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五月十二就是夏至交节的时间,农村有句谚语说:“夏至五月端,农夫愁种田;夏至五月中,庄稼半场空;夏至五月末,粮食用斗撮”,这句话是古人根据夏至出现的时间不同,而判断庄稼的收成的一句谚语,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根据太阳黄道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而得来的,而阳历也是根据太阳来制定的,所以节气阳历是同步的,也就是阳历的节气。而阴历则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而制定的,每个月有29天,也有3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月亮每次绕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间为29天半,所以十二个月就为354天,这就是阴历的平年。但是阳历是地球公转而形成的,一年有365天,每年比阴历多出了十一天。阴历为了确保每个月的初一都是朔日,就用闰月的方法来补平这种差距。

大约三年左右,阴历的某个月就只有中气而没有节令了,等阴历那个月没有节令的时候,就在后面加一个闰月,一般十九年中会有七个闰年。正因为阴历和阳历之间的时间差,就导致了夏至在农历中的时间每年都不固定,有时候在月初,有时候在月末,有时候在月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五月端,农夫愁种田

所谓“夏至五月端”,意思就是夏至出现在农历的五月上旬,也就是初一到初十之间,或者出现在初五之前,也就是夏至出现在五月的开头几天,这样的年景就不好,农民就比较发愁种田。

如果夏至出现在五月的开头几天,也就说明整个节气在农历中的时间都提前了,因为节气与节气之间的时间是固定的,也就是黄道上的十五度,准确时间为十五天两个多小时,正因为多出来的两个多小时,就导致了每个节气交节的时间都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夏至在五月的开头几天,也就意味着之前的立春、雨水、惊蛰、清明、立夏等节气全部都提前了,是相对于农历来说的。首先立春的提前,会导致春季提前到了,温暖的天气也会提前到了,各种过冬的虫子也会过早醒来,对庄稼是不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句老话说:“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夏至的提前,也就会导致雨季的提前和三伏天的提前。梅雨季节是从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开始,如果梅雨季节提前,往往会出现“空梅”或者“短梅”,也就是天气比较干旱,降雨量较少。

此时的秋庄稼正是需要下雨的时候,如果天气持续干旱,就会对秋庄稼的收成造成影响。所以民间还有“夏至五月端,担水浇农田”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五月中,庄稼半场空

意思就是夏至如果出现在农历五月的中旬,那就是平常年景,庄稼收成好坏只能看天意了,如果风调雨顺,就会有好的收成,反之则会收成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五月末,粮食用斗撮

如果夏至出现在农历五月的下旬,那就是丰收的年景,因为夏至退后,雨季和炎热的三伏天也就会跟着退后,当秋庄稼刚刚长出来时,就赶上了下雨,那就是风调雨顺的年景。所以民间还有“夏至五月末,白面夹着肉”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