和对飞天梦想的寄托,全部糅进战友的身体里,因为可预见的下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将会间隔五年之久,邓清明预感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参与载人航天任务了。

邓清明在接受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中国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都是选拔自拥有1000小时以上安全飞行的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所以,年龄普遍都在30-40岁之间,不少人在选拔成为预选航天员之前已经是战斗机飞行队中的中坚甚至是领导了。

即便如此,他们在入选航天员之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学习,要重新开始学习58门课程,包括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医学、地理气象学、高等数学等13门基础课程,而仅一门载人航天工程的教材就厚达600多页,全部课程的教材摞在一起,比一个人还高。这就好比让一个参加工作多年的社会人重新学习全套的高中大学课程,难度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日常的训练也非常的严苛且艰苦。航天员公认的最痛苦的一项就是——离心机训练,好比将人扔进超高速旋转的滚筒洗衣机内,最严重的时候能把人甩得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意志丧失和黒视。

航天员训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令万里挑一的飞行员们闻之色变的前庭功能训练,我们平时在颠簸的车船上产生的晕车晕船感觉,就是前庭功能训练的轻微症状,飞行员们在颠簸程度远超车船能把正常人隔夜饭都颠出来的训练机器上需要坚持超过2分钟,而航天员们则需要坚持超过10分钟!

前庭功能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臭名昭著的寂静与孤独训练”,把航天员放进一个绝对安静的小房间里,完全与世隔绝。在未来好几天的时间里,你将一个人待在这万籁俱寂之中,没有任何外界干扰,没有任何对话交谈,也没有音乐,甚至昼夜不分,意志不够坚强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呆半天就足以发疯,而航天员不仅要长时间身处这种环境之中,还必须高水平地完成手上的操作任务。

这些魔鬼训练都是为了让航天员们提前适应发射和降落过程中的挑战,同时保证即便是在孤立无援的太空中出现了危险,航天员也能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离心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这些魔鬼训练还要难的是,这样艰苦而严苛的训练,从进入航天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航天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没有执行任务,没有特殊情况,航天员们就必须一直与这些训练项目相陪伴,直到退役为止。而这样的训练,在飞天任务之前,杨利伟训练了五年,翟志刚训练了十年,邓清明已经坚持了超过二十年!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日常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艰苦的训练,航天员们还面临许多心理考验。首先便是与家人朋友的长久分别,训练之中无年月,再加上航天任务的高度保密性,可以说从入选航天队开始,航天员们就注定与家人朋友聚少离多了。

其次就是要面临很大的生命危险,无论航天员们有多么的优秀和出色,训练得多么刻苦努力,但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毕竟是完全靠自己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什么都是第一次,第一次飞天,第一次出仓,第一次对接,如此多的第一次,同样也意味着极高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利伟在他的自传中说过,在神舟五号发射上天的时候,火箭和飞船产生了意料之外的低频共振,这种低频共振类似于次声波,人耳是听不见的,但是会导致人体的内脏跟着震颤,真正的“孙猴子进了五脏庙”,五脏六腑翻江倒海的感觉。共振的时间长达26秒,并且当时还叠加着7、8个g的过载。

杨利伟曾经描述过他当时的感受:“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所以,当杨利伟艰险地度过这一关,对着镜头艰难地眨了眨眼时,地面指挥中心一片欢呼,不少老专家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而杨利伟遭遇的“第一次”低频共振也为后来的载人航天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之后的神舟飞船任务就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杨利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要遭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的严酷考验,又一次次地与自己的飞天梦想失之交臂,即便如此,邓清明依然无怨无悔,依然时刻都保持备战状态。在被问到第三次成为备份航天员,是否有遗憾时,他曾说道,“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不过,回顾世界载人航天史,今年55岁的邓清明并不是没有机会了,人类历史上年纪最大的航天员是约翰·格伦,他在1998年以77岁的高龄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进行了为期9天的太空任务。而仅就国内而言,本次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聂海胜57岁,刘伯明也已经55岁了。

美国宇航员 约翰格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预计在2025年之前,还将有数次载人航天任务,验证中国空间站的运行和航天员的流转。第一和第二批航天员中,现役的还未上天的航天员还有邓清明、叶光富、张路、蔡旭哲四人,并且中国的第三批航天员21年初才刚刚开始正式训练,在他们完成训练之前,还有三四年的时间,邓清明以及其他航天员们并不是没有机会一偿宿愿。

我国首批航天员队伍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即便是最后没能实现飞天的梦想,邓清明,还有那些舍弃优渥安逸的生活,与家人聚少离多,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航天员们,航天建设者们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邓清明”们,用自己的“备份”人生,托举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一路奔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