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初中海

初中海:黃山写生随笔

这些年来应海潮兄之邀每年要到黄山写生一到两次,每次一个月左右时间不定,全凭感觉感受。我写生的时候绝不是看什么画什么,而是深入观察山体的结构植被的种类,山体终植被种类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最后确定笔法(皴法)笔墨结构。在笔法上以及行笔的时候基本采用跳跃式、太极式、三角式和传统的皮麻皴,折带皴、卷云皴並用以求笔法的丰富墨色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画写生创作的景物取舍问题非常重要,从一幅作品中完全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学养、功力,画家学养大,胸襟就大,他的山水创作一定是大山大水,一般不会在一些属于点景的屋宇桥涵人物等等趣味物上大动脑筋大費周折。比如范宽,黄公望,黄宾虹等大画家!我早年写生,每年要会和朋友一起去外地写生,基本上也是看到什么画什么,忽视了大山大水而是专门找一些小的场景和有意思的古建筑民舍桥涵小路歪树等等来入画,使其成为画面的主体,就好像建筑师一样尽量画的复杂一些、具体一些,好看一些,反而使大山大水成为配角,且画的时候潦潦草草,如今想起來真是令人啞然失笑,其实这种写生创作已经失去了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根本和灵魂。这些年来,随着自己对美术史、画论和黄宾虹艺术的深入研究,对于创作取景的取舍已经有了心得,大山大水则出现在笔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绘画的笔墨问题,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核心和根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绘画的“道”。那么,什么是“笔墨”?今天我主要是从技术层面来谈的,也就是笔墨的质量问题,那么拿着毛笔用着墨汁在宣纸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笔墨吗?不是!古人云:“笔建动于墨,墨筑基于笔”。当代画家由于自幼毛笔应用的缺失,缺乏书法的基础,不懂笔法,所以他的中国绘画创作就存在着一种致命的缺陷。所以我认为,中国绘画的创的用笔之道,就是一句話:“笔修于书”,也就是书法,一个画家必须经过几十年甚至毕生的时间精力去修炼这支毛笔,通过这样的“笔”书写出来的“墨痕才叫“笔墨”。这就是我通常讲的一个书法家可以不是书家,但是,一个书家必须是一名书法家。所以,我们当代代的画家任重而道远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的美术界乱象多多,不仅一些不懂绘画的所谓的理论家可以“指导”画家的创作,更可笑的是画家花大价钱请其评论自己的创作,形成一种“外行”批评“內行”,而“內行”对“外行”的所谓“批评”,也即是其肉麻的吹捧欣然接受的怪象。194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画学教授德理斯珂说,中国绘画界“一般论画专尚藻饰,不 知画理及笔墨”。论画专谈创新,不言对传统画理和笔墨的继承,造成了在新生一代画家的对中国画本质的疑问和偏离!!美国教室又说“贵国文人水墨画所采用之专门技术与方法与吾西方画法迥异,如能闡揚得法,广为介绍,其有助于吾西方画法之改进者甚 ,而足以影响吾西方画学今后之发展也”。目前,纯粹的中国画太少太少了,当代的狀況比1940年前后那个时期更加糟糕。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理论家缺少实践经验不懂书法不懂国画,书画家又则缺少理论修养,造成两者使其脫节!其实,画家的心思大可不必放在寻找“吹鼓手”这些事情上,还是按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